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国的“科特派”带回去
近日,参加“发展中国家落实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专题研修班”的学员在仙芝楼了解企业发挥科特派制度优势,提高灵芝产量和质量,带动农户减贫的生动实践。
“中国在过去20多年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在减贫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非常了不起!”11月20日至23日,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发展中国家落实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专题研修班”在福州开展考察交流,重点了解中国通过科技特派员制度开展减贫与乡村振兴实践。
科技特派员制度,发端于福建、发源于南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深入总结基层实践、科学深化提升、大力倡导推进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农村工作机制创新。
20多年来,科技特派员制度经历了从福建的探索实践上升为全国的制度安排,托起一个又一个产业,走出了一条“三农”突围的科技兴农之路,是富有成效的科技扶贫的实践模式,也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尼泊尔、格林纳达、坦桑尼亚、尼日利亚等10个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32名政府官员参加。来自尼泊尔的基尔坦戴着充满民族特色的帽子,在学员中尤为“抢眼”,在每一个考察点,他都十分认真、仔细地观察和倾听。
“我们尼泊尔地处高海拔地区,盛产与灵芝类似的中草药,我们在想如何借鉴中国科技特派员模式来带动减贫。”在参观福建仙芝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时,了解到企业发挥科特派制度优势,提高灵芝产量和质量,累计推广种植灵芝1.3万亩,带动农户5100户,帮助1000多户贫困户实现脱贫,10多个乡镇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的事例后,基尔坦等几名来自尼泊尔的代表认真地请教,并就开展下一步的产业合作进行深入探讨交流。
福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耿羽、福建省农科院原副院长翁伯琦分别作科特派制度分析、科技特派员减贫实践与认识的报告,以生动事例诠释科特派制度对中国减贫事业的伟大意义,获得了各国代表的热烈掌声。翁伯琦认真回答每一个提问,对于如何让科技特派员制度更好地助力各国的减贫事业,他建议道:“选派一支队伍的同时与当地的有关部门进行合作建立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带动,再进行面上推广。”
“脱贫不仅是政府的事,更是每个人的事,我认为科技特派员制度是很好的例子。”来自纳米比亚的克里斯托弗说。
来自格林纳达的朗达说:“我很感激这次在福州的考察,准备回国后尝试组建一个减贫小组,通过更积极的思考和方式,帮助我们的人民摆脱贫困。”
考察交流期间,大家还深入三坊七巷、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春伦茉莉花茶文化创意产业园、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展示馆等地,感受福州历史文化,体验福州茉莉花茶制作工艺,了解世界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大家纷纷表示,福州的古建筑得到如此精心保护,茉莉花茶窨制技艺被发扬光大,显示出福州对历史的尊崇、对文化的传承,这一系列的“中国经验”,将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