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能部门“站台” 企业全国“抢人”
编者按
营商环境是生产力、竞争力,也是赢得未来发展的后劲潜力。当前,烟台全市上下聚焦企业需求,优化服务举措,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开设“营商环境‘亮优揭短’”专题报道,将系列报道市直部门和各区市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经验做法、进展成效,促进交流互鉴,助推营商环境更优化、企业发展更舒心。专题报道首站,记者走进烟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记者 李楠楠
招才“先人一步”,才能开局“快人一拍”。今春以来,烟台政企已进入“抢人模式”:“包车”“包机”“包专列”点对点方式全程保障职工安全返岗;组织线上招聘会“直播带岗”,让招工更快捷、就业更方便;“烟台市名企名校行”直达高校招才揽才……
企业“抢人大战”的背后是政府部门的全力支持。而烟台市政府有关部门为企业站台到全国“抢人”的背后是经济强势发展的动能所驱,“抢人”只是第一步,如何留住人才更关键。
政府牵线站台
企业抢占人才先机
“上个周我们刚刚从青岛回来。”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李晓娟说,“这次‘名企名校行’招聘活动效果非常好,已经确定不少签约对象。”
李晓娟所说的招聘是3月7日—8日举行的2023年春季“烟台市名企名校行”青岛站活动,由烟台市人社局组织万华节能、冰轮环境、东方电子等60余家重点用人单位,先后赴山东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和青岛科技大学等高校招揽人才,现场累计收到简历2000余份,活动效果显著。“感谢政府为我们站台,组织我们组团走出去招揽人才。”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李晓娟说,“不仅增加了人才对企业的信任,也提高了效率。”
“站台”是通俗的说法,其本质上是服务,折射出政府为企业服务的理念。烟台人社部门将“为企业站台”作为政府的责任和义务,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持续释放政策红利,树立“成就”企业的理念,为企业精准画像,服务企业更加到位、精准、高效,“顶格协调”帮助企业稳经营、促发展。
除了助力企业招才引智,烟台市人社局还逐步健全企业用工保障全维服务机制。据悉,今年以来,烟台市人社局面向全市3178户重点企业开展用工调查,按照缺工规模清、缺工类型清、技能要求清、薪资水平清“四清”和人力资源地域来源明、引进方式明、人员规模明、流向企业明“四明”标准,建立企业用工需求清单和人力资源引进清单,市、区联动开展专场招聘、暖心服务等6个专项行动,“一企一策”动态解决重点企业规模性缺工问题。
“我们依托100家大学生实习基地、245家就业见习基地,创设1000余场次的线上线下招聘会场,帮助企业招工10万余人。”烟台市人社局公共就业和人才中心办公室主任翟同胜说,烟台市不断加大人力资源协作工作力度,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并举,构建“规模性”“针对性”引进为主、“调节性”“季节性”引进为辅的企业用工常态化机制,先后与沿黄区域的陕西、甘肃、山西,中部区域的湖北,西南区域的重庆、贵州、云南等人力资源富集省份的20个地市,建立人力资源输转长期合作关系,年引进市外优质人力资源5万人以上。近期,还将分赴河北邢台、云南会泽等地开展“驻点招工专场”。
全力拼经济
“人”是关键要素
人是发展的第一要素。疫情政策优化调整之后,我国经济和社会秩序加快恢复,社会各界对经济发展的信心得以增强。一季度是全年经济的风向标,多地也都释放出“开局即冲刺”、全力拼经济的强烈信号。拼经济,人是关键要素。企业“抢人”政府站台的背后,是订单旺、生产忙的经济势头所驱。
2023年,烟台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定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突破万亿元大关。“挺进万亿俱乐部对于进一步展现烟台对外良好形象、夯实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核心城市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山东工商学院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高延君说,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其带来的凝聚力和虹吸效应。“万亿”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代名词,有了这张“新名片”,可以让这里的人更具“精气神”,让企业更有归属感,让“走在前、开新局”的底气更足、高质量发展的信心更满,自然而然会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在这里聚集,最终推动烟台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进而在清洁能源、经略海洋、数字经济等发展新赛道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在城市发展、产业布局的新要求下,烟台对于人才的渴求,显得尤为迫切。为此,烟台“火力全开”全力“抢人”。一方面,为有效契合青年人才线上求职的潮流,烟台市人社局开发了“优聘·烟台引才云平台”,以全国重点高校毕业生、驻烟高校毕业生和烟台籍应往届青年人才三类群体为重点,精准组织发动他们注册使用,力求把驻烟高校人才“留下来”,把国内青年人才“引过来”,把烟台籍学子“请回来”。平台还集成化提供人才政策电子词典查询、青年人才卡申报、人才公寓申请等系列服务,后期将上线更多服务功能,争取把相关服务和功能为广大人才一站式“配齐”。目前,烟台市注册招聘单位1000余家,已在全国110多所高校推广使用,总注册人数达到2.4万人,投递简历1.1万余份,达成意向5407人。
另一方面,烟台市坚持以赛引才,面向海内外招募优质创业项目,并落户到创业园区进行精准管理孵化。目前,烟台先后举办了6届海内外精英创业大赛,建成各类创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创客空间等创业载体73处,供优质项目落户。同时烟台市出台20余项政策扶持,安排71个市直部门与355家人才创业企业结对,精准服务企业需求,促进创业成果转化。据了解,留学生创业园已先后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多家,上市及挂牌企业9家。
“抢人”不是目的
“留人”才是关键
人力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依托。
长远来看,劳动力和人才并非“一抢了之”,“抢人”只是第一步,如何把“抢”到的人留住、用好才是关键。前几年的“人才大战”之后,一些城市因未能及时推进后续买房、租房和子女教育等配套措施,又出现了人才流失现象。因此,要想将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必须下大功夫不断做好、优化“留人”服务,在培训、就业、社保、维权等方面作出具体安排。
为此,烟台市积极推进人才政策落地,强化产才深度融合,优化人才服务生态。“健全‘1+10’全周期人才政策体系,为7700余人发放购房及生活补贴2.56亿元。”烟台市人社局三级调研员张文波介绍,烟台推行高层次人才服务“1+567”标准化体系建设,发放优才(青)卡10200余张,配套提供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18类29项特惠服务。创新人才评价制度,开设基层工程、基层农业正高级职称评审和新型职业农民副高级职称评审,在药品领域开展初中级“以考代评”,举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职称申报评审导航”专项行动。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展自主评价,已备案企业632家,列全省第一。
在全省首创职业指导“云厨房”服务模式。烟台市人社局就业促进科科长郭继勇介绍,烟台依托国家级职业指导工作室“韦一职业指导工作室”,面向社会公开遴选60名专家组成核心智囊团,并在14个区市建立首席职业指导师制度,开展“线上+线下”“案例+交流”,精心打造了金牌节目——“韦一带您探企业”直播节目,采取“线下主播探企+线上直播访谈”相结合方式,设置5个互动环节,为观众讲解职业指导内容,解答求职疑惑,为大学生提前融入岗位提供了“参考宝典”。
首创推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立案“全域e网通办”。“在法定管辖权属不变的前提下,我们打破立案服务原有的层级和属地界限,以线上线下一体化协作联动工作模式实现全市仲裁案件‘就近能立、多点可立、少跑快立’,2022年9月烟台被省人社厅确定为全省唯一试点。”烟台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院院长曲黎辉说,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已为当事人提供异地协作立案服务160余次,并结合实际在争议多发频发、距离仲裁机构较远的镇街、工业园区设立立案服务网点7处,将立案服务进一步向基层延伸。
“将根治欠薪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我们对发现的欠薪线索快速流转、高效处置,严格执行欠薪线索3日动态清零原则纪律。”烟台市劳动监察支队副支队长李大鹏介绍,持续加强实名制管理、专用账户管理、工资保证金、总包代发等制度落实,烟台市先后通过保函、现金方式收缴工资保证金3亿多元。市级500万元、县级300万元应急周转金全部到位。一旦遇到欠薪问题,能够第一时间分类动用工资保证金、应急周转金,资金兜底能力不断提升。
另外,深化“智慧人社”综合政务平台建设,构建了以社保卡为载体的“一链式”“一站式”服务模式。烟台市社会保险服务中心副主任孙华平介绍,烟台创新推行新型智慧服务模式,在企业社保业务中推行“无感开户”,在职工退休中提前3个月进行“智能提醒”,在人才补贴申领、稳岗返还等9个事项中推行“免申即享”,在养老、工伤等4项待遇核定业务中推行“静默认证”。推行线上线下综合柜员窗口改革,市民在任何窗口可全量、一站办理任何业务。广泛布设自助终端,拓展社保缴费查询、人事档案查询等23项自助服务,打造城区15分钟、乡村辐射5公里的人社服务圈。
一个地区的发展,离不开两样东西的汇聚:人和财。一段时间以来,聚焦“双招双引”,各地都在着力打造“最好”的营商环境。烟台人社部门在“抢人”“留人”“用人”方面的一系列创新做法,正是烟台着力打造有速度、有质感、有温度的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