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多了,“小虚弱”为何仍不少?

2024-07-24 15:12:58 - 半月谈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约1.5亿中小学生的体育教育及锻炼时间得以提升。半月谈记者在多地采访了解到,虽有相关政策保障,但以中小学生为主的儿童、青少年体质仍有趋弱势头。

​政策虽重视,体质却退步

体育课多了,“小虚弱”为何仍不少?

半月谈记者到青海省西宁市古城台小学走访,课间孩子们在操场追逐嬉戏,一些学生在草坪上为接下来的体育课热身训练,校园里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古城台小学校长亢雅利介绍,现在不仅保证学生每天户外“阳光运动一小时”,还不断优化课程设计、开设体育社团等提升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体育课多了,“小虚弱”为何仍不少?

河北省石家庄市一中学体育老师表示,近年政策导向上愈发重视学生体育教育。2021年石家庄市实行体育中考改革,体育分值由30分提高到50分,同时考试标准有所降低,旨在让孩子们重视体育学习并培养兴趣。

尽管政策重视,但部分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及身体素质仍有退步趋势。

一方面,力量、耐力等体能训练难达标。一些初中体育老师告诉半月谈记者,不少孩子做课前热身运动就吃不消,“这种现象过去没这么多”,从近3年学校体测结果看,每班都有十几个孩子连第一轮测试都过不了。相关调查显示,现在学生握力水平有所下降、上肢力量弱、身体形态不良等问题较突出。

另一方面,学生不时成批请病假,“小虚胖”“小虚弱”增多。不少教师、家长表示,如今孩子平均身高有所提高,但居家较多,日常缺乏锻炼,抵抗力弱,体虚肥胖的孩子有所增加。“有些学生身体稍有不适就跟老师撒娇、请假。”一名小学校长说,孩子们体弱易病,上学期有些班学生成批请假,“有时请假的比到校的还多”。

学生体能素质分化

体育课多了,“小虚弱”为何仍不少?

受访者表示,近年来在政策推动下,体育课时有所增加,但青少年体育锻炼质量不高。一名体育老师介绍,他和同行观察发现,不少孩子“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主要原因是学校的体育课缺乏趣味性,一些初中体育课更侧重“应试导向”,有重应试教育、轻体质培育,重课时达标、轻实际效果的情况。

部分小学教师表示,受社会评价体系影响,一些家长还是更在意成绩,担忧体育锻炼增多会占据时间、影响成绩,一些学校对体育课重视度也不够,课程被挤占的情况仍有发生。“体育考试计入中考成绩后,初中尤其是初三学生体育运动训练有所加强,但多数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有家长说。

受访教师表示,班内学生体能素质高低受家校重视程度影响,呈现分化。喜欢运动、身体素质较好的孩子,背后有家庭因素推动,体能一般不会差,而轻视体能锻炼,或担心孩子受伤的家长,没有让孩子养成运动习惯,加之部分孩子沉溺电子产品,体能素质越来越差。

加强家校社协同,同向发力

据了解,2022年出台的新课标对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和课程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一名小学体育教师说,目前还没有具体指导方案和成熟范例,部分学校和老师在逐步探索,但不系统,需要在顶层设计上完善新课标下的体育课程设计。

相关专家建议,注重培养学生体育方面的兴趣爱好,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定期监测并公告学生体质健康情况,培养和激励教师专业提升,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发挥好体育中考的导向作用,科学设置考试内容,转变“为成绩才运动、为考试才锻炼”的观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让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融,引导社会逐步认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更关键的是要认识到,学校体育只是增强孩子体质的途径之一,不能只在学校体育上用力,必须加强家校社协同,同向发力,才能让孩子们的身体素质不断提高。

半月谈记者:张子琪、王莹、陈席元、孟含琪、任丽颖、贾雨田

​编辑:李力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