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急救危,全心全意守护百姓健康——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

2024-04-24 16:17:00 - 中国青年杂志

诊急救危,全心全意守护百姓健康

——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

文/本刊记者 董铁莹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历经数代,功能已从单一分诊转变为全方位、现代化危急重症救治。作为医院窗口科室,华西急诊始终将青年文明号创建与“诊急救危,全心全意守护百姓健康”的精神紧密结合,围绕“敬业、协作、创优、奉献”的理念,结合岗位实践,创新工作载体,凝聚青年力量,提升青年能力,展示青年作为。

日前,《中国青年》记者采访了第21届二星级全国青年文明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倾听院团委副书记、急诊科医师何亚荣和优秀青年护师刘秘江的自述,记录他们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的担当故事。

何亚荣:肩负“救死扶伤”使命,承载“健康中国”梦想

在医院党委和团委的带领和指导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医护勇担治病救人使命,多次创建全国青年文明号,为实践“健康中国”奉献青春力量。科室青年将“家国情怀、平民情感、休休有容、革故鼎新”的华西文化融入血脉,在选择职业角色之初,就已经作好奉献青春、奉献自我的思想准备,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作为西南地区急难重症诊疗中心,科室时刻承担紧急救援任务,随时做好整装出发的准备,“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已经成为刻入骨髓的使命和责任。

坚守初心,勇担使命。急诊科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都在高速运转。医护每天除了8—10小时的高强度临床工作,还需负责与学科相关的科研、教学、管理工作。总会有人问我,为什么会选择急诊科?这份工作带给我最大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我的回答总是肯定且坚毅:急诊医师的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比其他学科更加强烈,这是我选择成为一名急诊医师的原动力。患者、家属的肯定以及高频次的正反馈,都让我对这个学科始终保有高度热情。每次将心脏骤停的患者从生死线上抢救回来,都是对我坚守初心的莫大鼓励,助我克服重重困难。

诊急救危,全心全意守护百姓健康——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

精进诊疗技术,高质量服务患者。华西急诊非常重视提高和精进医师的医疗技术。在医院全面培养医疗、科研、教学、管理综合素质人才的要求下,新入职博士医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须经过“三基三严”培训、高阶技能培训以及技能大赛等形式不断夯实与提高。科室党支部带领团支部,基于多年的规范化培训经验,联合科室工会小组,申请并立项校级工会项目“我新我秀”:为新入职医护开展为期1个月的“文化十理论十技能”培训,以汇报演练的形式呈现学习效果,加强团队协作,增强科室归属感,巩固知识储备,提高诊疗技能,为其融入新岗位、新角色以及高质量服务患者奠定基础。该项目经过10余年积淀,现已成为四川省教科文卫体系统“创新、特色、精品”工作一等奖项目、四川大学工会特色工作品牌项目,已是急诊科员工培训的响亮品牌。

用心沟通,化矛盾为力量。作为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前三的医院窗口科室,华西医院急诊科的特殊之处是经常接治转院的危重患者,尤其是病情极其危重、当地医院已难以救治甚至无法救治的患者。患者和家属对疾病治疗结局的期望值很高,因此,急诊科医护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医患矛盾也易激化。记得有位因为下肢疼痛前来就诊的老年女性患者,当地医院考虑诊断为下肢动脉栓塞,但因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手术风险较高,为进一步治疗转到我院。患者从发病至到院就诊已间隔快8小时,即将超过动脉血管栓塞疾病处置的最佳时限(6—8小时),治疗效果会受影响。

面对情绪比较激动的家属,我首先耐心地倾听他的诉求,适时安抚表达理解,联合血管外科、骨科一起与患者家属交代治疗方案。家属充分理解了患者病情,清楚治疗方案和预后,最大限度减少了对未知的恐惧。同时,我也从细节上关心和帮助病人,协助安顿随身物品,让他感受到医疗的温度,化矛盾为力量,温暖彼此,更好地开展诊治。

诊疾救危,全心全意守护百姓健康。在地震、泥石流等重大灾害面前,急诊青年“上前线,守后方”,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在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面前,我们面临最大的挑战是医疗资源相对不足,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急诊日就诊量急剧增加,最高时日接诊量达到1200人,是平时接诊量的3倍。为解决群众就医需求,急诊医护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断调整优化诊疗流程、整合医疗资源,全力配合医院做好“四保”:保急诊、保发热、保重症、保必须。所有医护人员冲在一线,即便面临被感染的风险,也从未有人退缩。我当时也被感染,在家休息两天后就迅速返回岗位。

因为我知道,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的战友们还在带病坚持与病毒抗争,守护患者健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青年文明号是一个具有朝气、砥砺奋斗的集体,肩负“救死扶伤”的使命与担当,承载着“健康中国”的光荣与梦想。

刘秘江:生命的守护者,战役的“急先锋”

2016年,我开始在华西急诊科工作。在新冠疫情刚暴发的时候,我们的工作也充满着未知和挑战,医护也是遵循以往的工作经验和方式探索着去解决问题。从2020年1月开始,华西急诊科就进入“战斗状态”,急诊科200多名医护工全部在第一时间递交了志愿申请书。那时,科室每天的晨交班、例会、工作群中的专题会议都会组织大家学习最新指南。

由于人力资源不足,当时发热门诊的人均工作量特别大。2020年的大年三十,急诊医务人员主动取消了自己的春节休假,院团委和急诊科团支部组织全院志愿者利用非工作时间在急诊门口为所有患者及家属监测体温,提供咨询服务。院里组织了许多培训,让大家了解新冠病毒最新的研究和进展。另外一个难题是防护物资的短缺,平时防护物资处于常规的备用状态,新冠疫情开始时,防护服、N95口罩极度短缺。医院把所有防护物资都优先保证给急诊和发热门诊使用。在近两个月时间内,我们坚持在一线高强度工作。我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当我真正了解疾病特征和防护要点后,知道只要做好防护,就和护理普通的病人没有区别。

经历急难险重的考验,我的专业知识不断提升,心理素质不断增强。面对巨大压力和挑战时也能理性从容应对。同时我也充分意识到团队配合的重要性,为了保障整个诊疗活动的正常开展,必须要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我们青年人也能在这个过程中收获许多友谊。经历过这些重大考验,我们的职业荣誉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强。不管是人民群众,还是身边的同事亲人,都特别认可我的工作,这让我感到急诊工作是非常有价值的。

诊急救危,全心全意守护百姓健康——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

华西急诊的科室文化已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每个患者都有活下去的希望是我们的信念。作为一名抢救室护师,协助医生快速评估患者的病情,建立生命通道是我的首要任务,每个环节我都要做到精益求精。记得曾经遇到一个心室颤动的患者,其症状是呼吸心跳骤停的前兆。我及时发现并立即进行电击除颤,这名患者的心肺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如果没有第一时间发现患者室颤动向,患者能否复苏成功,是一个未知数。每次急诊救治,我都本着对患者高度负责的精神,全力以赴。很多患者都给我送锦旗,那时我总是非常感动。

在提高和精进医术方面,科室每周会用一天时间组织团队进行学习。比如上周我们进行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应急演练,可以快速提升低年资护士的应急处置能力。在日常工作中,科室每个医生和护士都可以自下而上地向科室和医院建言献策,在临床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优化服务患者流程。

在工作中,面对病人的不理解,我需要承担有效沟通的角色。“没有不讲理的病人,只有无效的沟通。”在急诊室工作九年,我陆陆续续接触到许多患者及其家属。首先我们要了解患者目前处于什么状态,下一步要采取怎样的医学措施。同时还要了解患者的社会属性,比如他对疾病是非常敏感还是无感,对愈后的期望值高不高?在了解这些信息的基础上,我也关注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包括肢体语言,比如摘下口罩,用眼神交流,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被尊重。设身处地聆听患者需求,不打断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在非原则性医疗问题上耐心征求患者及其家属意见。我总会将病人的感受放在第一位,站在对等的角色把工作做好。作为华西人,我非常自豪。这次能够再次被评选为全国青年文明号,我深感责任重大,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把华西急诊这块牌子擦得更亮。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青年文明号将继续号召并组织青年岗位建功,彰显新时代青年文明号集体的良好风貌,奋力书写更加灿烂的青年篇章。

诊急救危,全心全意守护百姓健康——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

购买链接

诊急救危,全心全意守护百姓健康——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

监制:皮钧

终审:陈敏

审校:刘晓刘博文

编辑:tamako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