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打造全国“森林四库”建设先行示范市
智能化生产线“吐出”巨幅纸卷、工业机器人自动打包……位于渠县李渡工业园区的中顺洁柔(达州)纸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顺洁柔”)忙碌生产。中顺洁柔看中达州丰富的竹林资源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在渠县建设30万吨浆纸一体化项目。
在大竹县石桥铺镇,松茸、竹荪、太子参、黄柏等一大批产业蓬勃发展,精深加工企业纷纷投产,竹荪、松茸粉等产品出口韩国、马来西亚等地,林景观光、林下采摘等林旅产业应运而生,林业产值大幅提升,社会资本踊跃加入,分享“森林四库”(水库、粮库、钱库、碳库)发展红利。
在万源市永宁镇等乡镇,由返乡青年带动,采取“公司+集体经济+山区林农”模式,在林下种植仿野生天麻,天麻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疙瘩”。
大型纸业企业落户达州、社会资本自主参与林下产业发展实现三产融合、青年返乡创业种植林下仿野生天麻,这些可喜的发展成果,源于达州大力推进“森林四库”建设。
达州全面贯彻落实“天府森林四库”建设的要求,抢抓国家储备林建设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窗口期”,把建设“森林四库”作为推动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统筹推进森林资源高质量保护与高水平开发利用,为“天府森林四库”建设贡献达州方案,打造全国“森林四库”建设先行示范市。
2023年12月,达州市委五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达州市委关于加快建设森林“四库”推动丘陵山区城乡融合发展的意见》,在全省率先把建设“森林四库”作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助推乡村全域振兴的重大举措。
达州市林业局主要负责人介绍,这是达州市委贯彻落实国家、四川省战略部署,着眼林业资源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部署。
“森林是水库、粮库、钱库、碳库”,森林保护与利用在建设生态文明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关于支持“森林四库”建设的政策文件密集印发,赋予了国家储备林建设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新要求,林业发展迎来了全新机遇。这些政策给“森林四库”建设、乡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上述负责人说,国家储备林建设资金的投入,有助于加快城乡融合互动,相当于找到了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推进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充分发挥森林的“水库、粮库、钱库、碳库”功能,对经济社会发展大有裨益。
“水库”方面,尽管达州年均降雨量多,但陡涨陡落的特征明显,灌木林涵养吸附水资源的能力不强。大力实施水土保持、生态涵林建设可大大截流保水。
“粮库”方面,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空间环境条件,可发展森林药材、森林蔬菜、木本油料、森林水果、木本粮食、林产饮料和林调产品等,在严守耕地红线的前提下,相当于扩大了粮食生产播面,增加了粮食产量。
“钱库”方面,建设国家储备林,培育大径级木材,既保障国家木材安全,还与林下发展种植、养殖等林下经济一起,增加收益。此外,还可对林业及林下粮食延链发展加工业,发展“森林+旅游”,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
“碳库”方面,提高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将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还可开展碳汇交易。
从达州自身来看,林业资源量及林业发展基础较好,具备抢抓机遇的有利条件。
达州地跨秦巴山区和四川盆地,全市林地面积1428万亩,占全市辖区面积的57.4%,居全省第八位,其中商品林469万亩。相比省内部分林地面积大的市州,达州有林下土壤较为肥沃、林下空间大的比较优势,建设“森林四库”条件良好、潜力大。
推动“森林四库”建设,达州果断决策。在达州市委五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达州市委关于加快建设森林“四库”推动丘陵山区城乡融合发展的意见》的基础上,达州市委五届八次全会把“森林”确定为与天然气、锂钾、能源并列的四大资源,明确加强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达州对接省林草局,在全国、全省率先编制《达州市森林“四库”建设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全市建设“森林四库”绘制了“施工图”,建立起“森林四库”建设“三区、三带”的发展格局。
具体而言,建设北部“森林四库”联动发展示范区、中部森林资源加工物流贸易聚集区、南部“以竹代塑”创新发展区,建设大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带、川东平行岭谷生态绿色发展带、渠江流域水源涵养生态修复带。
在“森林四库”总体格局划分基础上,规划还细分“水库、粮库、钱库、碳库”4个子规划,形成“1+4”规划方案,使“森林四库”建设更具可操作性。
达州明确工作目标,到2025年,“森林四库”建设成效初显,全市469万亩商品林地纳入国家储备林项目“能包尽包”。到2030年,建成森林涵养水源量32亿吨的“秦巴森林水库”、年产林粮135万吨的“秦巴森林粮库”、林业总产值突破560亿元的“秦巴森林钱库”、碳储量6100万吨的“秦巴森林碳库”。
确立了“施工图”和工作目标,达州建章立制,加快推进“森林四库”建设。
创新工作推进机制。达州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为牵头人的统筹推进机制,创新建立“市统筹、县实施”运行机制,细化落实定期调度、清单推进、政企会商等9项工作制度。
高效率推进林业改革。为确保“森林四库”建设在基层落地落实,借助新一轮机构改革契机,达州在全省率先顺利完成所有县级林业部门重建,独立运行,同时以“乡镇单独建站+片区联合建站”模式,重建基层林业站85个,启动标准站建设73个,标准化率达到86%。
明确考核调度机制。结合全市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和各县(市、区)林业工作实际,达州把“森林四库”建设纳入目标绩效考核、林长制考核,确保推进力度和进度。
定了就干。达州在全市范围统筹推进森林资源高质量保护与高水平开发利用阔步前行。
扎实推进森林资源高质量保护,达州坚持保护优先、保育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实施大规模扩绿行动,达州举行2024年春季全民义务植树暨“森林四库”建设推进会,全市截至目前参与植树突破190万人次、植树突破960万株,完成营造林57万亩,居全省第五,占年度目标任务的347%。
提升森林质量,达州针对性解决部分区域“有林无树、有树无材”问题,培育大径级木材12万亩。同时,“达林1号”油茶和“达梅1号”乌梅通过四川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达川区雷音铺国有林场油茶苗圃被确定为全省十个油茶保障性苗圃之一,宣汉县林草碳汇项目开发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用地空间持续放大,达州全力推动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保护地数量从23个减至18个,调出面积99万亩,为全市增加可利用林地45万亩。达州市林业局会同自然资源部门高效推动林草湿荒普查,推动实现“林地上山、耕地下山”,有效补充耕地恢复缺口,有力支撑“森林四库”建设。
森林资源发展与保护相辅相成。以林长制为抓手,达州建立覆盖市、县、乡、村四级共计9000余名林长的运行体系,为破解部分林长履职形式化、基层森林防火应急准备不充分等问题,创新制定“二看三查”林长巡林工作法,即看资源保护、看安全隐患;查履职情况、查隐患排查整治、查打早打小应急准备,实行乡村两级“森林防灭火现场指挥一张图”,将防灭火装置前移,强化森林防灭火演练,全市连续19年实现森林“零火灾”,林长制考核首次获得全省“优秀”等次。
着力解决违法破坏森林资源、红线意识不强等问题,达州创新出台《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红黄绿码”奖惩激励办法》,全面夯实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底板,推动建强秦巴生态屏障,成功实现违法建设项目、违法占林面积、违法毁林蓄积“三下降”,经验做法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专报刊载。
达州围绕森林资源高水平开发利用布局全新业态,全力支持各县(市、区)差异化发展特色林业产业,培育林业拳头产品,推动打造“种、管、伐、用”林业全产业链条,基本构建形成了北部重点发展林旅产业和林下经济、中部重点发展木材加工产业、南部重点发展竹浆造纸产业的“一县多品”产业格局。
推动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是建设“森林四库”的关键。达州邀请国省市专家组建45人作业设计评审专家库,指导县(市、区)高质高效推动国家储备林营造林作业设计,今年以来已完成9个项目年度营造林作业设计评审,居全省第一。同时,全市先后包装国家储备林项目21个、249万亩,获批继续实施项目15个、资金236.98亿元,授信10个项目、资金95.5亿元,放款26.86亿元,居全省第一。
产业发展成效初步显现。万源市旧院黑鸡林下养殖产业示范建设项目、宣汉县林下天麻产业示范建设项目成功纳入“天府森林粮库”示范建设项目,全市成功创建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家、省级现代林业产业园区(含培育园区)3家,发展规模以上林业龙头企业35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2家)。
形成了一批“达州牌”林粮。如大竹香椿、达川乌梅、开江油橄榄、万源黑鸡等,全市“森林粮库”总规模达470.64万亩。
筑巢引凤,延链发展产业。达州创新出台“达州林业服务重点工程项目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八条措施”,聚力破解项目建设卡点堵点难点问题,全市重大项目用林审批实现“零门槛、马上办”,全面助力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引进泰盛科技集团、浙江鑫宙、太极集团等企业,全市“以竹代塑”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数据显示,达州林业产值实现大幅提升。今年前三季度,达州林业产值实现36.13亿元,总量从全省第十升至第二,15.1%的增速位居全省第三。
当前,达州正围绕助力城乡融合发展、全域乡村振兴目标,推动建立“国有企业+社会资本+集体组织+山区林农”联结机制,探索更好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参与森林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达州模式,释放“森林四库”综合效能。
联农带农增收致富,始终是达州建设“森林四库”咬定的核心目标。在林下经济发展方面,达州实行“订单式”建设基地,避免一哄而上。在林农利益联结机制上,探索农户在租金、务工等传统收入之外,还能获得资产性收益的新途径。
“森林四库”建设将新增更多就业机会和渠道。做好人才保障,达州市林业局将与达州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设涉林专业,培养林业技工;与四川文理学院联合培养林业职业经理人。
达州描绘出未来的发展愿景:林业三产融合,森林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阵地,为乡村发展留住人才,吸引人才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和产业的关键支撑。同时,从城里来到森林的游客,吃林粮、喝山泉水,徜徉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和美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