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一等奖!

2024-06-24 19:09:32 - 央视

转自:大湾区之声

港珠澳大桥又获奖啦

今日(24日)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北京揭晓

共评选出250个项目

其中由广东省提名的

“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项目

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一等奖!

港珠澳大桥项目获一等奖

港珠澳大桥位于中国南海珠江出海口伶仃洋海域,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跨海交通工程。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由人工岛、桥梁和隧道组成,于2009年底正式开工,2018年建成通车。它创造了无数工程奇迹,承载了中国几代工程人的智慧与梦想,也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黄金通道”。

广东、香港参与的多个项目获奖

2023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50个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49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2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5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39项,特等奖3项,一等奖16项,二等奖120项。

除了“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项目外,广东、香港参与的多个项目也榜上有名。

由广东工业大学联合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佛智芯微电子技术研究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的“面向高性能芯片的高密度互连封装制造关键技术及装备”获二等奖。

由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比亚迪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完成的“新一代电动汽车关键部件及整车平台自主研发与大规模产业化”则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由华南理工大学牵头完成的“高效发光玻璃复合光纤激光器关键技术及应用”获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国家自然科学奖项方面,广东有4个项目获得二等奖,其中医疗界项目有2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曾木圣团队的“EB病毒致癌分子机制与靶向干预”项目获二等奖;由广东省提名,南方医科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单位联合完成的“炎-癌转化和癌前病变的分子基础和干预策略”获二等奖。

此外,同样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牵头完成的“鼻咽癌精准防治策略的创立及推广应用”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联合深圳市精锋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的“膀胱癌精准微创智能诊疗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项目则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由中山大学胡建勋和香港科技大学李卫平完成的“数值几何不变量在双有理变换下的变化”、由香港大学徐爱民参与的“生长因子FGFs调控糖脂代谢新功能与新机制”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由香港理工大学戴建国参与的“大宗细粒固废低钙重构制备超稳材料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向上滑动阅览详细名单

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

李德仁  薛其坤

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一等奖!

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

一等奖

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一等奖!

二等奖

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一等奖!

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一等奖!

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

一等奖

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一等奖!

二等奖

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一等奖!

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一等奖!

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

特等奖

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一等奖!

一等奖

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一等奖!

创新团队

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一等奖!

二等奖

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一等奖!

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一等奖!

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一等奖!

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一等奖!

监制/胡翼宋雪

主编/张蓓 

值班编辑/刘喆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