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推行生态轮作模式 “闲田”变“钱田”保钱粮双收

2024-05-24 21:15:00 - 南海网

三亚推行生态轮作模式 “闲田”变“钱田”保钱粮双收

南海网记者利声富

5月22日,三亚市海棠区贵州南繁基地,随着插秧机来回穿梭,一条条均匀分布、深浅合适的“绿腰带”展现在眼前。这样的场景,今年大多数南繁基地成常态。同样,收完冬种瓜菜的农田里,不少农户都开始种植水稻。

此前,由于种粮收益低,每年5月,三亚冬种瓜菜收获完或者南繁季结束后,农田大多撂荒。今年,三亚不少“闲田”成了“忙田”,地里随处可见耕作忙碌的场景。

三亚作为我国重要的冬季“菜篮子”,丰富全国人民冬季餐桌的同时,如何确保本地老百姓“米袋子”,做到蔬菜保供和粮食生产?

为保障粮食稳产增产,实现农民持续增收。三亚市着力在“钱粮双丰收”上下好先手棋,全面推行生态高效轮作模式,打造了万亩制种、万亩高产稻、千亩优质稻等一批示范基地,促进三亚市南繁产业发展用地的科学使用和管理,实现粮食稳产、科研保障、农民增收“三不误”。

三亚推行生态轮作模式 “闲田”变“钱田”保钱粮双收

因地制宜推广生态轮作模式

5月13日,三亚市天涯区黑土田洋热闹十足,刚收完去冬今春的冬季瓜菜,又迎来“钱粮双丰收”示范现场观摩会。只见几台插秧机同时开耕,顺着插秧机车轮前进的方向,水田里留下一排排青翠的禾苗。

在三亚市天涯区水蛟村、羊栏村田洋1400余亩水稻田里,采用CRO种业新模式制种的水稻收割完,将种植绿肥田菁。南繁季结束后,三亚市为保障南繁用地质量,提升南繁基地地力的绿肥种植陆续展开。

过去,三亚市的南繁科研用地在冬春季做完南繁育种试验、冬种瓜菜收割完毕后,夏秋季多闲置不种。为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三亚市推行南繁用地“分时托管”、农户土地“分时出租”等农业种植模式,盘活土地资源。

三亚推行生态轮作模式 “闲田”变“钱田”保钱粮双收

“综合考虑农户生产种植习惯和南繁育制种特点,优化种植结构,我们总结推广4种主要轮作模式,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和产出,保障粮食产量。”三亚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目前,“育种+水稻+绿肥”轮作模式主要覆盖南繁科研用地,已累计推广约2.5万亩;“瓜菜+制种+绿肥”轮作模式重点兼顾南繁科研育制种、冬季瓜菜生产季节性用地特性,已累计推广约2.5万亩;“瓜菜+水稻+绿肥(水稻)”轮作模式重点结合三亚市冬季瓜菜生产季节性用地特性,已累计推广约3万亩;“瓜菜+瓜菜+水稻(绿肥)”轮作模式综合了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的高效利用,已累计推广约2.5万亩。

据三亚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南繁用地“分时托管”由南繁单位提供闲置土地资源,在非南繁季农田可得到管护,获得科研项目合作支持,平台公司承担粮食生产任务。农户土地“分时出租”由村集体合作社统一整合农民冬季瓜菜季节后的闲置土地,以土地租金入股方式与平台公司合作。从而实现农民有租金收入,村集体经济壮大,解决土地撂荒,确保粮食生产任务的四赢。

三亚推行生态轮作模式 “闲田”变“钱田”保钱粮双收

多措并举保障粮食安全生产

保障粮食安全,要藏粮于地,更要藏粮于技。为保障粮食安全生产,三亚通过品种更新、提升地力、机械化种植、扩大种粮补贴等措施,助力实现“钱粮双丰收”。

“优质香米稻种免费发,种出来的稻谷回收价比市场高,我们农民都乐意种。”拿到三亚市农业农村局、三亚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免费发放的优质稻种后,育才生态区那受村种植户苏学民高兴地说。

为确保粮食安全,实现“钱粮双丰收”目标,三亚市农业农村局、三亚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在那受村推广千亩优质高产水稻示范种植,引导农民实施绿色、高质、高效模式,辐射带动农民种植优质水稻新品种。

三亚推行生态轮作模式 “闲田”变“钱田”保钱粮双收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种优则粮丰。为确保“钱粮双丰收”,三亚充分利用南繁硅谷创新平台,加快推进南繁科研成果就地转化,评选并推广优质水稻、大豆和瓜菜品种。

连续耕作,地力下降难免。“为提升地力,我们推广绿肥种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实施生物碳土壤补碳工程。”三亚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系列地力提升措施,耕地土壤地力得到改善。

同时,为扩大粮食种植补贴政策覆盖面,有效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农民种粮收益。2022—2023年共发放各类涉粮补贴9000余万元,包括完成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完成粮食生产农资补贴、完成南繁供地补贴。

三亚推行生态轮作模式 “闲田”变“钱田”保钱粮双收

农民重新爱上夏秋季种粮

“豇豆采收完,立即翻整土地种水稻,多种一季作物就能多一份收入。”收完瓜菜后,三亚市育才生态区农民苏其文就抓紧时间整地插秧。“政府加大补贴扶持力度后,农户们都愿意夏秋季种植水稻了。”苏其文说。

像苏其文这样,自从三亚推行生态轮作,促进“钱粮双丰收”以来,重新爱上夏秋季种植水稻的农民不在少数。

此前,三亚农民轮作种植积极性之所以不高,主要是加种一季水稻基本上不赚钱。而推行生态轮作模式,通过统一管理模式,有效盘活耕地资源,有效解决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耕地“非粮化”等问题。

“经过地力提升等措施后,土壤地力得到有效改善。”三亚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绿肥是很好的有机肥源,种植绿肥能补充土壤有机物质,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能促进土壤原有有机质的矿化与更新,显著提高土壤全氮及碱解氮含量,起到培肥地力的作用。

三亚推行生态轮作模式 “闲田”变“钱田”保钱粮双收

崖州区坝头基地的监测结果显示,实施生态轮作模式两年来,耕作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增加了8.5%,PH值上升了0.15,耕地地力得到提升。连续多年种植绿肥后,土壤板结状况得到明显改善,通透性、持水性增强,保水保肥性能提升,农田的耐旱、耐酸碱等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得到提升。

地力的得力,作物产量提高也顺理成章。调查数据显示,生态轮作区域水稻、冬季瓜菜等农作物单产呈逐年上升趋势。水稻高产高质示范项目地块,亩产量均有5%以上的提高(平均亩产从780—960斤/亩提高至850—1100斤/亩)。冬季瓜菜方面,以豇豆为例,2021-2022年度平均单产为3934斤/亩,2022-2023年度为4123斤/亩,2023-2024年度达到5500斤/亩,增产效果显著。

同时,通过数据对比,实施生态轮作模式来,水稻、冬季瓜菜等病害发生呈下降趋势。冬季瓜菜生产中后期是豇豆枯萎病发病的高峰期,比较每年生产后期同期数据发现,2022年发病率分别为19.7%,2023年为12.2%,2024年继续下降到5.6%。

三亚推行生态轮作模式 “闲田”变“钱田”保钱粮双收

此外,推行生态轮作后,农作物产量提升显著。统计数据显示,与2022年相比,2023年三亚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2万亩,增加11.73%,产量达3.8万吨,增加1.36%。更重要的是通过生态轮作可改良土壤,减少豇豆种植的连作障碍,提高冬季瓜菜产量。

系列利好,再加上政策的支持,三亚农民重新爱上夏秋季水稻种植。不少农民的思想发生了改变,从“不愿种”变成“想多种”,积极性高涨。

持续推动农业生产精细化发展

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三亚市始终把稳产保供作为“国之大者”,全力以赴抓好粮食生产,坚定不移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之路。2022年以来,三亚市结合地缘气候优势和南繁种业优势,先后制定出台“钱粮双丰收”相关政策。

目前,三亚通过推行生态高效轮作模式,打造了万亩制种、万亩高产稻、千亩优质稻等一批示范基地,促进三亚市南繁产业发展用地的科学使用和管理,实现粮食稳产、科研保障、农民增收“三不误”。

“生态轮作模式是三亚探索农业转型升级的第一步。接下来,三亚充分利用南繁硅谷和崖州湾科技城的集聚优势,开展科研创新,保障良种供应。推动农业生产精细化,精准指导粮食和冬季瓜菜高效生产,保障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三亚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邓洁仪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