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爆竹“禁”与“放”⑧|合理规范烟花爆竹的燃放行为

2024-02-24 18:05:30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环境网

烟花爆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浓厚的节日氛围和民族情感。但是,冬春季节,受持续静稳小风、逆温高湿等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会阻碍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抑制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导致污染物累积而出现污染天气。尤其是在风力弱、出现逆温、湿度高等不利气象条件下,这些污染物会持续在近地面积累并发生化学反应,甚至可以形成持续多日的重污染。在整体环境不利的情况下,只有减少污染物排放,才能防止和降低污染物累积速率。像燃放烟花爆竹,就会造成空气污染、噪声污染,极易埋下安全隐患、引发火灾风险。今年2月10日,某省有7个市州AQI在200以上,空气质量重度污染,某市出现了11小时严重污染。

让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成为常态,是人们共同的期盼。享受过年的喜悦、仰望绚烂的烟花,也是人们的希望和权利。放、禁、限,归根结底是一道社会治理的考题,每个人都是答卷人,需要共同贡献智慧和力量。近年来,四川省广元市常态化加强燃放烟花爆竹管控,通过划定全时段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区域、禁止燃放区域、可有序燃放区域、深入开展烟花爆竹燃放管控宣传教育,市民已形成遵规守法的共识和行动。因此,应在确保公共安全的前提下,合理规范烟花爆竹的燃放行为。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限放管控措施,既能满足公众对年味儿回归的期待,同时也将燃放烟花爆竹对环境空气质量以及安全的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使监管更加精细化。

一边是延续千年的传统文化,一边是安全环保的现实压力。我国地域辽阔,省域、市域、县域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决定了在一些具体政策和地方规定上不能千篇一律。各地应根据现实情况综合考量,灵活机动地作出科学安排和部署,避免“一刀切”式施策。要下足“绣花功夫”,积极寻求文化习俗、生活习惯、消防安全、大气环境容量等因素的“最大公约数”,找到公众需求与社会治理的平衡点。

在合理规范烟花爆竹的燃放行为上,一方面,要因地施策,有序燃放。根据当地的环境容量、人口密集、建筑密度、风俗习惯、气象条件等,因地制宜,灵活施策,分区域、分时段燃放。在禁止燃放区域,可组织灯会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逛灯会、猜灯谜、品美食、泡温泉、赏非遗……龙年春节,广元文化旅游和市场供需两旺“热辣滚烫”,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层出不穷。2024女皇故里彩灯会“龙”重“灯”场,将传统灯会与现代科技相融合,配套开展相关活动,深受广大市民和游客喜爱。

另一方面,要强化宣教,规范行为。每个公民都是生态环境守护者、受益者,美好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呵护。在文化娱乐方式丰富多彩的今天,燃放烟花爆竹取乐并不是增添节日喜庆的唯一选择。可以选择电子爆竹、喜庆音乐、鲜花等更安全、环保、健康等绿色的娱乐方式,以新的内容、新的形式表达对节日欢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鼓励生产企业研发打造传统烟花文化与现代流行元素相结合的文化产品,让烟花爆竹不再是“会呼吸的痛”。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