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多个回“收到”的地方 家长群沦为任务分配中心?

2024-09-24 11:45:06 - 环球网

来源:大象新闻

大象新闻记者潘语怡

微信群、QQ群、钉钉群……你手机里有几个家长群?新学期,孩子们重返校园,家长们则被拉进了一个新的“社交圈”——家长群。数字化时代,社交媒体平台成为了家校沟通的重要桥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家长竟然患上了“群消息恐惧症”。

家长:手机响起就心头一紧,得了“群消息恐惧症”

“叮咚……”手机屏幕亮起,又是一条来自家长群的消息。“每次听到微信提示音,我心里都咯噔一下。”郑州市民全洁是一位小学二年级孩子的母亲。她说,“自从加入了班级微信群,每天要及时关注老师发布的通知,布置的各种任务。群里家长一连串的‘收到’,一不小心还会漏看信息。”

又多个回“收到”的地方 家长群沦为任务分配中心?

(家长群曾上过热搜)

张先生的孩子今年刚上小学一年级,刚加入家长群时,他觉得能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挺好的。但现在,群里各式通知,有的作业还需要家长帮忙完成。“白天回复工作群,晚上再加个家长群,家长群回复速度比工作群还快。”张先生说,他曾经因为没有及时回复老师的信息而被艾特,委婉批评。

又多个回“收到”的地方 家长群沦为任务分配中心?

家长孔建华家有两娃,一个初中生,4个QQ群,1个微信群;一个小学生,微信、QQ群各一个,其他兴趣培优群若干。“我真想回到没有手机只有固话的时代,让时刻待机的‘牛马’歇一下。”孔建华感慨。

家长群里的“多重身份”

记者采访发现,部分家长觉得家长群不堪其忧,主要是因为在群内的“身兼数职”。

A任务平台:家长成为“临时工”

少数学校将一些本该由学校管理的工作“外包”给家长。例如,家长群里经常会出现接龙:招募志愿者进行班级清洁的通知,安排家长在学校门口维持交通秩序,邀请家长进课堂做分享……

又多个回“收到”的地方 家长群沦为任务分配中心?

学生家长赵先生刚去学校给孩子们上了一节“演讲与口才”课。赵先生说,因为这件事,和同事调了几次班。“因为大家知道我是主持人,群内老师问起时,自己不站出来也不合适嘛,欠同事的人情以后再补呗。”

B作业窗口:家长变身“临时老师”

做手工、录制短视频、写调研报告……有的家长表示,一些作业的难度分不清是给孩子的还是给家长的。

学生家长陈女士一个暑假带孩子打卡多个场馆,剪辑拍摄多条视频,开学时想着终于把老师布置给“家长”的作业完成了。谁料到刚过去的中秋节,也让她身心俱疲,“做纸灯笼、中秋传统文化绘本,还有月饼模具DIY。我真的不想帮孩子做作业了!”

又多个回“收到”的地方 家长群沦为任务分配中心?

家长赵凯家有二宝,晚上经常因为谁辅导作业和妻子互相“扯皮”。为啥?“下班回家得晚上7、8点,你要知道我家是俩娃,作业任务是很多的,还得手机拍和录,那个场景是家长都懂。”

C竞赛擂台:家长间的“互卷”游戏

家长群还成为了讨好老师、孩子间互相比赛的擂台,激发了“晒娃”、“拼娃”的“胜负欲”。

又多个回“收到”的地方 家长群沦为任务分配中心?

学生家长吴先生刚经历了这种情况,老师在群里发了孩子的课堂默写情况,家长就跟风发:谢谢老师反馈,回家继续巩固。老师甚至还数了数有几个家长回复了,然后表扬这16位家长状态不错,有积极反馈。“自己也只能跟着回复,说老师辛苦了,我们继续努力之类的话。”

老师:比家长还想解散家长群的是我们

面对一些家长的指责和偏颇的舆论,不少老师深感委屈。濮阳一小学一年级班主任白老师说,孩子刚上学,她会往群里发一些孩子的动态,但并不频繁。群里发消息这个事,众口难调。“每个孩子的教育大事背后有一大家子在关注,很多家长很关注孩子在学校里表现怎么样呀,老师评价怎么样呀。但有的家长可能会觉得这些信息打扰到他们了。”

“比家长还想解散家长群的是老师,是班主任。”郑州某小学英语老师余虹说,日常除备课教学、教学培训、组织课外活动外,有时还需完成其他行政或非学业任务。“现在鸡毛蒜皮的事都扔给老师,考核层层加码,我们也不想发那么多信息,信息=任务。”

对于一些“高要求”作业,郑州高级教师郑艳说,教育理应因材施教,但老师的时间精力有限,不可能总是“一对一”,从而希望借助家长群的便捷、联动家长的力量,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请家长帮忙分担一些,也是分身乏术下的无奈之举。

家长叫苦,老师喊冤,如何寻找平衡的艺术?

家长群本意在家校之间搭建沟通桥梁。但在实际运作中,不少人直呼家长群“变了味”。究其原因,老师、家长、孩子,每一方都有难处。如何让多方不再叫苦,同时使家长群回归应有的定位,发挥该有的作用?

使家长群功能得更纯粹些。

河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李醒东说家校沟通最好能面对面交流。在信息时代,“群”是一个便捷沟通的工具,但是一种非正式沟通,是家校沟通的辅助手段。一旦涉及到工作,就赋予了它正式沟通的功能,这就需要群主勤于管理。“在建群之初就制定‘群公约’,比如仅本群用于收发什么范围的消息、沟通时间等。禁止拍马、刷屏和偏激言论等。”李醒东说,只要大家都遵守规则,就是给老师减负,给家长降压。

河南省实验小学一班主任车老师建立的家长群就“约法三章”:仅允许教师发布教育教学信息,禁止刷屏聊天、溜须拍马。她还为自己定下“不公布排名,不聊隐私”等规矩,将家长群守护成一方“净土”。

让大家的压力都更小些。

高级心理咨询师成素素建议,面对孩子教育这件“大事”,老师和家长不如一定程度上佛系一点。“学习是为自己学的。”这句我们父母从小挂到嘴边的话,也深含哲理。过度的压力传导反而可能过犹不及、适得其反。给彼此之间多一些留白,给老师多一些思考教学的时间,给家长多一些陪伴孩子的时光,给孩子多一些天马行空、自主成长的可能。

同时,从中央到地方出台的“双减”政策,也为减轻孩子、家长压力提供更多底气:河南省将把“双减”成效纳入对市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体系,要求中小学作业限制在1~1.5小时,教师切实履行作业指导职责。

对老师的支持和理解更多些。

以往老师背后更多的是教学压力,现在一些老师还有逃脱不了的非教学负担。河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李醒东说,为中小学教师减负,是近年来党和国家关注教育领域的一项实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4月,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对开展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为中小学教师减负专项整治工作作出部署。

好消息是,各个地方也在为教师减负“自立规矩”。2024年的河南全省教育工作会上,河南省教育厅厅长毛杰提到,要精简规范各类评比、评审、表彰,切实减轻学校和教师负担;开封规范各类面向学校的督导检查、执法检查,为老师拦住了诸多“打扰”……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