给书籍换一种打开方式  行业大咖畅谈有声阅读的机遇与挑战

2023-11-24 19:05:49 - 四川在线

给书籍换一种打开方式  行业大咖畅谈有声阅读的机遇与挑战

四川在线记者 郑志浩

“在媒体论坛里不谈人工智能,可能都不好意思了。”“内容为王还是技术第一,现在看来还要重新审视”……11月24日,成都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在2023(第十六届)四川电视节的有声阅读发展论坛上,多位业界专家学者、知名机构负责人就新媒体环境下的有声阅读发展前景进行交流。

有声阅读在产品领域的潜能以及产业领域的痛点,是大家关注的热点话题。不少发言专家表示,在人工智能助力和文化产品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有声阅读前景广阔,但必须要尽快推动解决版权不清晰、标准不明等行业共性问题,才能实现突破瓶颈的良性发展。

给书籍换一种打开方式  行业大咖畅谈有声阅读的机遇与挑战

看机遇

市场看好+人工智能助力

有声阅读激发更多可能性

在与会专家看来,推动有声阅读行业发展最大的动力来自市场的认可。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敖然分享了一组官方数据,揭示了有声阅读产品的潜力。截至2022年的统计结果显示,我国有35.5%的成年国民有听书习惯,也就是说超过三分之一的成年人已经成为有声阅读的用户。同时,相比大约千亿规模的传统图书零售市场,有声阅读市场在去年的总营收为95.68亿元,同比增长11.8%。

“看起来只有传统图书市场十分之一,但大家不要小看这个体量。要知道传统图书市场的大盘已经基本稳定,而有声阅读市场正在高速增长当中。”敖然强调。

在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会长王秋看来,有声阅读为传统图书提供了新的打开方式,本身就有很多适合碎片化文娱产品生产和消费的特征。“在场景上,无论是通勤还是小憩,有声书几乎可以随时随地打开,从业者的范围也从传统播音员扩展到大众爱好者甚至数字人领域。”

“现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帮助下,有声读物的内容创作也在迅猛发展。我们了解到,有声读物平台方喜马拉雅的AIGC(利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技术)专辑数在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长354%。”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秦艳华认为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有声读物的产能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云听首席战略官李正国也在憧憬有声阅读产品工业化生产线的建立。“目前,以媒体机构为代表的有声读物制作方式偏向作坊式生产,人工智能技术则具有批量化、工业化的特征,跑通这个流程以后相当于媒体的生产革命。”

给书籍换一种打开方式  行业大咖畅谈有声阅读的机遇与挑战

看挑战

版权纠纷呈上升趋势

行业标准亟待建立

“每一种技术既是包袱也是恩赐,不是非此即彼的结果,而是利弊同在的产物。”李正国在现场大屏上分享的传播学者尼尔·波兹曼的观点非常醒目。

这一观点也在会场上得到了验证。熬然介绍,在过去十年的版权诉讼纠纷中,与有声阅读相关的案件整体呈上升的趋势。

在敖然看来,版权的完善才能为有声阅读产品建立“护城河”。“大家已经形成共识,听音乐的流媒体平台不付费、不注册几乎很难完整听到优秀的音乐作品,这种花钱听书的消费习惯在有声阅读领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敖然介绍,今年8月国家版权局等部门启动的“剑网2023”专项行动,就是以有声阅读、网络视频等领域为重点,深化重点领域网络版权专项整治。

有声读物版权问题的复杂性,还在于从业主体的多元性。“不只是真人的有声读物产品,现在数字人的版权如何确立?如何收费定价?这些我们都还未明确,法律也处于空白地带。”李正国也在现场发出建议,希望聚集业界、学界以及法律界的专家加快探讨形成可应用的成果。

从版权的保护延伸到行业标准的建立,秦艳华分享了《2022年度中国有声阅读影响力研究报告》的评价标准和具体思路。“现在陆陆续续有一些榜单出炉,我们发现多数是商业平台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评出,也不利于行业性的标准建立。”秦艳华介绍,有声阅读是一种文化产业形态,既要看有声阅读出版物本身,又要考虑到有声阅读平台、内容播读者等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还要结合社会效益和文化价值,不能单凭某一方面来评价。

“我们协会也在组织团体标准、行业标准的研制和培训交流活动,有声读物领域可能即将迎来首个国家标准。下一步协会也会和相关行业组织一起合作,共同打造健全健康富有活力的产业生态。”敖然表示。

(图片来自活动主办方)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