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实现有意义高质量的阅读

2024-07-24 16:05:02 - 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郜云雁)7月15日-18日,由亲近母语、《小学语文教师》杂志联合主办的第十七期儿童阅读种子教师研习营,在甘肃省兰州市东郊学校举办。此次研习营在多位专家的现场指导下,围绕整本书和科幻作品教学、古诗教学的基本范式、基于本土文化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等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和现场教学展示。第二届点灯人素养大赛培训活动同期举行。

2022年颁布的语文新课标,正式将“整本书阅读”纳入课程内容,整本书阅读很快就变成了语文教学中的热点话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员吴欣歆表示,整本书阅读的技能并不是天生的,需要一系列的刻意练习。同时,整本书阅读活动中教师应注重作品的完整性,从选书、预读、通读、研读和成果展示,最终引导学生实现有意义、高质量的阅读。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但需要掌握一整套结构化、系统性的教学策略,更需要深度理解那些被反复研读的经典作品,并尝试将这些作品与学生的成长和心理需求相联结。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读完整部作品,还要引导他们养成重读的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为什么有些古典诗词和文学作品,千百年过去了,仍被后人欣赏和流传?因为这些作品写出了人类的集体情感和体验。”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黄晓丹,以《谈杜甫对盛唐七绝风格的发展》为题,通过大量诗句的对比和解析,用其独特的古诗解读方式,生动讲解了七绝在教学中的美学问题、容量问题和截句问题,为现场教师叩开了一扇鉴赏古典诗词的大门。

黄晓丹曾师从于古典诗词教育大家叶嘉莹,她擅长于结合当代人的生活和现代心理学对古诗词进行解读。她发现,最近10年来,在青少年中出现了一种“描写能力”快速失去的现象。她认为,描写能力是一种最基本的文学训练,而文学训练可以让人类的精神世界更加丰盈和自由。她鼓励现场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描写性”训练和表达,恢复语言文字的“尊严”。

国家博物馆出版中心总编辑、2024年“文津奖”提名图书作者曾孜荣,以《去敦煌探窟:五彩缤纷的壁画艺术》为题,带领现场教师穿越时空,体验流传千年的敦煌壁画艺术的魅力。他结合大量的石窟壁画,探讨艺术、历史、文化等学科在中小学中的跨学科教学路径。他指出,跨学科学习不是简单地拼凑不同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而是在解决真实而复杂的问题中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产生整合性的成果。

兰州市东郊学校以其“书香校园”建设而闻名,致力于优化阅读教育生态,培养学生深厚的阅读兴趣。此次研习营,还特别安排了对这所特色学校的深入参访。甘肃省教科研特聘评估检测专家、兰州市东郊学校校长马军祥,以《立校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为题,介绍了该校在阅读教学方面的创新实践和经验。

原标题:引导学生实现有意义高质量的阅读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