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砧板寨:百年传承雨帽村

2024-07-24 11:21:09 -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广西新闻7月23日电题:砧板寨百年传承雨帽村

作者苏桂

斗笠(南方称谓:雨帽),用于遮阳避雨的工具,在农耕年代作为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已流传千年。广西桂林市平乐县张家镇老埠村委砧板寨家家户户世代编织雨帽具有近400年的历史。

桂林砧板寨:百年传承雨帽村

桂林砧板寨:百年传承雨帽村

在砧板寨村屯山边的一个宽敞空坪上,摆放着几个编织雨帽的模具,一扎扎大小不一的的竹篾放在旁边,村民莫增德、廖舍凤夫妇和村民罗少桂正在编织雨帽。

“我爷爷告诉我,他的爷爷那个辈分就在砧板寨居住了,他们祖辈世代编织雨帽。”莫增德介绍说,他已年逾七旬,自懂事以来,砧板寨房前屋后都种有竹子,全村家家户户都会编织雨帽。

莫增德说,大约三四百年前,砧板寨先人从张家镇朝仙村搬至老埠村砧板寨后,村民们基本上都会手工雨帽制作技艺。村里的农家在农闲时、耕作时,都会聚集在一起,一边拉家常,一边编雨帽。通常是男的破篾,女的编织。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雨帽编织作为家庭副业,是该村家庭收入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由于该村的雨帽生产量大,品种多,质量好,造型美观,吸引县内外商贩前来采购。

闲聊中,廖舍凤手持破篾刀,将一根根裁短约60厘米长的竹子破成一条条宽约2厘米的竹条,这是编织雨帽的基础材料;莫增德将一片片竹篾交错插入帽胚,上下交叠,约一个多小时,一个直径50公分、竹篾交错、网眼约2平方厘米的雨帽底座已见雏形;村民罗少桂将雨帽底座放在一个塑料桶上,随手将旁边的竹叶一张张的交错铺上,然后将编制好的雨帽面顶盖上,用竹蔑在里外三层的帽胚上绕边固定,剪去多余的竹叶,一个雨帽编成;要带得稳雨帽,还得装上另外用竹篾编织,与头部大小等同的帽碗,用竹篾固定在雨帽内部。

桂林砧板寨:百年传承雨帽村

桂林砧板寨:百年传承雨帽村

“现在的市场价格,一个直径50厘米的雨帽现在售价10元,装上帽碗就是13元。”莫增德说,每人每天可以编织3个雨帽,单个雨帽材料费用5元,每个雨帽挣得的手工钱也就是8元。

莫增德介绍说,目前,村里编织雨帽的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买雨帽的大部分是用于舞台演出或旅游市场的商家定购,他的儿子和孙子都会编织雨帽。

闲聊中,村民莫再德拿出桂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于2021年6月给他颁发的荣誉证书:认定莫再德为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平乐雨帽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人。莫再德说,从2019年至今,平乐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多次邀请他参加“平乐县妈祖文化旅游节”“平乐县十八酿美食节”“中国桂林平乐‘2023绿水青山’中国休闲运动挑战赛”期间的平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展示,以及桂林市举办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等多项活动,他作为平乐雨帽非遗技艺传承人,将编织雨帽这项技艺和产品向游客展示和销售,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争相购买。

莫再德说,他希望全村人将这项非遗技艺一代代传承下去。(完)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