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华语商学院“说书一刻”挑战赛北部赛区启动仪式暨中外文化交流分享会:共话科技如何助力文化传播

2024-07-24 14:48:57 - 商学院

第五届华语商学院“说书一刻”挑战赛北部赛区启动仪式暨中外文化交流分享会:共话科技如何助力文化传播

ID| BMR2004 

2024年7月21日,第五届华语商学院“说书一刻”挑战赛(以下称“华说赛”)北部赛区启动仪式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东配楼四楼报告厅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第五届华说赛北部赛区组委会主办,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生院、中经传媒智库、《商学院》杂志、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MBA联合会和北京师范大学京狮行知读书会承办,并得到中经传媒智库、《商学院》杂志、中国MBA网、中国商务出版社和中国财富出版社等多家单位的支持。

华说赛创始人黄闽枫介绍,“华说赛”以“让阅读成为一种快乐,用书链接世界,推动全球华语共读”为理念,是国内首个通过团队参赛、团队分享的阅读演绎原创赛事IP。自2019年发起,已成功举办四届,参赛的商学院院校数量超过80所,覆盖城市超过30个,参与书友人数超过200万。

启动仪式吸引了来自北部赛区各大高校MBA联合会主席、读书会、读书俱乐部负责人等80名嘉宾出席。仪式于下午3点正式开始,首先由商务部研究院研究生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段红梅致欢迎辞。她表示,华说赛不仅为商学院的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还促进了书籍与商业管理知识的广泛传播。随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校友办主管李阿妮和黄闽枫也分别致辞,表达了对华说赛未来发展的美好期望。

第五届华说赛全国组委会执行主席苏畅详细介绍了华说赛的背景、宗旨及未来发展方向,并宣布了北部赛区的正式成立。随后,进行了北部赛区授牌仪式和组委会颁发聘书环节,标志着北部赛区正式启动。

启动仪式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MBA、正和岛书系&IP主编、承长读书会核心运营团队成员曹雨欣分享了读书会的运营经验和心得,为在场嘉宾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参考。接着,段红梅从一本书出发,分享了她在俄罗斯留学的故事与见闻,展现了中外文化交流的独特魅力。

本次启动仪式不仅是第五届华说赛北部赛区的开端,更是商学院学子们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重要契机。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华说赛有望成为华语商学院学术交流与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

01

科技如何助力文化传播

启动仪式虽圆满结束,但科技如何促进文化传播这一话题仍引发了与会嘉宾的深刻探讨。科技的飞速发展已深刻改变了文化传播的方式。从传统书籍到电子书、从纸质报纸到社交媒体,科技不断拓宽了文化传播的渠道,使得知识和文化能够迅速而广泛地传播。

在随后举行的圆桌论坛上,主持人杨帆与段红梅,商务研究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张帆,《中国经营报》总编辑助理、《商学院》杂志主编、中经传媒智库负责人屈丽丽,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王莉等嘉宾围绕“文化无国界”的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嘉宾们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深远影响。

段红梅表示,在当今现实的场景下,科技已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没有理由再去抗拒科技,而是需要积极拥抱它。科技的进步,尤其是在过去的20年中,以惊人的速度改变了我们获取知识和文化的方式。

过去,书籍作为家中一道风景,如今已被电子书和在线学习资源所取代。面对内卷、焦虑以及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加上当前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知识和文化的传播变得更加重要,每个人都需要通过学习来提升专业知识和个人能力。

学习方式也变得多元化。未来,课堂教学可能会被更全面、更逻辑、更高效的机器人取代。人工智能通过深度学习和数据挖掘,能够提供大量的信息和知识。这引发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未来我们是否还需要系统化的学习?甚至更远的未来,马斯克的脑机接口技术可能直接将知识传输到人脑中,不再需要传统的学习方式。

然而,面对如此眼花缭乱的技术支持学习环境,我们仍需保持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如今,人们常常在刷短视频上花费大量时间,但这些时间往往并未带来实际的知识积累。短视频带来的信息碎片化,对我们的注意力和认知造成了极大影响。

张帆认为,科技的发展无疑在各个方面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尤其在文化传播方面,带来了显著的变化。科技增加了传播的渠道。以前我们可能通过书籍、报纸等传统媒介了解文化,现在有了互联网、社交媒体、视频平台等多种渠道,这使得文化传播的范围更广泛,速率更快,让更多人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取丰富的文化知识,迅速了解到世界各地的文化精髓。

然而,面对海量的文化信息,选择合适的内容可能变得更加困难。大数据和虚拟现实(VR)等技术虽然能够提供个性化推荐,但也可能与用户的真实需求产生偏差。科技在帮助我们获取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困惑和挑战。

科技的发展还改变了我们的阅读习惯。相较于传统的纸质书籍阅读,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通过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获取信息。虽然这种方式快捷便利,但也导致了对深度阅读的时间减少。

科技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我们需要学会如何利用科技更好地传播文化,同时注意取舍,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和学习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中,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我们的文化精华。

王莉认为,文化的传播自古以来就与科技紧密相连。今天我们谈到阅读和文化的美好时,必须认识到文化传播的进步离不开科技的推动。

最早的印刷术是文化传播的一大突破,它让书籍成为人们分享知识和文化的媒介,使文化得以超越地域的限制进行广泛传播。之后,广播和电视成为新的传播工具,使文化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例如,段红梅提到的莫斯科地铁,我们虽未亲临其境,但通过电视、电影以及音乐,我们能感受到那里的文化氛围。

进入现代,文化传播借助于元宇宙等先进技术,使其受众面更广,并打破了时空的局限。科技与文化天然地融为一体,使文化的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

然而,科技的进步也带来了一些困惑和挑战。我们在利用科技传播文化时,不能仅仅依赖于科技工具,还要赋予它生命力。科技只是传播的手段,内容和文化本身才是核心。

举一个例子,我们的一些校友在游戏设计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使其在外国市场中大受欢迎。这种形式不仅传播了中国文化,还证明了“内容为王”的重要性。

屈丽丽围绕“科技助力文化传播的沉浸体验”进行分享。她表示,沉浸式的场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地域和文化下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这是科技带给我们的积极一面。

例如,许多短视频博主分享各地的见闻、生活方式,甚至企业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投资与生产,都通过小故事呈现出来。这些视频往往能够在情感上打动观众,引发共情,从而让大家更容易接受和融合。

作为内容创作者,我们深知文字的理性表达方式需要读者在特定状态下才能有效接受。而视频和沉浸式场景则通过情感共鸣,能更迅速地吸引观众,即使表达不全面,也能在某个点上触动观众的灵魂。

科技带来沉浸式体验,让我们感受到世界大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能性。然而,视频和科技传播也有其局限性。首先,视频信息的获取速度较慢,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对于需要大量涉猎新信息的媒体工作者来说,文字更为高效。其次,视频表达可能存在信息偏颇,无法全面呈现事物全景。这种信息茧房或信息孤岛的现象,可能导致对世界认知的片面和偏差。科技在推动数据和信息选择性推送时,需要注意如何让每个人看到更全面的世界。

未来,我们需要关注科技在传播文化时,既保留其沉浸体验,又避免信息偏颇,使人们能够在更全面的世界中生活,看到更丰富的文化景象。

02

理解、尊重文化的差异性

张帆提出,首先,每个文化都有自己深厚的根基,当不同文化碰撞时,很有可能会产生各种误解。如何消除这些误解是首要挑战。其次,文化可以融合,但本土文化需要保持其独特性。在文化融合过程中,如何保有独特性是第二个挑战。以孔子学院为例,它在对外传播中国文化时强调“和而不同”。张帆曾在非洲纳米比亚的孔子学院任中方院长四年多,对此深有体会。

在纳米比亚工作时,张帆意识到文化传播应是双向的。2018年,他策划了一个活动,邀请纳米比亚大学的合唱团到北京演出,展示他们的民族音乐。这次演出展示了中纳文化的交融,不仅让他们自信地展示了自己的文化,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彼此的文化魅力。这种双向传播,尊重彼此文化,是非常有效的交流方式。

屈丽丽表示,跨文化的包容和协同在现代商业中显得尤为重要。全球企业在追求可持续发展时,必须实现产业链、生态链和价值链的协同。如今,企业在做财务披露时,越来越多地将绿色和社会责任纳入其中。这不仅影响企业的治理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还直接影响其商业战略和创新能力。消费者和投资者在做决策时,也更加关注企业的绿色和社会责任表现。

屈丽丽介绍,《商学院》杂志秉持“打造一个没有围墙的商学院”的理念,倡导“终身学习,智慧经营,大善社会”。在报道中,我们注重可持续商业管理,强调企业在实现商业价值的同时,必须具备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通过打造全球商学院的开放空间,我们希望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共识的形成。通过交流和碰撞,大家能够形成共同的认知框架,共识才会更好地形成包容的文化。

段红梅认为,文化在国家治理和发展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国家强大的根基,更是国家生存和繁荣的基础。文化的力量不仅体现在宏大的国家层面,在日常生活中也无处不在。人们通过艺术品、书籍等形式感受文化,但文化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体现在我们日常的穿戴和习惯中。

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之间的距离被大大缩短,地球真正成为了一个“地球村”。在这个村落中,不同民族、种族、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需要相互了解和融合。文化交流成为了促进这种理解和共存的重要途径。通过欣赏和共享彼此的文化,我们可以消除误解,达成共识。正如古人所说的“和而不同”,各民族和国家在保持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时,也要尊重和包容其他文化。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美,各自独立而共存,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共存。

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亲身体验不同的文化,而不仅仅依赖于视频和其他间接方式。走出去,亲身接触和体验不同的文化,才能真正增进理解和融合。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共同享受人类文明的成果,推动世界的和谐与进步。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