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认识一位叫李娜或王伟的人?

2023-02-24 12:00:02 - 媒体滚动

转自:三联生活周刊

文| 程旭

每逢遇到小概率事件,我都会去买彩票,最近的事让我想赌把大的。一位发小突然发来信息:“你小子是不是把咱们小时候的事编成电视剧给播出来了?!连家里人的名字都不换一个。”我赶紧找到他说的电视剧《回来的女儿》,看了一遍傻眼了,这部剧不仅主要人物和我重名,其许多家人和社会关系也和我的重名,更离奇的是,故事里的地理风物和生活细节都能和我幼年的经历对得上。越看头皮越发麻,我就去翻编剧名单,以为失联多年的老友接了一个不错的活儿,结果只有这件事不存在巧合。

我们都认识一位叫李娜或王伟的人?

数学家和统计学家佩尔西·戴康尼斯对此有概率论的解释,巧合不过是发生在时间跨度小和人口基数大的情况下,我们皆徜徉在巧合的海洋中。按照这个理论,电视剧的时间背景是1997年,凡是那个时段和剧中人物年龄相仿的,都可能保存着相同的年代记忆;单名、叠音名本来就比双名易重名,而且常见姓和吉利字排列组合在人口大国也极易出现“我们都认识一位叫李娜或王伟的人”。我估算了诸多巧合交织的概率,虽然不至于像猴子在打字机上敲出十四行诗,但也算敲出了俳句。

我们都认识一位叫李娜或王伟的人?

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创造了“共时性”这个术语来指代“有意义的巧合”,一些物理学家还借用这个概念和量子纠缠相互解释。村上春树在《东京奇谭集》里讲,有一天他在旧唱片店淘唱片,找到一张《差十分四点》的好货。正要出门时,擦肩进来的男子向他询问时间,他扫了眼手表,机械地回答,“差十分四点”,答完后不由得屏住呼吸。另一则故事里,村上去听一名自己中意的爵士乐钢琴手现场演奏,心里点了两支偏门的曲目,并没有说出来,不料人家真的连续演奏了这两首曲子。用荣格的理论分析的话,问询的时间恰好就是唱片名字,关键点在于村上碰巧注意到两个数字相同,而钢琴手曾录制过的那两首爵士乐,村上喜欢,说不定钢琴手也喜欢,心智与时间、空间并发,才产生了主观上的“神秘事件”。

我们都认识一位叫李娜或王伟的人?

有了“巧合”这种万能的胶凝物质,纵使故事的坑被挖得千疮百孔,也能用它“一抹平”。编剧走投无路祭出的“巧合”就像脱口秀表演讲谐音梗,是一种偷懒行为,除非像剧作家欧仁·尤奈斯库那样用巧合反巧合。在尤奈斯库最负盛名的作品《秃头歌女》中,道纳尔和伊丽莎白应邀到别人家做客,进屋后他们攀谈起来,聊着聊着突然发现两人坐过同一班火车、同一节车厢,现在住在同一条街道、同一个房间,同睡在一张铺着绿色鸭绒被的床上;他们都有一个两岁的女儿,一只眼珠白,一只眼珠红,而且都叫爱丽丝。谈到这里,二人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是夫妻!这个故事荒诞的底色下衬托的是人际间的隔阂和陌生。

我们都认识一位叫李娜或王伟的人?

另一边,名字的巧合却能拉近彼此距离。在电影《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里,蝙蝠侠和超人打得上天入地、日月无光,两人无意间得知“你妈妈也叫玛莎”时,随即化干戈为玉帛,建立同盟,由此又制造了一场史诗级的荒诞。

我们都认识一位叫李娜或王伟的人?

排版:小映/审核:小风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生活圆桌”栏目读者投稿文章。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三联生活周刊》投稿邮箱

个人问题投稿

yourproblem@lifeweek.com.cn

微信公号投稿

zhuangao@lifeweek.com.cn;zhuangao2@lifeweek.com.cn

读者来信投稿

letter@lifeweek.com.cn

生活圆桌投稿

roundtable@lifeweek.com.cn

头条号“粉丝信箱”

toutiaoxinxiang@lifeweek.com.cn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