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创新!广西医科大学多元学科亮点纷呈

2024-06-24 17:12:11 - 广西新闻网

新闻眼

2024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广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围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多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6月18日至21日,由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广西云数字媒体集团承办的“写好教育强区新篇章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第三届全国党媒看广西教育高质量发展采风活动举行,来自全国30家主流媒体的记者走进南宁、钦州,实地记录广西教育发展的生动实践,探寻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可行路径,展现广西教育发展成果。

青山脚下,杏湖之滨。广西医科大学坐落于绿城南宁,自1934年建校以来,为各地医学教育、医疗科技及卫生健康事业输送了济济英才。

6月20日上午,第三届全国党媒看广西教育高质量发展采风活动媒体团走进广西医科大学武鸣校区,通过实景再现、课堂互动等方式,走访了体育与健康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信息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等二级学院,共同探讨“广西医学教育摇篮”下各具特色的学科建设及创新成果。

体医融合创新引领健康科学

FMS评价、心肺运动试验、物理治疗……走进体育与健康学院多个实验室,媒体团被一项项系统专业的运动康复课程所吸引。

“医”路创新!广西医科大学多元学科亮点纷呈

“我们在做的这项心肺运动试验,是用于评估健康人群心肺功能水平,以及筛查病人的心血管风险,是开具‘运动处方’的重要评估手段。”据运动康复专业老师杨红介绍,此时课堂正在进行的试验是通过功率自行车激发受试者最大运动能力,同时观察过程中受试者的心肺功能表现,判断运动中是否会出现心绞痛、血压异常等问题,从而做出科学、安全的运动指导。

“听了老师的讲解,这才了解到医疗与体育是如此紧密相连的关系。”来自深圳新闻网的记者朱炜明说。

运动是良医。伴随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实施,体育与健康学院立足学校公共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与实施和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两大职能,于2016年开设运动康复专业。

“多年来,我们大力推进运动康复专业学科建设,为医疗、康复、学校、运动机构等单位培养了近700余名特色运动康复人才。”广西医科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师胡苗苗介绍,运动康复专业是体育学与康复医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和综合性应用专业,致力培养具备运动康复诊疗、运动防护及创新创业能力的康复治疗师和运动康复师,服务健康广西建设的需要。

医文交汇学训共塑美丽人文

伴随着悦耳琴声,媒体团一行循着医学史长廊来到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医疗保险实践、医务社工、推拿按摩、钢琴舞蹈……依次参观了社会保障模拟实训室、沙盘治疗室、“翻转课堂”等教研场地后,记者们对这里的学生忍不住称赞连连:“不仅在医学技能方面实力过硬,附加技能更是拔尖出彩。”

“医”路创新!广西医科大学多元学科亮点纷呈

在美术治疗中心,学生笔触下一幅幅书画作品吸引着众人的目光。

“我们将美育融入医学课程、人文课程中,致力构建有中国特色和医科院校特色的美育体系。”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主任吴上介绍。学院结合社会工作、养老服务管理的专业特点,开设多个实践点,培养学生将艺术治疗例如书法、国画、茶艺等运用到专业学习和社工服务中,进一步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以便更好地以专业素养服务社会。

作为全区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院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着力培养高素质医文融合新文科、新医科专业人才。目前,该院设立社会工作、公共事业管理、养老服务管理、医疗保险4个本科专业,拥有全国医师定期考核“人文医学考培基地”、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广西)基地、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多个研究机构,构建起了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协同育人立体系统,促进教学、科研、管理互联互通,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突出人文特色与优势,努力培养“医文兼备”的时代新人。

医技共促 科技赋能医学信管

在医学信息工程课堂,媒体团见证了一场科技感十足的医疗物联网实验:将一个手掌般大小的微型控制器,连接上温湿度和光照功能模块,随后在计算机端运行程序,再通过连接线传导,便在数秒内得到实验现场的温湿度和光照度数据,并将数据结果实时返回到显示器。

“医疗器械的信息化发展对医学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计算机系统结构教研室主任林树刚向媒体团介绍,课程中所讲授到的蜂巢实验箱已广泛应用于日常医疗场所,“将设备配合继电器开关,就可以实现特殊场合的温湿度和光照度控制,比如医院育婴房、无菌室的温湿度和灯光的远程控制。”

为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学科发展,学院建立起健康管理情景模拟沙盘软件平台与公共管理方案设计与决策演练沙盘对抗实践平台2大平台,旨在通过互联网场景模拟,以社区、城市为载体,通过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线上模拟管理和操作运营,达到深化学生基础知识、强化知识拓展,助推学生从宏观角度理解课程并加以实践的教学目的。

“医”路创新!广西医科大学多元学科亮点纷呈

学院共开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事业管理、医学信息工程、健康服务与管理4个本科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医学信息管理、计算机科学及信息学知识人才。目前共建设有卫生与健康政策研究中心、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管理研究中心、健康产业发展研究中心3个广西特色新型智库联盟成员,其中,卫生与健康政策研究中心获得了广西首批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称号,是广西培养高层次卫生与健康管理人才的主要基地。

据介绍,学院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优势,先后创建了计算机基础实训室、信息系统模拟与开发实训室、卫生政策研究模拟仿真实验室、医院管理培训中心、病案信息实验室、医学信息工程实验室等多个教研室,有效提高学生互联网+卫生健康管理能力。

医语同舟双语兼修学贯中外

在医学院校学习外语,相较其他院校有什么特别的亮点优势?来到外国语学院全英文教学课堂,面对与老师对答如流的学生们,记者不禁发出疑问。

“作为一名医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能够在医学英语相关课程中学习到生理病理知识、了解常见流行病、理解大健康理念,我感觉十分美妙!”英语专业2021级学生池典认为,能够同时学习英语技能与医学知识,对于自己的个人成长是一种“双重收获”。

“医”路创新!广西医科大学多元学科亮点纷呈

“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等,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医学翻译能力。”广西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周秀琼介绍,学院致力于培养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有跨学科背景的“四有”型“外语+医学”融合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目前,外国语学院共开设英语专业和翻译专业2个本科专业,为了更好地达到培养目标,学院在外语课程设置上凸显医学特色,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医学知识和医学英语。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学院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地中海贫血防治高峰论坛”“东盟口腔论坛”“中国—东盟卫生青年论坛”等大型国际会议语言服务和志愿者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翻译实践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素质,彰显学校外语专业的优势特色。

原标题:“医”路创新!广西医科大学多元学科亮点纷呈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