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学堂】从三国故事中,谈为什么要分散投资?

2023-07-24 16:30:50 - 市场资讯

有的人投资多年,

归来仍钟情一类基金;

有的人日理万“基”,

想要给每只基金一个家;

也有的人埋头苦学,

想在分散和集中里求一个平衡。

俗话说“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这句话其实还有后半句“也不要放在太多的篮子里”。那么,买基金究竟要不要分散投资,要有多分散?或许从以谋略和兵法见长的三国故事里,能窥得一二。

要不要分散“投资”?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风云变幻较快的时期之一,不知有多少英雄豪杰一鸣惊人,也不知有多少名门望族一夜之间销声匿迹。从东汉末年的6000万总人口开始,一直到三国归晋的2300万总人口为止,天下总人口损失了约3700万人,接近三分之二。作为三国时期的地方豪强,依附诸侯成为家族存续的重要策略。

这里不得不提到诸葛家族,诸葛家族三个兄弟分侍三国,《世说新语》称他们为“龙虎狗”,即“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蜀得其龙”是指诸葛亮,为建立蜀汉政权立下汗马功劳;“吴得其虎”是指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他是孙权手下重要谋臣,为孙刘联盟做出重大贡献,孙权称帝后,诸葛瑾官至大将军;“魏得其狗”是指诸葛亮的堂弟诸葛诞,是曹魏的重要将领,官至征东大将军。

虽然在宏观形势并不理想的情况下,再好的策略都可能难以抵挡“黑天鹅”的重击,但能降低重击的伤害值,诸葛家通过优秀的分散策略,在乱世中得以留存,甚至在后来的晋朝取得了一席之地。

类似的分散投资高手,还有曹操。曹操用人可以总结为“疑人要用,用人要疑”,对于存在风险的将领,类似庞德、张绣等人,曹操会用,但同时也会利用其他将领进行牵制,让他们互相监督。久而久之,曹操手下猛将如云,却彼此牵制,曹操的个人地位得到巩固。甚至在统一北方后,曹操也是通过宗亲+外姓将领的配置来选用守将,比如夏侯渊+张郃守西线,曹仁+满宠守中线,夏侯惇+张辽等人守东线。

但曹操死后,曹丕对宗室子弟和外姓将领都不信任,仅仅对司马懿等有功的人予以重任,久而久之,军队中全是司马懿亲信,等到高平陵之变时,无论是曹魏宗族还是其他大族,都已经难以与司马家抗衡。

投资也是这样,如果仓位过于集中,顺时自然得心应手,但一旦遭遇风险,则可能承受较大的损失,而分散投资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风险和损失。

如何正确分散投资?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分散并不意味着来者不拒,核心在于选择关联度较低的优质标的,例如新能源与消费、半导体和金融等,其中,消费与金融属于典型的顺周期资产,而新能源与半导体则偏向科技成长。其次,分散投资也并不意味着多多益善,一是因为持基过于分散容易摊薄收益;二是每个人精力有限,很难同时兼顾太多产品;三是买基金需要多种费用,成本会被拉大。

那么持有几只产品最为适宜呢?

5-8只或许是较优的持有数量。

据测算,当组合基金数量从1只逐步变化到5只时,下行风险指标随着持有周期延长而下移,当持有数量升至8只时,分散风险的情况开始变得没那么明显。从风险量化的角度来看,配置5~8只基金足够分散下行风险。

【盛·学堂】从三国故事中,谈为什么要分散投资?

但需要注意的是,5-8只基金只是根据数据测算给出的一个参考值,整个基金组合的投资标的分散程度远比基金数量的分散重要得多。

比起三国时期动辄灭族的游戏,现代人的投资,起码大部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与其孤注一掷去赌命运的转盘,不如科学分散投资,锚定优质资产并长期持有。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