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靡不振,跌破25%!国际支付市场,欧元地位暴降,原因是啥呢?

2023-08-24 21:50:59 - 南生今世说

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公布的2023年7月份“全球支付数据报告”显示:包括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人民币、澳元、加元在内的所有货币支付金额总体减少了14.91%。

萎靡不振,跌破25%!国际支付市场,欧元地位暴降,原因是啥呢?

表明全球经济发展继续处在低迷状态,特别是高通胀在一段时间内仍将继续侵蚀居民部门的消费潜能,不断收紧的金融条件,到期外债等都给各国的贸易、投资、支付带来压力。

国际支付市场,欧元暮气沉沉

按币种分类,美元在今年7月份占据的比例扩大至46.46%,创下了最近数年来的新高,继续领跑全球;曾经可与美元一较长短的欧元,在国际支付市场占据的比例跌破25%——降至24.42%。

考虑到欧元区内部各国之间的贸易、投资、收入转移等数据也被统计在内,在这种“加成”背景下,欧元在国际支付市场占据的比例一再地下滑——由高峰时期的近40%,到如今跌破25%了。

萎靡不振,跌破25%!国际支付市场,欧元地位暴降,原因是啥呢?

由此可见,当前的欧元“暮气沉沉、萎靡不振”。剔除欧元区内部加成因素,实际地位更加不堪。而且这种地位仍有下滑空间,欧元似乎已彻底失去了曾经“能有效挑战美元国际地位的可能性”。

原因是:欧元已成美元的“影子货币”

欧元的诞生,有着特殊性。它是欧洲几大强国追求货币和金融主权的体现,希望在美元一家独大的国际环境下,为全球经贸、投资等带来多样性、稳定性,打破垄断,注入正能量。

同时,欧元的诞生还能满足部分国家、地区希望能出现一种能“平衡美元国际地位”的新兴领导者需求——将国际货币格局的“单极模式”,改为“二极模式或多极格局”,避免被割韭菜。

欧元兴起,叠加俄欧之间经贸联系的日趋紧密,欧元曾成为俄罗斯国际支付、外汇储备中的第一大货币;欧元在伊朗、土耳其等国的对外贸易、投资中也占据了主导地位。

但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后,欧盟紧随美国步伐,加大制裁力度——欧盟各国将欧元政治化,冻结了俄罗斯央行约3000亿欧元的海外资产,还冻结了俄罗斯企业、居民数以亿计的金融资产。

欧盟从美国那里学会了将金融问题政治化,将欧元武器化的操作模式,既降低了欧盟的信誉,也降低了欧元在国际市场上的吸引力——那些原本希望持有欧元,能有效避免风险的国家、地区却发现:

欧元已成为美元的“影子货币”,持有美元带来的潜在风险,包括且不限于被割韭菜、被冻结、被没收、被制裁、被挪用等,在欧元身上一个都不会少。持有欧元与持有美元,似乎没啥区别了。

那还持有欧元干啥呢?要么同时大幅降低持有美元、欧元的比例,要么改为持有美元——起码当前持有美元及美元计价的资产,还能获得汇率上涨、利率上升因素带来的额外收益呢。

这是欧盟在对外政策上唯美国马首是瞻,失去独立、自主性后的代价。非美元货币要崛起,必然要有“美元身上不具备的优点”,必须要让国际社会视为“可比美元更安全的避风港”。

萎靡不振,跌破25%!国际支付市场,欧元地位暴降,原因是啥呢?

若没了优点,缺点又和美元一致,必然会让一些想避开美元,提升金融安全性的国家、地区再度嗅到风险信号。当前的欧元就是如此,已不能有效平衡美元,欧元国际化的前景变得黯淡了。本文由南生撰写,无授权请勿转载、抄袭!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