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4)》

2024-06-24 15:53:51 - 财经网

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这是中国银行业协会连续第六年面向社会发布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情况的年度报告。《报告》由中国银行业协会消费金融专业委员会组织,7家消费金融公司共同编写,全体消费金融公司参与调研。

《报告》主体部分共分六章,分别从发展环境、监管要求、业务发展、发展特色、社会责任、发展趋势等角度,以翔实的数据和丰富的案例,全面反映了2023年度消费金融公司的基本情况和经营状况,系统总结了消费金融公司差异化和特色化的发展成效,充分展现了消费金融公司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成果以及金融机构的责任担当和社会形象。

一、落实宏观经济政策助力经济平稳运行

2023年,消费金融公司坚决贯彻国务院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的决策部署,有效落实宏观经济政策,防范化解消费金融风险,平衡发展资产负债业务,提升消费金融服务能力,加大消费信贷供给力度,资产规模和贷款余额双双突破万亿元,分别达到12087亿元和1153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6.7%和38.2%,高于经济恢复和金融发展的速度,助力消费发挥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

二、发挥专营机构优势  推动消费需求恢复 

消费金融公司不忘设立初心,以恢复和扩大消费需求为责任,顺应居民消费提质转型升级趋势,保证金融资源流入实体经济的消费渠道,合理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升级的金融需求。根据消费金融市场变化快的特点,充分发挥专营化小型消费金融机构优势,快速开发和优化场景金融产品,16家公司在3C(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等三类电子产品)和家电等热点消费场景,14家公司在家装和旅游等消费升级场景,推动消费场景与金融产品的深度融合,助力居民打破当期消费预算约束、提高消费支付能力、释放潜在消费需求,提振消费增长信心,切实发挥促进消费需求恢复的重要作用。

三、坚持差异市场定位 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

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的指导下,消费金融公司作为金融体系必要有益补充,坚持下沉市场和长尾客户的客群定位,为中低年龄(平均25~35岁)、中低学历(普遍为大专及以下)、中低收入(平均月收入5000元以下)等长尾客户,提供覆盖面更广、可得性更高的金融服务。2023年,消费金融公司持续提升经营管理和成本控制能力,不断降低运营成本和产品定价,18家消费金融公司综合定价同比下降(其中6家公司下降幅度超过10%,2家公司下降幅度超过15%),其他公司定价保持平稳,进一步降低了客户消费融资成本,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实现既“普”又“惠”的初衷,为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加强保护消费者权益

消费金融公司将消费者权益保护纳入公司治理、企业文化健身之中,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提高客户满意度。2023年,消费金融公司为116.69万名客户减免利息16.61亿元,为8.95万名客户减免费用2.12亿元,为9.68万名客户延期还款18.9亿元,维护客户征信1.54万人次。消费金融公司积极践行社会责任,通过消费帮扶、捐款捐物、直播带货、阳光助学、志愿者服务、爱心献血、公益讲座等方式关爱老人小孩、帮助困难群众,2023年累计投入帮扶资金862.42万元,为巩固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五、推进金融科技创新,打造金融新质生产力

消费金融公司积极响应“数据要素×”等国家数字经济转型战略,紧紧抓住数字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金融科技的研发和创新,实现业务全流程的网络化、贷款审批决策的自动化、客户服务的智能化。29家公司应用光学字符识别、28家公司应用活体检测、25家公司应用人工智能、19家公司应用知识图谱、14家公司应用机器人等最新科技,开展风险控制、贷后管理、运营管理、营销获客和客户服务,大大提高了业务覆盖范围、服务质量、运行效率和客户体验,充分体现了金融新质生产力的积极作用。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4)》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