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导赏 | 文物中的“时尚”与“复古”

2022-06-24 18:02:00 - 消息动态

我们在博物馆观看文物时,仿佛穿越了时间,在这一件“物”上与古人产生了交集。在展柜玻璃后静静展示的,可能是千百年前最时兴的玩意儿,或许在繁华的都市里受人追捧,或许在文人书房中陈设玩赏,也或许作为新制样式的器物,被呈至皇帝的眼前。不过,时尚并不一直代表着新事物的出现,“复古”也会成为一种潮流,在这些器物中,古人与他们的历史产生了共鸣。“仿古”的现象在青铜器、玉器、漆器、陶瓷器等诸多种类的器物中都有出现,数量实在是过于庞大。我们现在就试着通过几件瓷器,稍稍窥探其中的冰山一角。

• 礼器

“复古”的器物古已有之,早在周朝便已有拟古的随葬礼器。北宋中期古器物学兴起之后,“复古”更是蔚然成风。不过,此时器物的“复古”并非仅仅为了赏心悦目,比如以陶瓷仿青铜器,是对古代礼器有意识的复制。这不是简单、表层的器型或纹饰模仿,这些器物常常用于祭祀等场合,有深刻的文化意义。比如宋代流行一香炉、二花瓶组合的香花供养,尤其在南宋时,就常被瓷质仿古器物取代,以瓷炉、瓷觚进行供奉。

上博导赏 | 文物中的“时尚”与“复古”

图1南宋龙泉窑青釉鬲式炉上海博物馆

这件龙泉窑青釉鬲式炉(图1)模仿了青铜鬲的造型。鬲原为一种食器、炊粥器,而鬲式炉的功能则为香炉。器物的腹至足部凸起有三条棱,也是仿青铜器的装饰纹样。器物的釉色呈梅子青色,但棱线凸起处的釉层较薄,便显出了白色,形成了俗称“出筋”的装饰效果。

上博导赏 | 文物中的“时尚”与“复古”

图2南宋龙泉窑青釉觚(残)上海博物馆

上博导赏 | 文物中的“时尚”与“复古”

图3商后期黄觚上海博物馆

这件龙泉窑青釉觚(图2)虽为残件,但与青铜觚对比,其器型上的模仿关系显而易见。觚原为一种侈口、细颈、呈喇叭形状的酒器,经常与爵组合使用,宋代以后,仿青铜觚的瓷器较为流行,一般用作花器,所以也称“花觚”。

•清玩

仿古器物虽然一开始主要承担着礼器的功能,不过后来渐渐从祭祀等场合走向了日用,进入了文人书房等等,成为了审美的对象。它们作为文房“清玩”,被人们赏鉴。随着古物赏玩性质的增强,“仿古”开始带有艺术设计的意味,成为了一种装饰层面的风格。

上博导赏 | 文物中的“时尚”与“复古”

图4南宋龙泉窑青釉琮式瓶上海博物馆

上博导赏 | 文物中的“时尚”与“复古”

图5新石器晚期神面纹玉琮上海博物馆

龙泉窑青釉琮式瓶(图4)的模仿对象不再是觚、鬲等青铜器,而是玉琮。玉琮为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典型器物,为祭祀礼仪用器。不过,古人并不将此种造型的玉器认作玉琮,对它原本的功能亦不甚了解,将这种玉器称为“琮”是清末吴大澂《古玉图考》以降的说法。琮式瓶为陈设用器,最为普遍的用法是用作花器插花,也会插蓍草或筮竹等。

器物的复古风尚到了清代依然流行不辍,只不过风格焕然一新。清代的仿古器物强调材料的绚丽夺目,反而消解了仿古的历史感。此时的“仿古”看起来似乎更追求纯粹的视觉上的享受。

上博导赏 | 文物中的“时尚”与“复古”

图6清乾隆景德镇窑仿哥釉琮式瓶上海博物馆

上博导赏 | 文物中的“时尚”与“复古”

图7清乾隆景德镇窑胭脂红地粉彩八宝纹花觚上海博物馆

琮式瓶、花觚等器型的瓷器到了清代仍有烧造,不过显然风格为之一变。清代的琮式瓶功能更趋多样,从花器趋向单纯的摆饰,清初帝王则视琮瓶为汉人的古典风雅器式。清乾隆的仿哥釉琮式瓶(图6)模仿了哥窑“金丝铁线”的开片,在器型上并未严格模仿玉琮的特征。景德镇窑胭脂红地粉彩八宝纹花觚(图7)的纹饰相当精美,但在器型方面,也与青铜觚已有一定区别,并未忠实地复刻。在此类复古瓷器上,复古仿佛已经成为了一种艺术设计,与其他的装饰元素组合,供人玩赏品评。

• 变古

其实复古从来不仅局限于全然的仿古,常常是吸收了流行文化后对“古”再创造,形成新的造型式样,复古也是一种创新与发明。也许从来就不曾真正有全然的“仿古”,所谓仿古,不如说是“变古”。

上博导赏 | 文物中的“时尚”与“复古”

图8清乾隆仿汝釉桃式洗上海博物馆

上博导赏 | 文物中的“时尚”与“复古”

图9北宋汝窑盘上海博物馆

清朝乾隆时期,烧瓷技术较宋代已经更为先进娴熟,同时“仿古”之风盛行,不乏仿宋代的汝窑、哥窑等著名窑口的瓷器作品。但釉色上的“仿古”与清朝瓷器的新风格相得益彰。比如,尽管清乾隆的仿汝窑桃式洗(图8)的釉色模仿了汝窑莹润的天青色,但桃子一般的轮廓并非汝窑的传统器型,而是清朝较为流行仿植物、动物的造型。这件器物堪称是“古”与“今”的结合。

结语:

在时尚的变化中,“复古”的浪潮不断出现,仿古与创新回环往复、交织共存。当然,这里说的复古不是单纯地回归到过去的某个状态,而是将过去的元素融入当下,或对过往的事物进行新的诠释。

格奥尔格·齐美尔(georgsimmel)关于时尚的观点或许可以成为复古风尚的有力注解。齐美尔认为,时尚就像所有的现象一样,有保存能量的倾向,它要以相对最经济的方法尽可能完全地达到目标(即变化)。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时尚不断地回到旧的形式,以至于时尚的发展过程被比作循环往复的周期性过程。一旦较早的时尚已从记忆中被抹去了部分内容,那么为什么不能允许它重新受到人们的喜爱,重新获得构成时尚本质的差异性魅力?

今天,“复古”仍然风行。汉服的热潮、文创产品的井喷……传统文化元素被创意性地组合、诠释、设计,当代人重新审视与定义古代的元素,以现今的审美取向进行取舍、修改,甚至“发明”。

•上海博物馆•

编写|杨佳怡

初审丨石维尘

终审丨汤世芬

上观号作者:上海博物馆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