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电能替代快 新能源消纳稳

2024-06-24 05:55:54 - 贵阳日报官方微博

转自:贵州日报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电能替代快 新能源消纳稳

台江县红阳草场风力发电场。杨启志摄(贵州图片库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张秀云通讯员王春山

这是绿色转型的跨越发展。能源消费与供给向绿而行,多轮驱动的能源生产体系基本形成,能源供给提质增量,绿色成为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这是改革创新的时代篇章。能源体制革命深入实施,体制机制障碍加快破除,一大批能源新技术、新业态蓬勃发展,能源电力行业在转型升级中迸发新的活力。

近年来,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把确保电网安全运行和可靠供电作为重中之重,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新型电网在能源转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电能的价值不断释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提供了坚强保障。

抓能源消费,引领特色产业用能升级

“今年春茶产量近20吨,比去年增长了20%。”刘强说,“这完全得益于电力的保障,让我们的生产能力上了一个台阶。”

刘强是湄潭县一家茶企的负责人。今年3月,当地的变压器容量增加到250千伏安,让该厂“电制茶”有了可靠的电力保障。

近年来,贵州电网公司积极推进能源消费革命,致力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电制茶就是具体实践之一。

“电制茶品质稳定,色泽、香味也不输手工茶。”刘强的公司是最早尝试电制茶的企业之一,也是业内最早尝到“电能替代”甜头的企业。

传统的制茶方式,烧煤、烧柴,手工制作。随着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农村电网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电气化设备的逐步应用,电制茶已经成为了新的生产方式,制茶业走上了绿色低碳的发展之路。截至2023年底,贵州电网公司共累计推动实施电制茶项目667个,年累计替代电量2837万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4万吨。

位于茅台镇的华贵酒业(集团)有限公司在“电酿酒”实践中也尝到了甜头。该公司董事长赖弟强介绍,九蒸九酿的传统工艺需要大量蒸汽,以前一年要消耗3000吨煤炭“烧锅炉”,如今用上电锅炉,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能源消耗,不仅清洁了,安全压力也大大降低。

在茅台镇,“电酿酒”已成为主流。贵州电网公司还聚合电锅炉及配套酿酒用电设备、电力运维、银行融资、保险兜底等生态合作伙伴提供综合性服务,助力酒企转型升级,打造了具有地方行业特色的“基础+”供电服务套餐。同时,推动成立“油改电”专班,匹配1.7亿元资金,正分阶段推进350家酿酒企业电能改造,并参与制定了全国首个“电酿酒”行业标准。目前,已有44家酒企完成“电酿酒”改造,累计用电量达3293万千瓦时,共计减少约7121吨碳排放。

在积极助力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同时,贵州电网公司还紧密结合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聚焦烤米、烤菌、烤烟、烤辣椒等农作物烘烤的需要,推出“多彩电烤+”服务,有效减少了传统烘烤带来的环境污染,又节约了能源。此外,为助力绿色出行,服务“电动贵州”建设,贵州电网公司还持续优化和提升充电桩报装服务,推进全省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投运经营性充电桩30180个,今年以来,累计充电电量达5.63亿千瓦时。

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贵州电网公司累计完成电能替代电量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能源消费走向绿色低碳,多彩贵州绿意更加盎然。

抓能源供给,助绿色电能快速发展

我省首个光伏电站——位于威宁自治县海拔2200多米高坡上的平箐电站,见证了我省光伏发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慢到快的跨越式、规模化发展。

时钟拨回到2013年,那时我省的新能源装机仅有134万千瓦,全部是风电,不到贵州电网电力装机的4%。截至今年5月,我省新能源装机已突破2000万千瓦,装机容量翻了15倍,在贵州电网电力装机中的占比超过了30%,在清洁能源装机中的占比超过了50%,新能源已超过水电成为贵州电网第二大电源。

如今,省内新能源场站已有239个,上万个光伏阵列和风机分布全省各地。与新能源装机快速增长相伴的,是贵州电网并网“通道”的大力建设。

近年来,贵州电网公司累计投资逾20亿元,建成投运500千伏奢香至鸭溪输电线路、500千伏兴仁至独山输电线路等重点项目,打通了我省西部风光清洁能源送出大通道,满足了西部大规模新能源的接入送出,以及中部、北部及东部地区电力负荷增长的需要。

在大电网的有力支撑下,我省连续多年新能源发电利用率均超过99%,基本实现了新能源全额消纳。按照相关规划,到2024年底,贵州电网将建成西部3000万千瓦新能源送出输电通道,新增接入新能源装机400万千瓦以上,新型储能300万千瓦,满足清洁能源的就地消纳;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装机规模将达到4200万千瓦,新型电力系统形态初具。

新能源的飞速发展,也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新能源发电间歇性、波动性等特征,贵州电网建成新能源可观可测可控一体化综合应用平台,实现了对全省所有新能源场站、上万个光伏阵列和风机的监测和调控,以秒级、分钟级、小时级上传着监测数据,成为高效监测的“千里眼”,科学分析、有效应对的“智慧脑”。

目前,省内239个新能源场站、7200余个发电单元已全部接入该平台,可实时查看场站运行、气象等16项单机运行数据及参数。数据显示,平台投运以来,风电、光伏短期预测准确率提升至75%、85%以上,既保障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又提高了新能源发电能力,为新能源精细化调度运行提供了强力支撑。

抓体制改革,促市场化交易更活跃

“从2015年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以来,用电成本得到有效降低,供电可靠性安全性得到有力保障。”贵州遵义铝业公司副总经理陈静说,通过电力市场化交易,该公司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2015年,国家开启新一轮电力市场化改革。贵州是全国电力市场化改革首批综合试点省份,省委、省政府和南方电网公司高度重视,在输配电价、电力市场化、售电侧和跨省跨区交易机制等方面全面开展改革,并在电力市场建设和电力市场化交易方面成绩斐然,市场机制不断完善、交易品种不断丰富、交易规模和参与主体不断扩大、现货市场建设也取得突破。

近年来,我省持续积极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电力交易机构平台作用,不断丰富完善电力交易机制,构建能源产业链共赢格局。

2017年,在国家出台《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后,我省相继出台、修编《贵州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构建起“双边协商交易月度合同计划电量调整+合同电量转让+电量互保+偏差电量处理办法”的“3+1”全流程偏差电量处理机制,进一步提高市场主体电量预测准确性,降低偏差考核电费,形成了具有贵州特色的全流程偏差电量处理机制。

为解决电煤价格高企与发电企业让价空间收窄的矛盾,贵州电力交易中心建立起电煤价格、重点产品价格关联的电力交易价格联动机制,即“基准电价+浮动机制”,形成了全产业链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协同发展的格局,有效促进了电力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如今,我省电力市场化交易的品种,已从2015年的单一年度双边协商交易一个品种,扩展到了包括省内电能量、周边跨省区电能量、省内水火发电权、绿色电力、需求响应和电网代理购电在内的6个品种。交易方式也扩展到了双边协商、集中竞价、挂牌、竞拍4种方式,交易周期已涵盖多年、年、多月、月和周5种。通过交易品种、交易方式、交易周期的相互组合,有效满足了各类经营主体的差异化交易需求。

当前,在国家“双碳”目标、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加快建成电力现货市场成为贵州电力市场改革工作的重要任务。电力现货市场的建立,将有效解决电力市场交易日益活跃的情况下,电力中长期市场在发现电力时空价值、充分引导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的局限性,更好地满足未来电力市场发展需要。

2023年10月,贵州电力现货市场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里程碑式新突破,稳步迈进“现货时代”。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启动后,贵州电力市场交易规模稳步扩大,市场交易范围覆盖更广。2023年交易完成电量869亿千瓦时,参与交易用户6630家,分别是2015年的4.99倍和13.3倍,年度交易电量已占到了省内售电量的63.41%。截至目前,我省已累计完成电力市场化交易电量5246亿千瓦时,年均增长25.98%,累计注册的经营主体达8849家。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红利也得到了充分体现。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通过市场化交易降低用户用电成本290亿元,其中电网企业降低181亿元,发电企业降低109亿元,保住和新增大工业用电量1282亿千瓦时。

数据

●截至2023年底,贵州电网公司累计推动实施电制茶项目667个,年累计替代电量2837万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4万吨。

●全省累计投运经营性充电桩30180个,今年以来,累计充电电量达5.63亿千瓦时。

●截至今年5月,我省新能源装机突破2000万千瓦,装机容量翻了15倍,在贵州电网电力装机中的占比超过了30%,在清洁能源装机中的占比超过了50%,新能源已超过水电成为贵州电网第二大电源。

●截至目前,我省已累计完成电力市场化交易电量5246亿千瓦时,年均增长25.98%,累计注册的经营主体达8849家。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