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一周年,欧美企业退出俄罗斯损失有限,中国企业谨慎接盘

2023-02-24 07:23:00 - 搜狐财经

原标题:俄乌冲突一周年,欧美企业退出俄罗斯损失有限,中国企业谨慎接盘

俄乌冲突已满一周年,在大量欧美企业相继宣布退出俄罗斯后,中国企业并未如预期的那样踊跃接盘,而是以较为谨慎的态度对待这块突然空出来的市场蛋糕。

俄罗斯市场对欧美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有着很高的依赖性,俄罗斯消费者对部分欧美高端产品有着较高的品牌忠诚度,欧美企业也从未想过彻底离开这里,以性价比著称的中国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想要获得俄罗斯企业和消费者的青睐,还需要一些时间和更多的努力。

俄乌冲突一周年,欧美企业退出俄罗斯损失有限,中国企业谨慎接盘

“退出”是欧美企业界以及日韩企业界2022年之于俄罗斯市场的关键词,哪怕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它们已经陆续来此深耕,占据了该区域众多细分市场的大量份额并拥有极高的话语权,但也只能执行硬性的撤离动作——抛开地缘因素不谈,看起来很有些悲情和无奈,事实上“被迫”放弃俄罗斯市场的欧美企业损失并不大,并且,它们也留下了以后回归的可能,部分企业的退出协议里写得明白:6年内有权回购资产。

这一年来,欧美企业退出俄罗斯市场的过程并不爽利,宣布业务暂停和真正全身而退是相差极大的两个概念。本身任何一家企业退出某一个市场,都有一定的耗时和风险。何况,能够在俄罗斯布局并取得一定市场份额的都是各个领域的欧美企业巨头,欧美各国关心的是这些企业第一时间响应退出、拿出态度,至于退出的动作是否干脆,退出的时限是否遵守,并未做严苛的要求,“最大限度打击俄罗斯经济,而不是让自家企业利益受损”才是最终目的。

一叠声的退出、撤离公告背后,是大多数欧美企业快速地也是有条不紊地将在俄资产业务折叠、处理、转移、撤走,而不是匆匆忙忙像甩掉包袱一样将已有业务和产能抛弃。俄罗斯对此也持默许姿态,因为驱赶宣布退出的欧美企业只会带来更多的经济乱象和更大的损失,俄罗斯孱弱的产业经济难以承受大拆大建。

俄乌冲突一周年,欧美企业退出俄罗斯损失有限,中国企业谨慎接盘

严格来说,含有西方先进技术的产品才是被禁止的,提供此类产品或服务的欧美企业必须退出俄罗斯市场,而提供消费类产品、轻奢类产品的欧美企业仍然以多种方式活跃在俄罗斯市场。

欧美企业的撤离举动并非完全没有代价。化工巨头巴斯夫在处理与俄罗斯企业的合资企业时承受了53亿欧元的项目投资成本损失,法国汽车巨头雷诺在以象征性的价格出售俄罗斯分公司后失去了价值22亿欧元的业务,麦当劳宣称离开俄罗斯市场将损失7%的全球收入。但欧美企业更加明白的是,如果它们不宣布离开、不承受这可能失去的7%收入,那它们就将失去由欧美国家贡献的70%以上的全球市场收入。

何况,真正损失的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欧美企业仍然隐晦地拥有份额不小的俄罗斯市场业务并继续盈利。毕竟,这样一块已经投资了数十年且已经进入收获期的成熟市场难以真正舍弃,双方的相互依赖性远比想象中的高。以至于有“只有十分之一的欧美企业真正退出了俄罗斯市场”的说法,双方在这一问题上都未做深究,含糊而过符合各方的利益。从另一方面来看,欧美各界也不希望骤然转身留下的市场空缺被中国企业轻易获得。

俄乌冲突一周年,欧美企业退出俄罗斯损失有限,中国企业谨慎接盘

面对欧美企业的“退出潮”,俄罗斯颁布了接管欧美企业在俄业务的法律,以保护本土企业免遭大的损失,但也允许一部分欧美企业自愿将在俄资产控制权移交给自己选择的受托人,以及强调将对仍然留在俄罗斯市场的企业给予可靠保护。俄罗斯企业则试图借此重现本土品牌风采,部分俄罗斯消费品企业确实实现了国产替代,比如快餐、可乐等,但在更多领域,俄罗斯企业有心无力。

即便是有着丰富能源和粮食的俄罗斯也不能靠和国际贸易脱钩来倒逼国内生产力进步,俄罗斯除能源、农业以外的其他产业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俄罗斯仍需要购买大量的先进技术产品,面对欧美的制裁和欧美企业真真假假的退出,俄罗斯选择从印度、土耳其、伊朗、哈萨克斯坦等具有地缘优势的国家进口急需的产品,因为种种原因,中国企业并不在第一选择之列。

俄乌冲突一周年,欧美企业退出俄罗斯损失有限,中国企业谨慎接盘

对于俄罗斯企业和消费者来说,欧美企业程度不一的退出仍然造成了实实在在的损失,不是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能迅速找到合适的平替,平行进口也存在效率和价格上的差别。比如,软件人才丰富的俄罗斯并没有诞生强大的软件企业,当欧美企业迁移后,大量习惯了接受欧美企业信息服务的俄罗斯公司发现它们遭遇到了超出预计的困难,而在一些领域成功实现替代的中国企业这一次并没有合适的产品可供选择。

让中国企业收获满满的俄罗斯细分市场是汽车和智能手机、电视等。虽然2022年俄罗斯全年新车销量腰斩,但随着欧美车企、日韩车企的退出,中国车企实现了市占率不足10%到接近40%的暴增。电子消费领域的智能手机和电视也是如此,中国智能手机的俄罗斯市场占比超过6成,其中很大一部分早前为三星电子所占据。中国企业没有切割走欧美企业的市场份额,但把韩国企业的份额基本吞下。

俄乌冲突一周年,欧美企业退出俄罗斯损失有限,中国企业谨慎接盘

中俄贸易火热的总基调从未改变,俄罗斯是中国第十大外贸合作伙伴,2022年中俄贸易额为1902.72亿美元,同比增长29.3%;中国对俄出口761.23亿美元,增长12.8%;中国自俄进口1141.49亿美元,增长43.4%。中国企业在俄罗斯市场的外拓确有成效,而俄罗斯企业的“向东看”收获更多。

虽然购买力有所下降,但拥有1亿多人口的俄罗斯仍是各方愿意全力博弈的一方大市场,但俄罗斯的营商环境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俄罗斯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和消费审美也有其特点所在,中国企业即便想要来“雪中送炭”,但对俄罗斯市场的陌生感使之更多时候都是事倍功半。中国企业仍然抱有用海量产品填满俄罗斯市场的美好愿景,但事实是能够大量为俄罗斯市场接纳的是服装、饰品、鞋帽等价值不高的产品。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