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式火锅》:千滋百味背后的华美诗情

2024-06-24 14:36:00 - 澎湃新闻

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评委会主席、法籍越南裔导演陈英雄的最新力作《法式火锅》,曾在去年的戛纳电影节获得主竞赛单元最佳导演奖,引发众多媒体和影迷的热切讨论。

电影片名“Pot-au-feu”是法国的一种炖锅,食材简单但需要费心慢慢炖煮。另一个片名是“LaPssiondeDodinBouffant”,即“多丹·布方的激情”,用的是原著小说的书名。英文片名“TheTasteofThings”,中文可译作“千滋百味”,似乎更贴近影片雅致内敛的特质。这些不同片名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影片的内容。

《法式火锅》:千滋百味背后的华美诗情

爱的隽永

电影发生在十九世纪末法国的一座乡间城堡,被誉为“烹饪界拿破仑”的多丹(伯努瓦·马吉梅尔饰)和他的私人女厨师欧仁妮(朱丽叶·比诺什饰),两人共事多年,多丹早已爱上欧仁妮,当欧仁妮终于答应多丹的求婚,未等到婚礼她却猝然离世。

结尾是一个饱含情感的长镜头,摄像机平摇对着空寂的厨房缓缓转了两圈,厨具、锅炉、柜台、花草和金黄色的落日余晖,无不满载着昔日的记忆和多丹对欧仁妮的眷恋。当镜头停住时,欧仁尼问多丹,二十年来是什么让你对我不离不弃,始终如一?多丹说,幸福就是始终渴望已经拥有的东西,欧仁妮又问他,我是你的厨师还是妻子?这对我很重要。多丹说是厨师,欧仁妮答谢。电影在柔缓平静的钢琴版马斯奈《沉思曲》中结束,而这首曲子诉说的正是令人动容的美好爱情。

《法式火锅》:千滋百味背后的华美诗情

电影把大量篇幅和注意都放在烹饪和美食上,在故事交代上反而相当节制,做了很多留白处理。因此,情节简单、人物不多、对话寥寥、节奏舒缓,叙事简约清淡但结构不乏力度,镜头平静温和而剪辑有一定冲劲,这是《法式火锅》给观众留下的整体印象。

不强调叙事而注重电影语言,尤其是用画面切换实现戏剧性的表意,是陈英雄在多次访谈中表达的理念。在《法式火锅》里,导演对电影的如此理解和定位又与欧仁妮和多丹的个性气质完全吻合,他们对待生活和爱情也经常是心领神会、点到为止,不多费时间和口舌,但他们在烹饪美食的厨艺上,则总是全身心投入,无论是研究菜单、菜谱、食材、具体的烹饪方式和技巧、如何创造新的菜谱等所有方面,他们总是精益求精,不遗余力。

这也是为什么在电影结尾,欧仁妮听到多丹回答说把自己当作是厨子而不是妻子时微笑满足的原因,因为这种志同道合的人生伴侣,其内涵远远超出当时处在附属位置的妻子身份。这两位都热爱厨艺而又都极有天分的人,在二十五年的工作交流和人生追求中早已心意相通,美食家多丹说把欧仁妮当作厨子,其实就意味着他们两人之间平等独立而又彼此成就、难以分离的深刻关系。

《法式火锅》:千滋百味背后的华美诗情

导演曾在访谈中曾表示“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关乎美食的主题,从职业和艺术两个角度去探索,同时展示爱和友谊”,后来又解释道:“当你花很多时间和一个人一起工作,尤其是一起做一些充满创造力的工作,你都很难避免和这个同事产生这种纽带,你会对那个人有一种爱的感觉,这个过程很自然。这部电影就是关于如何让这种爱的感觉保持恒定,不会被时间削弱”。

在影片接近尾声的地方,多丹用欧仁妮的名字来命名她创造的菜谱,并用这个菜谱来面试新的厨师便是一例,从工作时能相互理解和珍视的友谊,升华到能相互眷恋和付出的爱意,对一生追求并享受厨艺的欧仁妮来说,她研发的菜谱无疑凝结了她无数心血,蕴含着她对食材、烹饪技艺和美食的深入理解及天才创意,那么将这份菜谱流传下去,能每天在烹饪和享用美食的过程中,继续体会与回味欧仁妮的匠心独运,当然也是让这份爱意保持恒定、不被时间削弱的最好延续。

回到电影片名《法式火锅》,这是一道食材简单,但需要费心慢慢熬煮的美味,不正是多丹与欧仁妮之间逐渐从朴素的工作友谊逐渐升华为深刻爱情的象征?导演陈英雄坦承,这部电影其实也是他与妻子陈女燕溪的写照,因为他们两人也和多丹与欧仁妮一样,在创造性的工作中彼此发现、彼此点亮、彼此爱恋。

如此看来,导演在这部电影中简化故事、人物和情节,将镜头沉溺于烹饪、美食的各种细节之中,或许也正是为了让观众能在大量细节的沉浸中体会多丹与欧仁妮的生活旨趣和感情来源。由此,电影的另一个片名《多丹·布方的激情》里的含义也不难理解:他对生活的激情,他对美食与厨艺的激情,都汇聚到他对欧仁妮的爱,也就是说,在欧仁妮身上他看到了所有生活激情的所在。

《法式火锅》:千滋百味背后的华美诗情

这样也就不难理解电影的风格特点,正如多丹和欧仁妮的爱情生活,看似平淡,层次又相当丰富;看似简单,又充满激情,每一道美食都含有一定寓意,也成为人际情感的隐喻。所以《综艺》(Variety)的专栏作者GuyLodge说这部电影带给观众“美的愉悦、感官的沉溺以及蕴含在烹饪艺术中的人文关怀”。

日常生活的诗意

除了多丹与欧仁妮灵魂伴侣式的爱情,应当说《法式火锅》更重要的意旨还在于影片的平静叙述背后自始至终都含有一股淡淡的诗意。这股诗意既蕴藏在欧仁妮与多丹处理食材、考究的烹饪、细致的摆盘等日常劳作和享用美食的过程中,也流露于他们林间散步、阳台小憩时那些含蓄的言语与内敛的微笑之间。

电影所展现的生活场景相当唯美,色彩明亮的厨房和典雅的餐厅都散发着食物与鲜花的芳香,观众随着细致的镜头进入多丹与欧仁妮的生活世界时,不难发现他们无论是在精心烹饪和享用美食,还是在户外活动、谈情说爱,都会带着某种小心翼翼的认真与慎重。尤其是多丹和欧仁妮在全身心沉浸于烹饪的过程和美食的细节时,他们不仅严谨专注,同时还仿佛倾注了自身的理性与情感,一切又显得顺性自然,毫无刻意。欧仁妮忙碌而素朴的笑容上还时时洋溢着简单的满足。

《法式火锅》:千滋百味背后的华美诗情

正是这种在钻研菜谱、处理食物、烹饪和享用美食、散步交谈等一切生活过程中都严肃对待并获得享受的过程,把他们对厨艺的追求上升到真正可称为艺术的境界,也为他们普通平淡的日常生活增添了具有超越性质的诗意。因此,在多丹与欧仁妮对彼此的眷恋和对生活的激情背后,其实是对创造性的诗意生活的执著,他们将生活变成了艺术,也就把自己变成了艺术家。所以他们每当发现新菜或新的食材时,总是如获至宝、兴奋不已;所以多丹在解说欧仁妮创制的菜谱时会把它比作一首奏鸣曲,各种食材要保留自己的个性,因为在他们眼中,每一道菜都是如诗歌、音乐和绘画一样的精美艺术品。

《法式火锅》:千滋百味背后的华美诗情

在现代文艺史上,像这样把职业的技艺当作一门艺术去孜孜以求地钻研和创造,把普通平淡的生活过得像诗一样华美的例子并不少见。如高尔斯华绥的小说《品质》里那位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鞋匠,又如电影《魅影缝匠》里将服装设计变成高端艺术的裁缝一样,《法式火锅》里的烹饪和美食同样是多丹和欧仁妮为此执著奉献一生的手艺,也承载着他们的生活理念与人生价值。值得强调的是,这份热爱和投入所追求的,绝不仅仅是衣服、鞋和食物的精美,也不是简单满足消费的物欲,而是在生活本身的流淌中那无处不在的敏锐、细致、充满创造性的灵感,是基于热爱的坚守和出自投入的执著,是我们当下似乎已经逝去而又怀念不已的东西。

所以,在当代都市社会不免匆忙仓促的生活节奏的侵蚀下,在快餐化、速食化因此也就难逃粗鄙化的生活内容、乃至价值观念的浸润后,《法式火锅》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素朴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美学。在拥抱人工智能的科技时代,借由这样的电影回望过去,看到历史不远处已经相当陌生的那些劳动、爱情、自然和生活,能让我们除了把自己活成产品的用户画像和流量数据之外,还能停下来思索其他的意义。

《法式火锅》:千滋百味背后的华美诗情

《法式火锅》延续了导演陈英雄一向温暖诗意、敏感细腻的电影风格,在克制的整体氛围中,对一道道美食和一次次烹饪动作的呈现显得色彩瑰丽,繁复斑斓,加之于简单的情节和平稳的节奏,使影片产生出欧洲经典小说的韵味与油画的质感,又犹如一座精美雍容的巴洛克建筑。贯穿电影始终的是对美食、对烹饪技艺、对知己伴侣和对生活的执著与激情,使我们在审美愉悦的同时,也能借此沉思日常生活值得追求和拥有的人生诗意。导演在处理法国饮食文化融入爱情题材时,显得深思熟虑、调度稳健,愈发显示出大师的迹象,在十分个性化的追求中又流露出经典的气息,实为近年难得的佳作。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