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上天津】观察|不只有“长五”——从火箭到卫星,你所不知道的天津航空航天

2024-08-24 20:40:15 - 网易新闻

“5、4、3、2、1,点火!起飞!”2024年5月3日17时27分,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发射,随后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枚火箭是在天津完成的制造总装——坐落于滨海新区大火箭基地的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其生产的运载火箭早已不是第一次护送“嫦娥”奔月。

其实,天津这座城市所拥有的“航空航天力量”,远不止“长五”这么简单。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和中国空间站都诞生于天津,从空客总装线到无人机产业链,从火箭“长五”到空间站,天津正全力以赴,望向苍穹。

“仰望天空”少不了天津身影

“这个箱装配得好不好,就看最后这条焊缝了!”随着最后一条焊缝透视合格,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焊接车间—生产五组再次为新一代运载火箭成功焊接上贮箱。

今年五一劳动节之际,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焊接车间—生产五组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集体。这是一支由16人组成、平均年龄只有29岁的团队。虽然年轻,这支队伍却已经承担起长征五号、长征七号、长征八号系列等新一代运载火箭贮箱的搅拌焊研制任务。一连串闪耀着荣誉光芒的火箭型号,彰显着这支队伍的丰富经验。

航天领域有一句话说得好,一枚火箭的升空,背后是整个国家航天工业体系的实力支撑。国家如此,城市亦然。长征系列火箭在天津的制造总装,是这座城市在航空航天赛道的缩影。正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今,一件航天器的背后有着“天津力量”的支持,已不是新鲜事。津门大地上航空航天产业的“集群优势”,业已初现。

今年5月31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谷神星一号商业运载火箭,成功将5颗卫星发射升空。仅仅就在这一次任务中,就能看到两家天津航天企业的身影——

这次任务搭载发射的河北临西一号卫星、张江高科号卫星和云遥一号26星的核心载荷,均由天津云遥宇航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而执行这次任务的这枚运载火箭,则由天津爱思达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供应运载火箭整流罩。

这样的一个案例,显示出如今的天津在航天领域的渐次挺进,优秀企业如雨后春笋。而在涉及这片“蓝天”的其他领域,天津同样硕果累累。

这些年,“低空经济”俨然成为天津经济发展的一个热词。在天津市宁河区未来科技城,今年2月29日正式揭牌的低空经济创新产业园,正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新机遇。在中国民航大学宁河校区,UAM(城市空中交通)机队运行控制中心实验室、民航交通智能网联技术与应用实验室、智慧机场运行与保障实验室等一批实验室,正发挥着高校作为低空经济智库的作用。

今年的天津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天津航空航天产业链增加值增速超过10%,航空航天这一“望向天空的产业”,已经成为津城的新动能。

这条链缘何“越来越顺”?

为什么短短数年时间,天津的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越来越迅猛?要回答这个问题,还要从近年国内航空航天产业的动态说起。

时间回到2016年,国家航天局发布《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其中首次提及“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有序参与航天科研生产”,并表示要大力发展商业航天。随后几年间,一大批如今的商业航天头部企业相继成立。

这些年,在各类政策鼓励和引导下,越来越多民间力量进入商业航天产业大潮中,对于这样的变化,航天领域的一线工作者最有感触。“以前,很多人都觉得造火箭纯粹是‘国家的事’,但我们证明了民营企业也能在这个领域做出成绩。”天津爱思达航天保障中心保障组班长谷云峰说道,“如今,参与国家‘飞天’事业的人越来越多了,我觉得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链”上天津】观察|不只有“长五”——从火箭到卫星,你所不知道的天津航空航天

国家层面的政策引领,和地方层面的不懈努力,相得益彰。在天津,航空航天产业正作为一项重要的“新赛道”,被重视起来。一个小细节,足能体现天津对待“新赛道”的诚意——

2022年,天津市人社局发布了工程技术系列航空航天职称专业首次申报评审的通知,从此,天津的航空航天工作者有了专门的职称,这在以前是没有的,而且迄今为止在国内很多其他城市也没有。这就体现了一座城市对产业的‘有心栽培’。

“正所谓外部推动、内部修炼,短短数年间发展到现在的规模,除了企业自身努力外,也是借助了国家商业航天发展的‘东风’,借助了整座城市对航天产业扶持的‘东风’。”天津爱思达航天副总经理、总工艺师丁常方如是说。

航空领域,同样是好消息频仍。今年3月底,由中国铁建大桥局承建的空客天津A320系列飞机第二条总装线项目最大单体建筑——209总装厂房基础施工完成,正式转入主体施工阶段。该项目交付投产后,空客在天津将形成两条单通道飞机和一条双通道飞机生产线布局。

【“链”上天津】观察|不只有“长五”——从火箭到卫星,你所不知道的天津航空航天

空客天津第二条总装线项目建设现场

同样是在今年3月,有京津冀“海上门户”之称的天津港,创下“零缺陷”接卸700架次空客大部件的新纪录。从2006年天津落地了空中客车公司在欧洲以外的第一条总装线以来,从2008年“中远西雅图”轮运载第一架空客大部件抵达天津港以来,天津用十余年的行动,证明了为空客大部件护航的决心。2023年,天津港接卸空客大部件61架次、同比增长22%的数据,更说明这一旅程将越走越顺。

未来:“上天”的这项事业,天津正“无限进步”

今年上半年,天津航空航天装备进出口总值居全国首位,共计331.7亿元,同比增长20.5%,全国占比达29.6%。天津正逐步吸引航空维修、航空涂料、航空模拟机制造等大批国内外民用航空项目聚集。如今,天津已成为继图卢兹、汉堡和西雅图之后,全球第四个同时具备制造单体客机和宽体客机能力的航空制造中心。

今年以来,天津的航空航天业界,不断有新动作。5月,在天津爱思达航天总部基地的生产车间,工匠团队正装配着一款全新的整流罩。这款整流罩是爱思达航天攻克了4.2米直径整流罩技术后的产物。在以往,类似的产品最大只能做到3.35米。它将是国内市场碳纤维复合材料整流罩里尺寸最大的,也是国内商业航天项目里尺寸最大的整流罩,这不啻又是一次新的突破。

【“链”上天津】观察|不只有“长五”——从火箭到卫星,你所不知道的天津航空航天

6月7日,来自北京的国产大飞机C919飞行模拟器的制造商,在天津设立研发中心。他们将和中国民航大学合作,合力攻关C919模拟器中的导航数据库等关键技术,这相当于飞机的中枢神经。在全国高校里,只有中国民航大学在这一细分领域有科研基础。

今年6月20日在天津启幕的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多位智能科技领域的院士专家和知名企业家,聚焦低空经济进行发言。一飞智控、云遥宇航等多家无人机、航空航天技术企业,集体展示了先进技术产品。

【“链”上天津】观察|不只有“长五”——从火箭到卫星,你所不知道的天津航空航天

今时今日,在天津的很多航空航天企业中,很多人才经历着京津“双城记”的生活。“北京研发,天津转化”的模式,在航空航天领域已被证明行之有效。区域协同带来的优势,让航空航天产业迎来一场“无限进步”。

能够不断取得新成就,归根到底是产业中不断涌现的创新力,是产业逐渐成型成链后突显的集聚力量。天津航空航天产业的“星星之火”,正在天津这座城市的助推下,稳步“起飞”。

(津云新闻记者侯沐伟摄影蒲永河戴涛)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