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结构调整丨刘强东要带京东拼低价?

2023-07-24 16:51:37 - 新浪财经头条

来源:周远征

消费结构调整丨刘强东要带京东拼低价?

一直以来,凭借自营店铺的服务保障以及京东物流的履约时效,京东塑造了“品质高、配送快”的平台形象。

不过,面临消费结构的调整,京东也坐不住了。

据IDC数据,今年一季度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6544万台,同比下降11.8%;Canalys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个人电脑(台式机、笔记本和工作站)出货量同比下降24%至890万台。

行业大背景下,京东只能再度瞄准价格。从百亿补贴到引入第三方商家,京东能否为自己贴上“低价”标签?

优势品类增速下滑

3C家电整体零售市场的低迷,京东进入了低增长。

2022年,京东的电子产品及家用电器商品收入5159.45亿元,增速从前一年的22.86%降至4.74%;日用百货商品收入3491.17亿元,增速从28.73%降至8.06%。

京东的整体增速也出现下滑。2022年,京东实现营收10462.36亿元,同比增长9.9%。而在2018年-2021年,京东的收入增速均高于24%。

电商平台关键的GMV(成交总额)指标也下滑了,2022年京东全年GMV同比增长5.6%。而在2021年,京东的GMV增速为26.2%。今年一季度,京东的营收增速仅为1.4%,商品收入更是出现了4.3%的微跌。

所以从今年开始,京东又开始重提“多快好省”的战略。

2015年,京东将Slogan更换为“只为品质生活”,强化品质标签,带来了“快”和“好”的不断发展。京东物流实现了京东自营产品的次日达、当日达,京东的履约体验高于淘系和拼多多;自营的3C家电等产品则为京东带来了品质保证。

因此,京东渐渐在“多”和“省”出现短板。

在“多”的方面,2010年,京东推出开放平台计划,引进第三方商家,以丰富商品供给,实现平台商品的“多”。但在京东平台内,自营挤压着第三方商家的生存空间。据国投安信统计,在2021年京东GMV构成中,占比仅5%的自营店铺贡献了55%的GMV,而剩下45%的GMV由其余95%的POP商家(即第三方商家)竞争。第三方商家在京东平台内处于劣势,导致京东的日用品类不及淘宝、拼多多。

在“省”的方面,价格战一度是京东的优势。在与当当网、苏宁国美的价格战之后,京东奠定了图书、3C家电品类的优势地位。如今,拼多多将“百亿补贴”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至京东的优势品类,京东在直播电商布局中慢了一步,京东的价格优势已经不太明显。

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京东虽有服务和品质的壁垒,但价格方面不占优势。据媒体报道,去年底,刘强东在经营管理培训会上多次提到“低价”:如果把零售业务的客户体验分成三要素——价格、品质和服务,低价是“1”,品质和服务是两个“0”,失去了低价优势,其它一切所谓的竞争优势都会归零。

重提“多快好省”

随着刘强东的“回归”,京东开始重提“多快好省”,改变也在同步进行。今年上半年,京东上线了百亿补贴、提升第三方商家的地位以及试水直播带货,目标均是补上“省”和“多”的短板。

今年3月,京东全面上线百亿补贴,并在APP首页开放一级入口。几天后,东方证券发布研报称,京东百亿补贴SPU(即标准商品品类)总量较低,类目集中度高。百亿补贴频道SPU数量为450个,商品数量级相对较低;3C数码手机三大带电类核心类目占百亿补贴SPU总数近50%,其余品类相对较分散。可见,百亿补贴上线初期,京东主要通过优势品类的优惠来吸引消费者,以挖深优势品类的护城河。

“618”,成为京东打响“百亿补贴”的重要促销节日。有媒体测算,在“618”期间,京东百亿补贴的品类领域从13个扩充至26个,商品数量是3月的10倍。

此外,“便宜包邮”、“京东秒杀”频道也出现在京东APP首页;京东的一键保价、买贵双倍赔服务,均是在强化京东的价格力。

而在第三方商家方面,京东也在提升他们的地位。从电商发展规律来看,第三方商家不仅能丰富京东平台的商品品类,还能带来更多低价产品。今年1月,京东发布“春晓计划”,自然人可以注册“京东小店”(即针对个体工商户和自然人商家入驻的POP店铺模式),并提供了快速入驻通道,以及“0元试运营”等12条扶持政策。

3月,有媒体报道称,刘强东在京东物流集团的经营管理会上强调,不再要求商家必须使用京东物流,“他们想用极兔或者通达系快递,就让他们用”。之后,极兔、申通完成了与京东平台的接入测试。

京东零售还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并将POP和自营全面打通,第三方商家站在了与京东自营平等的地位上。

在今年发布一季度财报后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上,新任京东集团CEO许冉表示,关注下沉市场、关注第三方商家的生态以及即时零售,是核心业务长期增长的重要推手。

许冉还表示,未来在供给侧,京东将会不断完善京东的开放生态,提供更加丰富的价格带、更丰富的品类和商品,包括品牌商品,也包括白牌商品等,惠及京东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另一方面继续通过自身的供应链优势,持续释放规模效应,将经营效率的节省让利给消费者。

同时,京东再度试水直播带货。“618”期间,京东加大了直播的投入。“交个朋友”直播间首次入驻京东;平台内设置“超级直播日”,提供爆款补贴和直播直播专享低价和千万级的红包等优惠。在此之前,京东就推出了扶持政策,推动平台内的直播带货发展。

京东正在尝试补足自己的短板,以增强竞争力。

能否做好“低价”?

2019年时,京东为了应对拼多多的崛起,上线了特价版APP“京喜”;后一年,京喜事业部升级为事业群,正式布局团购,进军下沉市场。

京喜也曾经为京东带来了新的增长。2019年第三季度,京东超过70%的新用户来自低线城市;2020年,京东实现了超过80%的新增活跃用户来自于下沉市场。

但京喜的表现并没有持续多久。去年6月,京喜在集团内部地位一度边缘化,事业群遭遇了大规模调整,业务线几乎完全拆散,一部分直接裁撤,一部分并入零售业务。在一个月后召开的集团战略会上,刘强东承认了京喜的失败,并要求京东高管“认真复盘,总结经验教训”。

京喜的“失败”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京东下沉市场不敌拼多多。相较拼多多,京东并无价格优势。在收入营收保持20%以上的时候,京东对“低价”市场的需求并不明显。随着自身增速的突然放缓,以及电商平台不断强化“低价”的背景下,京东也需要发力“低价”。

然而,在京东多年推行的品质化战略下,第三方商家在平台内一直处于弱势地位。有报道称,京东内部将低价战略细化为改善平台规则、流量分发机制、优惠机制、采销机制四大方向,以改善第三方商家的地位。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京东新增商家数量同比增长240%。

在2022年财报发布后的分析师会议上,时任京东集团CEO徐雷表示,“百亿补贴”计划第一个月的整体投入在10亿元左右。这10亿元是整个项目的,是京东同品牌商、平台商家等多方共同投入的营销资源。同时许冉也表示,京东无意大幅调整全年的营销预算,所有的营销支出都是可以视情况而进行灵活支配的成本,京东也会根据市场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可见,京东“百亿补贴”的压力或许将分摊至品牌商家、第三方商家等,也会进一步压缩他们的利润空间。

此外,在京东平台内,自营业务与第三方商家属于竞争关系。第三方商家的业绩增长势必会影响自营的成本控制,京东又将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这并不是组织架构就能彻底解决的问题。

直播带货方面,抖音、快手、淘宝几乎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格局,有着天然种草性质的内容社区小红书也在加注直播带货领域。才开始发力的京东,要实现突破似乎也不是易事。

京东要面临的挑战远比成立之初更加复杂。作为创始人的刘强东,曾主导京东在多个“价格战”中取得胜利,也需要回归台前让外界看到京东对“低价”的决心。京东在刘强东去年“回归”之后,便开始密集进行“低价”调整。但能否顺利贴上“低价”标签,还需要时间给予答案。

作者 |陈香羽

来源 | 征探财经(ID:teccj6)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