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评|“戏鸟认花枝”,自然馈赠的世界为何如此“治愈”

2024-04-24 22:01:05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每年4月20日至26日,是江苏爱鸟周,其间恰逢第55个“世界地球日”来临。观鸟、找虫、寻石头、走山等生态旅游近年来悄然流行,“公园20分钟”更是受到全民青睐。来到户外接触自然就会拥有更好的精神状态,这样的“治愈”魔力来源于何处?

交汇点评|“戏鸟认花枝”,自然馈赠的世界为何如此“治愈”

身处都市的人们,常年保持着快节奏的生活,身心紧张。而高效的互联网时代,让人每时每刻都有想要获得信息的冲动,有一点儿空闲时间往往会选择刷手机,看综艺、电视剧和短视频,饱了“眼福”,大脑却没有得到有效休息。走进自然,减少了对着手机、电脑的时间,看似只是个人的不经意的选择,实际上,它可以看作是人的注意力的回归,是拒绝信息“过载”,再度关注自身的开始。

从在家附近散步,到出门“暴走”十几公里,再到穿梭在山水间寻找更多的邂逅,等回过神,此前被忽略的自然,不仅替代手机、电脑成了多巴胺之源,而且它特有的参与感、亲历性,和那一份闲情逸致、烟火幸福,让生活多了一些缝隙,让生命多了一些“留白”。靠着脚下走出的松弛感疗愈了心灵,回归生活的踏实感和熨帖感,更让人们不再囿于一隅只看得见狭窄的“眼前”,而是敞开心扉,接触和拥抱周遭真实的世界,在一个更广阔的天地里热爱生活、热爱自我。

“第一次在望远镜里看清栗耳短脚鹎站在花枝上吃花的憨态,那种感觉很难形容。一旦认识了一两种鸟,就想认识更多。”“当你终于在沙土里找到那颗小小的太阳石,你能感受到的不仅是自然蕴藏着的美,更在心里种下一颗敬畏的种子。”在公园里,在森林里,人们通过切身地观察和探索感受如此美丽的生命,会自发培养和发展出颇具审美性的兴趣,丰富和充盈人生履历。一位观鸟数年的网友回忆说,一开始,是想“发展一点个人爱好,学一点新东西”,于是在网上下单一只入门款的望远镜。后来,光是看,还不够,就置办了长焦距的卡片相机,便于随身携带,遇到什么就拍下来,回去查询。先是拍鸟,后来开始拍植物……沉下心来,坚持下去,花一点时间和精力,审美性的兴趣渐渐变成了成长性的爱好。它起到的是一种滋润的作用,同时也是自驱力的种子,在不断地尝试和找寻后与个人的天赋相遇,在这个过程中给予人积极的体验。

万物有灵,越关注自然、花鸟,越会感动于它们的每一个绽放的瞬间。观鸟的点滴时光,陪伴很多人度过了心情低落的日子。早起婉转啼鸣,黄昏的时候又听到鸟儿在那里不知疲倦地唱歌。有趣的是,亲鸟开始照顾新生的雏鸟时,长大了的孩子们还会围绕在身边讨吃的,而小小身躯的父母始终坚定专注,能从它们不辞辛劳中感觉到蕴含的切切期盼。而看到那些美丽的化石,好似在阅读一封穿越时空的来信,它们默默地诉说的是2亿多年前地球生物的多样性。天地间充斥着的生机和豪情,在痛苦和不开心的时候,能够带着我们走出困境,让我们获得了专注己身的平和,获得“只要肯做就能够做到”的一份信心和坚决。

浪漫地说,这一场场与地球的“约会”,又何尝不是人们对童年的回想,对自身来处的追忆。儿时的田野总是长风沛雨,艳阳明月,传唱鸟的歌谣,倾听虫的鸣奏,被像风鼓起来一样的喜悦铺满。记住了这些,是否也是在内心保存着家乡的另一种形态和历史?与其说走进自然是走进了一个新世界,不如说更像推开一扇大窗,那里有我们所怀念的童年、错过的过去,就像滴水入海,孩子回到母亲的怀抱,感受到无比的安宁与幸福:“有些事物,当你不关心时,它仿佛不存在,当你开始起身张望,另一个世界就在那里,以它浩大的变迁和循环,从过去到未来。”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吴雨阳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