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出手,就是国家级建筑!

2024-07-24 08:30:12 - 媒体滚动

如果把建筑比作人体

那么“结构”

就是建筑的骨骼

结构设计

不仅决定了建筑的主体形态

更是事关建筑安全质量的命脉

这位清华人

专攻结构设计20余年

主持多个国家级建筑的设计工作

广州南站

中国电影博物馆

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

G20杭州峰会主会场……

一座座雄伟的建筑

在他的手中有了坚实的“骨架”

20多年来

他目睹并见证了

中国结构设计的发展

也参与了

中国在结构领域的“大国崛起”

他就是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1996级本科、2000级硕士校友

甄伟

让我们一起走近

“大国重器中的清华人”系列报道

为你讲述改革开放以来

新一代清华人为铸就国之重器

默默耕耘的奋斗故事

他一出手,就是国家级建筑!

一毕业就上手“奥运工程”

2003年8月甄伟从清华毕业,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开启了他的职业生涯。当时正值北京一系列奥运项目筹建时期,刚步入工作岗位的甄伟在从业伊始就加入了奥运工程之一——中国电影博物馆的设计团队,在“大项目”的历练中夯实专业根基。

他一出手,就是国家级建筑!

中国电影博物馆内部空间

作为2005年中国电影百年庆典和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国家重点工程,中国电影博物馆建筑形态复杂多变、异形空间众多,如何能融艺术性、功能性和科学性为一体,是设计团队面临的关键问题。

“这个建筑的空间关系十分复杂,有时两根柱子可能都得拐个弯才能够搭得起来。”面对从前在书本里和课堂上从没遇到过的挑战,甄伟感受到了沉甸甸的压力,更被激发出了一股拼劲。

他和团队反复论证考量,在国内率先采用协同设计和数字化建模技术,建造高效的空间结构体系,解决了多向弯扭构件的计算以及旋转坡道的舒适度等难题。

博物馆落成后,其独特的外形和空间设计获得了观众和业界的一致认可,甄伟也凭借此次出色的表现获得各类专业奖项。

他一出手,就是国家级建筑!

甄伟设计的中国电影博物馆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这个入行的“大作品”让甄伟收获良多:“不但让我对复杂项目的建造和运作过程有了深入全面的了解,也让我认识到,结构设计容不得一丝疏漏”。

只为“让世界看到中国”

青岛奥运帆船中心、北京汽车博物馆、山东博物馆……在此后参与的多个重大项目设计工作中,甄伟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也在专业上有了更大的梦想:“让世界看到中国的结构设计。”广州南站便是甄伟怀揣这个梦想精心设计的“逐梦之作”。

他一出手,就是国家级建筑!

鸟瞰广州南站

广州南站总建筑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火车站之一。从空中俯瞰,巨大的玻璃屋顶像是6片漂浮于空中的芭蕉叶,有着独特的岭南风情。这些“芭蕉叶”不仅外形精美,更在结构设计上有着满满的技术含量——采用国内首次应用的上凹式索拱结构。

他一出手,就是国家级建筑!

索拱结构,就是用“索”来“拉住”屋顶,“就像一根皮筋儿,看似很细,但强度能达到混凝土的60倍、钢的6倍,只需用很轻、很少的材料量,通过与钢材的巧妙结合,就能实现比较强的承重,这就是结构的魅力所在。”

广州南站实现了两个“首次”:国内首创应用站桥合一结构体系,首次应用大跨度屋盖的三段上凹式预应力索拱、索壳结构体系和三向张弦梁体系,实现了建筑效果与结构体系的和谐统一。

超大的规模、超高的效率、超强的功能和超美的形象,让广州南站在建成后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他一出手,就是国家级建筑!

甄伟(右一)与设计团队在减振装置调试现场合影

敢啃硬骨头

做新时代的“红色工程师”

今年,是甄伟入行的第21年。从业至今,他亲历了多个国家级建筑物的落成: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南京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G20杭州峰会主会场……这一个个响亮的名字背后,见证了甄伟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的20年,更是他一步步将在清华所学所感付诸实际的过程。

“母校给了我很多宝贵的财富,但最珍贵的,就是永不停止地钻研和对专业的精益求精。”

甄伟回忆起在学校时和同学们一起参加结构设计大赛,为了一个细节、一张图纸没日没夜地讨论研究的日子,也回想起一路成长中师长们的谆谆教导。

“清华的老师们在课堂上讲专业知识透彻深入,在课堂外也通过言传身教给了我们很多指引。”甄伟说,“即使如今已工作多年,我和其他同学在工作场合碰见聂建国教授,他还会时不时‘批评批评’我们,给予我们很多建设性意见。”

甄伟参与设计的多个国家级建筑项目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时间特别紧、任务特别重。但无论面临多大的压力,甄伟从来都是“敢啃硬骨头”,因为他身上有着清华人的深深“烙印”:“要做祖国的‘红色工程师’!”

在众多“难啃的骨头”里,甄伟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

2013年,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启动,并需要在一年内竣工。这给时任项目结构负责人的甄伟出了一个大难题:在极大缩短工期的同时让超复杂的结构设计落地。

他一出手,就是国家级建筑!

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

会展中心并不是一座“方方正正”的大楼,在48根红色双柱双斜昂托起的三层红色屋檐上,它有着层层叠叠的巨大圆形屋顶,宛若天坛祈年殿的倒影。

这是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美学,但也正是项目最大的难关所在。如此大体量的大跨度穹顶会展项目,设计和施工工期往往至少需要两年。

甄伟在结构设计上另辟蹊径,将会展中心圆形穹顶在地面全部拼接,完成混凝土屋面浇筑,并将直径84米、近4000吨重的圆形穹顶提升至空中完成构件的对接就位。

这一创新方法不但为项目整体节约了三个月工期,更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开创了先河。

他一出手,就是国家级建筑!

雁栖湖会展中心提升完成后甄伟(右一)与团队于穹顶屋面合影

举世瞩目的APEC峰会上,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极具东方古典特色的建筑外形向世界展示着中式审美的独特韵味。中式建筑美学的落地实现,离不开的是甄伟和团队用中国结构设计为会展中心打造的“钢筋铁骨”。

“这些年能将自己的所学投入到国家的发展和建设中去,我倍感光荣!”甄伟感慨地说。

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大项目的磨练,甄伟对工作和行业有了更多理解,但始终不变的是清华带给他“追求卓越”的精神。

“从纯粹的技术人员,到公司的设计总监和总工程师,未来我将持续关注科技创新,为建筑行业品质的整体提升、为实现我国从土木工程大国迈向土木工程强国的发展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更多大国重器中

新一代清华人的故事

......

他一出手,就是国家级建筑!

统筹 | 吕婷

文 | 萧遥

视觉设计 | 贺茂藤

排版|杨天舒

编辑|田姬熔 彭稳平

责编 |苑洁

审核|许亮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