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收】关于融资平台改革转型的思考——二十届三中全会学习心得(张旭)

2024-07-24 07:00:57 - 光大证券研究

1、引言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加快地方融资平台改革转型”。推动融资平台改革转型是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的有力抓手。在推动融资平台改革转型的过程中,我们应将城投债违约风险控制在金融市场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引导市场建立“基于企业信用”的信用分析理念,做到稳扎稳打、不急于求成。

2、“三位一体”的信用扩张机制

为何2015年前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和此后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都屡禁不止?而且当前依赖地方政府信用的融资仍大量存在?我们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将其概括为地方政府的隐性担保、金融机构的政府兜底幻想、融资平台公司的预算软约束所形成的信用扩张机制。上述三者相互紧密关联,我们可近似地将其理解为一个事物的三个方面,或者说是“三位一体”的。

该机制虽可以降低融资平台公司债务的信用风险,但也羁绊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例如,其给新增隐性债务提供了便利;再如,其有可能造成城投融资市场风险的加速累积并最终引发币值的不稳定;另如,其会影响资金这一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挤占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融资空间。

3、将城投债违约风险控制在金融市场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推动融资平台改革转型是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的有力抓手,但转型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加大城投债券市场的信用风险。众所周知,城投债券兼具较强的板块性和定价基础性特征。鉴于此,应尽力避免城投债券出现违约,将该品种的违约率控制在金融市场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当然,无论是债券管理部门还是地方政府,其资源都是有限的,在信用风险集中出现的时候可能无法确保所有主体的风险都得到妥善化解。此时必然需要进行选择与取舍,合理配置相关资源。在此情况下,我们建议优先协调那些所谓的弱资质城投。这类主体通常具有较强的板块化特征,容易形成风险传染,并有可能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4、引导市场建立“基于企业信用”的信用分析理念

应引导市场参与者建立“基于企业财务和项目信息”的信用分析理念,弱化政府相关风险的重要性,同时给予产业风险足够的重视。例如,可以指导市场参与者将融资平台公司的资产分为城投类和产业类两个部分,城投类资产适用于传统城投公司的分析思路,产业类资产适用于产业债发行人的分析思路,同时引导市场参与者重点关注产业类资产所对应的风险。

5、稳扎稳打,切不能急于求成

一方面,当前我国有效需求依然不足,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巩固,融资平台公司是形成和带动全社会投资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政府兜底预期等问题更是由来已久,我们需要有序地、稳步地淡化刚性兑付的预期,渐进式地引导金融风险的名义和实际承担者“并轨”。所以,在进行城投改革转型时宜稳扎稳打,切不能急于求成、把长期目标短期化、把持久战打成突击战。

风险提示:不理性的预期引发市场快速波动。

发布日期:2024-07-22

免责声明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