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用银针试毒真有科学依据吗

2024-08-24 05:14:27 - 齐鲁晚报

古人用银针试毒真有科学依据吗

在一些古装剧中,经常有用银针试毒的情节:用一根干净的银针插入饭菜之中,如果被下了毒,银针就会变成黑色。那么,银器真有试毒解毒的功能吗?

用银针测毒,不过是“歪打正着”

在我国历史上,确实存在着银针试毒的做法。比如宋代法医宋慈,在《洗冤集录》中,就记载了当时著名的“淮安奇案”,破案手法就是“银针验毒”。

古代能用的毒物有限,主要是砒霜(三氧化二砷),另有一种红信石,主要成分也是三氧化二砷,外观呈红色,与丹顶鹤头顶的颜色相似,又称鹤顶红。

无论砒霜还是鹤顶红,有毒成分均为三氧化二砷,所以,银针验毒,主要是看有没有三氧化二砷。

古人主要从天然含砷的矿物,比如砷黄矿、雄黄矿、雌黄矿中提取砒霜。但这些矿物并非全部由砷单质组成,在自然界中,由于砷不稳定,会与其他元素共同形成化合物。

硫元素和砷元素,就是一对模范CP,在很多矿物中都是成对出现的。比如许仙给白娘子喝的雄黄酒,里面就有四硫化四砷;而与之对应的雌黄,则是三硫化二砷。

为了将硫和砷分开,古人通常会用加热的方法。在《天工开物》中,就记载了当时的制备方法:将砒石打碎,放到土窑中加热。在窑上方的烟囱上倒扣一口大锅,三氧化二砷分离出来,就会在锅上形成一层结晶,因为很像洁白的霜,所以人们就给它起名为“砒霜”。

不过,如此简单粗暴的提纯过程,也决定了成品砒霜中,必然会残存不少硫化物,用银针试毒时,试出来的也正是这些硫。

银和硫接触后,不需加热就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银针自然也就变黑了,所以古人用银针试毒,确实能试出饭菜中的砒霜。但如果是其他不含硫的毒物,就束手无策了。所以,用银针试毒,纯属工艺不发达时代的误打误撞。

如果我们现在用银针去试砒霜,会发现一点变化都没有。因为现代的提纯手法,已能彻底去除砒霜中的硫化物,不会与银发生反应,自然也就不会变黑。

用银针测毒,还可能误判,因为某些食物本身就含硫化物。比如,鸡蛋里就含有硫元素,如果用银针测试,也可能变黑。

佩戴银镯子,真能吸走体内毒素?

或许是因为“银针能测毒”的说法广为流传,所以出现了“银饰发黑,表示从体内吸毒”等说法,成为一些商家的卖点。银饰品真能反映佩戴者的健康状况吗?

事实上,有两个原因可能使银饰发黑:一是当银饰品同时接触汗液和空气时,银与空气接触发生氧化反应,产生黑色的氧化银;二是人体蛋白质中的部分硫元素,会随汗液排出,硫元素在空气中和银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

硫化物是汗液的正常组成成分,通常含量比较低,但如果我们吃了含硫多的食物,比如葱、蒜、洋葱等,汗液里的硫就会变多。

此外,佩戴银饰时接触的各种化学物质,也可能加速银的氧化过程。比如一些酸性物质,高温高湿的环境,空气中硫化物含量高或污染较重的地方,银饰氧化速度也会加快。

因此,银饰品发黑,是正常的氧化反应,与身体是否健康无关,更不存在“银能从体内吸毒”的神奇作用了。

现在市面上有不少银饰保护剂,就是在银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避免银与汗液及空气接触,就像给银穿了一件防护衣,自然也就能防止银饰变黑了。

银离子能抗菌,不代表银器能杀菌

还有不少商家宣称银器有“杀菌消毒、净水软水、抑制发霉”等作用,这些说法靠谱吗?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学院教授王利民介绍,银离子的确有抗菌功能,但不代表银器有抗菌功能,因为银器和银离子完全不同。

银离子的杀菌能力确实很强,在对污水(每毫升污水中含7000多个大肠杆菌)进行3小时银电极处理后,几乎所有的大肠杆菌均被消灭。

银离子是如何杀菌的?研究人员发现,银离子可以与特定的酶结合,和蛋白质发生反应,继而使微生物失活,从而达到杀菌效果。

银离子的抗菌功能,目前已被运用在纺织、化工、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例如,在我国载人航天器的供水系统中,就采用电解银溶液,作为航天饮用水的消毒剂;银丝袜子可抑制真菌类繁殖;洗衣机安装银离子发生器,能杀灭衣物中的细菌等。

不过,银筷子、银碗等器物是单质银,化学性质很稳定,在常温下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难以释放出银离子,也就很难起到“杀菌消毒”等作用。

欧洲食品安全局的报告也指出,目前还没有单质银转化为银离子的数据。也就是说,市场上销售的银饰、银器,只是普通的工艺品或日用品,既不能测毒排毒,也不能杀菌消毒,对农药残留、化学物质等无能为力。

另外,银离子是一种重金属离子,人体对银离子的摄入量有一定限度。世卫组织规定,饮用水中银离子的限量为0.05毫克/升,因为银离子的代谢周期很长,需要28天左右才能被完全清除。如果长期饮用银离子超标的水,可能引起银在皮肤、眼结膜等部位沉积,影响身体健康。

市场上我们还能看到口服的胶体银产品,胶体银由纳米级别的银组成,有人宣称它可以抗癌、治疗感染等,它真有如此神效吗?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早就指出,胶体银在人体内蓄积,会使皮肤、牙龈等变成蓝灰色。食用胶体银的另一个副作用,是可能有神经毒性(如癫痫)、肾脏损害、胃损害、头痛和皮肤刺激等。因此,胶体银的诸多所谓“神奇”功效,目前多数尚未得到科学证实。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