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农艺信息化融合促发展 科技赋能 促进蔬菜产业稳产保供

2024-06-24 15:48:00 - 媒体滚动

转自:千龙网

夏至时节,在大兴区礼贤镇万丰大地蔬菜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胡萝卜正在收获。只见收获机突突一走,就完成一垄两行的挖掘、起秧、输送、切缨、清杂、收集等一系列操作。一旁已收完的地正在进行下一个茬口的播种,这里看不到粒粒的种子或苗盘,播种机上是一个个种盘线缆,播种机一开,线缆卷着的白色的种盘线和黑色的滴灌管就整齐的铺进垄里, 覆膜机再进行覆膜,胡萝卜就成功完成了的播种。

这是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牵头在大兴区礼贤镇举办的露地蔬菜农机农艺信息化全链条融合场景展示活动现场。大兴区是北京市露地蔬菜主产区之一,2023年大兴区露地菜田面积为6.86万亩,占全市露地菜田总面积的31.38%,位列全市第一,具有较强的规模优势与产量优势。本次活动主题为“融合带动生产,科技助力增收”,包括露地蔬菜农机农艺信息化全链条融合技术发布、大宗蔬菜产销对接合作协议签订、蔬菜科技创新成果展示、全程机械作业展现等,吸引了在京科研院所、京郊种植大户、蔬菜园区、销售企业等蔬菜产业链各类主体近200人参加。活动现场展示了露地胡萝卜起垄、铺滴灌带、播种、覆土机械化一体作业和胡萝卜机械化收获等。

农机农艺信息化融合促发展 科技赋能 促进蔬菜产业稳产保供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蔬菜作物科科长、正高级农艺师曹玲玲介绍,胡萝卜播种采用线播技术,编织好的种子绳自动被盘绕成如电缆线盘一样的种子盘,实现精准机械化播种,可以保证露地胡萝卜播的直、播的匀,和传统散粒直播相比,种子使用量减少40%以上,人工成本节约70%以上,胡萝卜商品率提高8%以上。胡萝卜使用联合收获机收获,收获净率98%以上,收获速度1.65亩/小时,是人工收获速度的25倍以上,平均每亩节省人工成本800元左右。

农机农艺信息化融合促发展 科技赋能 促进蔬菜产业稳产保供

除起垄播种一体机、联合收获机外,露地洋葱残膜回收机械也在作业,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技术人员介绍:地膜不科学的使用以及不能有效回收利用会带来一系列农业环境问题,特别是作物收获后地膜破碎严重、机械强度差、回收率低等问题,将会导致地膜残留污染,通过应用高强度地膜,配合使用指轮式搂草机、残膜回收机等机械,可以实现地膜的高效率回收,在指轮式搂草机的配合下,残膜回收机每天(8小时计)可回收残留地膜60亩以上。

农机农艺信息化融合促发展 科技赋能 促进蔬菜产业稳产保供

设施蔬菜生产上,北京市连续多年开展了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连栋温室棚内空间开阔,采用大小行种植,行间铺设加温、车轨两用轨道,便于机械化作业。配套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了室内燃气加温、二氧化碳循环利用、灌溉施肥、雾化降温等系统的全自动控制;集成升降轨道车、采摘车、无人驾驶电磁牵引车、自动运输车、自走式玻璃清洗机、自走式喷雾机等省力化机械,结合精细化管理,大大提高了绕秧打杈、采收等植株管理以及水肥环境管理、温室消毒等生产管理各环节的工作效率。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设施作物科副科长、高级农艺师王艳芳介绍:通过农业装备和技术的集成示范应用,在宏福农业、翠湖农业工场等示范点樱桃番茄最高产量达到26kg/m2,大中果型番茄最高产量达到46kg/m2,劳动生产率分别达到普通设施鲜食番茄的3.9倍和2.87倍。同时,市农技推广站与科研单位合作积极开发采摘机器人、自动绑蔓机等器械,目前均在试用优化中,成功应用后将进一步提升设施番茄生产效率。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内集成耕整地、起垄覆膜、移栽、采摘运输等农业机械,结合精细的生产管理技术应用,大大提高普通设施的生产效率。相关品种、设备和智能化技术辐射至京郊普通设施生产,推动了北京市现代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农业部门持续开展蔬菜生产农机、农艺及信息化融合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先后优化完善了种子引发处理、线播技术、集约化穴盘育苗、水肥一体化、设施无土栽培、工厂化生产等系列技术和模式,极大提高了蔬菜生产的标准化、轻简化、机械化、智能化水平。近年来,立足优势区域、主栽作物,在农机农艺紧密融合的基础上,北京市不断加快探索露地蔬菜全程机械化技术,除胡萝卜外,还先后实现了结球甘蓝、大白菜、结球生菜等叶类结球蔬菜生产中的上茬田园清洁、耕整地、集约化育苗、移栽、田间管理、收获、本茬田园清洁等7大环节26个技术节点的机械化作业。通过集成卫星平地、自动驾驶等信息技术,集成指针式喷灌机、植保无人机、有机肥撒施机等节水、节药、节肥装备,集成移栽机、收获机等高效省力装备,提高了机械化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实现结球甘蓝平均亩产4000kg,相比人工作业方式节约用工量75%以上。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会同大兴区统计局组织专家对活动承办方万丰大地蔬菜有限公司的露地蔬菜进行了测产,结果显示:洋葱亩产7.363吨、春茬胡萝卜亩产6.565吨,远高于北京市平均水平(据北京市蔬菜农情系统数据显示,2023年,北京市露地洋葱和胡萝卜平均亩产分别为2.59吨、2.16吨)。活动中,万丰大地蔬菜有限公司等多家生产主体同北京市新发地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实现产销对接。

近年来,北京市充分发挥首都农业科技优势,着力开展关键技术创新和典型示范引领,为实现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此次展示观摩活动,从四个方面展示北京市蔬菜产业定位和变化,一是实现稳产保供功能定位。近三年北京市露地蔬菜播种面积、产量在全市蔬菜中的占比均在40%以上,且保持持续上升趋势,其中2023年露地蔬菜播种面积37.99万亩,产量95.43万吨,分别占全市蔬菜播种总面积、总产量的47.8%、46.0%,对于保障首都菜篮子稳定供应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北京市持续优化调整蔬菜种植结构,减少“压秤菜”占比,扩大贩白菜、彩色白菜、特色胡萝卜、洋葱、娃娃菜、西兰花等种植规模,推广优新品种55个,2023年累计种植面积超过15万亩,在增加蔬菜生产效益的同时,满足了广大市民多样性的消费需求。三是开展科技创新,促进科技兴农。利用首都资源优势,开辟新思路,发展新模式,示范主推技术15项,高效生产模式6种,推进蔬菜生产农艺、农机深度融合,并研发高产技术模型2个、智能化管理设备3套,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打造智慧菜田生产场景,有利于促进蔬菜生产全链条技术创新。四是加快产业融合。联合10余家合作单位,生产、销售、科研、推广等多方力量的整合推动,可以进一步加快蔬菜产业融合的步伐,实现产供销联合发展,提升蔬菜产业整体竞争力。(供稿:北京市农业农村宣传中心)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