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学校坏话就群起攻之 “封口令”扭曲了家校关系

2024-09-24 07:08:08 - 羊城晚报

□陈广江

近日,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普宁学校校长的一番言论引发了广泛争议。

据极目新闻报道,在近日举办的一场主题为“家校同心,共建共享——与家长代表谈学校发展、孩子培养”的座谈会上,该校校长通过PPT告诫家长,“爱校教育要从家庭做起、从父母做起。谁敢说学校的坏话,就要群起而攻之,内部问题内部解决,绝不允许别人说三道四。”9月23日,广东普宁市教育局工作人员回应称,该情况属实,已要求该校长作检讨并向家长道歉。

按照这位校长的意思,家长只能说学校的好话、谈学校的成绩,不能说学校的坏话、谈学校的不足,否则就是学校的“公敌”,其他家长要“群起而攻之”。此言一出,舆论哗然。这番言论,更是被一些网友戏称为“封口令”。

爱校,是每个师生及家长应有的情感共鸣,它源于对学校文化、教育理念及教学成果的认同。但这份爱,一旦沦为对批评声音的排斥与打压,便失去了意义和价值。把来自家长的不同声音当成“眼中钉肉中刺”,将原本正常的监督与批评视为洪水猛兽,这不是“爱校教育”,而更像是“服从性教育”。

家校共育的核心要义,在于建立一个开放、理解、信任、包容、合作的家校关系,而不是一方沦为另一方的附庸和傀儡。如果校方缺乏对家长最基本的尊重和信任,不了解、不关心家长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想法,何谈“家校同心”?

人无完人,学校也是如此。学校存在一些问题或不足,既不奇怪也不可怕,家长提出来,校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才是家教共育该有的样子。校长公开给家长代表下“封口令”,恰恰折射出家校之间的不平等、不信任。利用“教育焦虑”拿捏家长,怂恿大家围攻提出问题的家长,这种作派未免太霸道。

让家长在面对问题时不敢发声,这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还会加剧家校之间的不信任,甚至会把小问题酿成大矛盾。

“谁说学校坏话就群起攻之”,字里行间已把学校“家丑不可外扬”的心态暴露无遗。学校维护自身形象与权威的初衷无可厚非,但前提是要选择正确、合理、有效的方式方法,指望通过捂住家长的嘴达到目的,是自欺欺人而已。

从现实看,一些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都不同程度地与涉事学校的“遮丑”心态有关。换言之,不是所有问题都是“内部问题”,都可以“内部解决”。像校园欺凌之类的问题,若能被家长及时指出问题苗头,或许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积极作用。

不难发现,“封口令”折射出的是一种封闭的、排他的教育逻辑。在这种逻辑下,以校长为首的教育工作者处于绝对权威的地位,家长的任何质疑或批评都会被视为“大不敬”。这种逻辑与现代教育的包容性、开放性背道而驰。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