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控制和治疗慢阻肺

2024-08-24 06:52:40 - 南宁日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2018年发表于《柳叶刀》的“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显示,我国慢阻肺总患病人数近1亿,即40岁以上每8个人中就有1名慢阻肺患者。

慢阻肺的病因与呼吸道的结构有关。我们的呼吸道由气管、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组成,这些结构像树枝一样逐级分支,直至肺泡,共同构成了呼吸系统。而长期吸入污染空气,尤其是吸烟产生的烟雾、雾霾以及生物燃料(如柴草和煤炭)等,会持续刺激支气管,导致其壁增厚和管腔变窄,从而限制呼吸,形成气道阻塞性疾病。吸烟是导致慢阻肺的主要因素,全球约有20%吸烟者会患上慢阻肺;在终身吸烟者中,约有一半人会患上此病。

慢阻肺被称为“不动声色的肺部杀手”,这是因为在慢阻肺的早期阶段,患者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直到疾病对肺功能造成显著影响即肺功能下降超过50%时,患者才会感到呼吸急促、胸闷、咳嗽和咳痰,出现桶状胸等症状。一旦症状显现,疾病往往已进入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导致治疗难度增加。如果病情再进一步发展,患者在进行日常活动如赶公交车、上楼梯时都会感到气短,随后在更为轻微的活动如洗澡、刷牙时也会出现气促,最终甚至连静坐时也会感到呼吸困难,此时病情已进入相对晚期阶段。

慢阻肺按临床表现可分为稳定期和急性发作期。在稳定期,患者偶尔会出现气短和咳嗽等症状,但若遇到感染、天气变化或强烈气体刺激时,病情可能会进入急性发作期。在急性发作期,患者不一定会发烧,但痰液量可能增加,而最明显的是气促加剧。在急性发作期,患者需要及时治疗,因为每次急性发作都会诱使肺功能进一步恶化,导致呼吸衰竭,进而引发死亡。统计数据显示,若患者每年经历两至三次急性发作,五年内的病死率可高达30%至40%,因此预防急性发作至关重要。

鉴于慢阻肺的进展性特点,其管理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相似,应重视早发现、早诊断和早干预。早期发现和诊断主要依赖肺功能检查,该检查既不昂贵也不复杂,一旦用力吹气后发现一秒钟内的呼气量小于正常值的70%,即可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此项检查可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

慢阻肺应如何控制和治疗?由于慢阻肺是不可逆的肺部损伤,因此患者应尽量改善生活质量,减轻呼吸困难,预防急性发作。

首先,改变生活习惯。戒烟至关重要,对于肺功能明显下降或已出现症状的患者,应坚决阻止其吸烟行为,以免病情发展至晚期而难以控制;如果家庭成员吸烟,即使个人不吸烟,也需考虑二手烟对肺功能的影响。改善工作居住环境,避免暴露在污染环境中。健康饮食,少吃辛辣易过敏的食物等。

其次,可使用药物缓解症状。目前最常用的是吸入性支气管扩张剂,包括医学上所称的β2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能药物,这两种药物均能有效扩张支气管。吸入性皮质激素对中重度患者亦有一定疗效,常用的茶碱类药物以及新近开发的磷酸二酯酶四抑制剂等也可以作为治疗选择,特别是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对于中度或重度呼吸困难的患者具有显著改善效果。

再次,患者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保持适量的活动。由于慢阻肺不仅影响肺部,还涉及全身性的炎症表现,包括肌肉萎缩和消化系统功能下降等问题,因此肌肉运动对于缓解炎症、治疗慢阻肺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在此推荐步行和太极拳,前者适量可增强心肺功能,后者是一种静力性运动,对呼吸的影响较小,对大腿肌肉有很好的锻炼效果。研究发现,适量运动结合使用支气管舒张药物,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虽然这种改善可能不会直接反映在肺功能指标上,但在运动能力方面会有明显的提升。

最后,重视疫苗接种。慢阻肺患者较易发生肺部感染,应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及定期接种肺炎疫苗,降低对肺功能的损害。

总之,慢阻肺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不要因为误解而忽视及时治疗的重要性。在现代医学与科技的支持下,只要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我们一样可以战胜慢阻肺,拥抱健康的未来。

(作者系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公共卫生科主管技师)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