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枸杞看宁夏(7)丨尹伟伦:做大、做强中国枸杞大文章

2022-06-24 11:39:51 - 中国经济新闻网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何玲

6月22日,第五届枸杞产业博览会“1+1”国际高峰论坛主论坛——枸杞与大健康国际高峰论坛,在宁夏中宁国际枸杞交易中心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尹伟伦应邀在线上出席,并就促进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作了详尽的阐述。

中国枸杞看宁夏(7)丨尹伟伦:做大、做强中国枸杞大文章

中国枸杞产业面临的4个问题

首先,尹伟伦院士从四个方面,分析了目前中国枸杞产业面临的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在绿色种植方面,多年生枸杞园种植用水需求量较大,耐热品种选育及应对高温裁培和水服管理种植技术研发滞后,枸杞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面临瓶颈。

在健康产业发展方面,受制于加工贮藏过程,枸杞功能组分发生复杂变化并伴随风味改变,高值化产品类型少、副产物综合利用不足,制约了枸杞大健康产品开发与产业发展。

在机械装备技术方面,采摘工人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与此相适应的机械化作业及精深加工智能化装备开发滞后,生产成本高,限制了枸杞精深加工产品向多元化和精细化发展。

在科技人才和产业队伍培养方面,科技与企业缺乏优势整合,从枸杞种苗繁育、基地建设、产品加工到市场的产业体系综合性与乡土性人才仍然短缺。

宁夏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4个建议

尹伟伦院士专门针对宁夏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持续推进新品种选有及配套绿色栽培升级技术。针对气候变化,夏季高温天气增多,加速夏果发育,农户种植分散,病虫害防治不力导致枸杞果实产量波动大,以及果实人工采摘费工费时生产问题,重点开展枸杞野生种质资源的收集与选育工作。结合基因编辑技术,加强耐热与抗病性强的新品种培育,融合大数据与物联网技术推进智能化种植水平,建立应对高温的栽培和水肥管理绿色种植配套技术,保证构杞果实产量稳定。

持续推进枸杞大健康产业基础与应用研究开发。选择健康和亚健康人群,开展多中心人体试食评价,直点开展枸杞红素、多糖、类黄酮、生物碱等活性成分与功能功效研究,为开发免疫力改善、视力保护、血糖调节等功能性食用构杞制品提供坚实支持。揭示枸杞发酵过程中代谢产物及风味变化规律,明确枸杞功效组分和风味与贮运加工的关联关系,阐明枸杞多糖维护肠道菌群与健康的作用。为定向开发枸杞大健康产品提供市场动力。开展枸杞叶菜分级分段利用研究,做到嫩牙食用老叶茎用于饲料补充,开发叶用枸杞多糖、类胡罗卜素、生物碱等靶向产品,构建叶用枸杞天然产物配料化与稳态化技术,打造“果用为主、叶用为辅”的枸杞产品格局。

持续推进枸杞精深加工装备升级与改造。针对除杂、果叶分离、清洗、分级等前处理工艺,加强枸杞预处理加工装备开发,实现果、叶茎机械采摘与分段利用。针对枸杞精深加工中间及终端产品的物理特性,加强在线监测和快速检测装备技术升级,开发便携式装备,提高终端产品合格率。

持续推进枸杞科技人才和产业队伍素质培养。整合科技特派员、乡土专家、三区人才等农业科技队伍,面向需求组织技术培训与技能大赛,搭建技术交流、人才互动的科技合作平台,实现枸杞全产业链科技服务;设定专项倾斜政策,充分体现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打造一支专职从事枸杞产业的高素质产业队伍。

做强做大中国枸杞产业的三个建议

鉴于目前枸杞主要生产地已经有五大省份,每个省份不同的生态气候类型也影响造就枸杞产品质量的特色,但宁夏是具有传统优势的省份。因此,建议宁夏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牵头组建我国多省份的枸杞生产集团,或枸杞产业共同体,发挥宁夏的产业组织和引领作用,做大、做强中国枸杞大文章。

深化枸杞科学研究,揭示不同地区土壤,不同生态气候类型对枸杞功能成份代谢产物的影响,创新构建发展各地各具特色的优质枸杞种质资源产业。

根据各地枸杞种质资源品质的不同,构建各具特色的枸杞加工产业发展方向和模式,克服产品初级化、雷同化恶性竞争的损耗。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