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的开始—9.24一揽子政策的4点理解【国盛宏观熊园团队】

2024-09-24 21:23:10 - 新浪财经头条

来源:熊园-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事件:9月24日,央行、证监会、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一揽子增量政策,包括降准、降息、降低存量房贷利率、降低二套房首付比、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制定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等。

核心观点:“形势比人强、信心比黄金重要”,这是政策转向的开始:如8月以来我们持续提示,本次一揽子政策如期而至,力度、方式也可谓“诚意满满”:既有着眼当下的“放水”(降准/降息/降存量房贷利率/降二套房首付比),也有布局长远的制度安排(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市/“长钱长投”/市值管理/并购重组),还有直面问题的“对症下药”(收储再贷款央行提升至100%出资)。往后看,预计还有不少增量政策在路上,尤其是扩赤字、增发国债,核心城市松绑限购等。倾向于认为:9.24一揽子政策有助于稳信心、稳市场、稳地产、稳消费,对股债可能都偏利好。

1、整体看,在经济压力加大、信心不足的大背景下,如我们8月以来持续提示,本次9.24一揽子政策如期而至,力度、方式也“诚意满满”,可认为是政策转向。

2、往后看,预计还有不少政策,尤其是财政发力、松地产、支持地方化债、再降准降息,可能的包括扩赤字、增发国债,北上等核心城市松绑限购、取消普宅和非普宅区别,新增特殊再融资债券、特殊专项债等。

3、影响看,本次一揽子政策应有助于稳信心、稳市场、稳地产、稳消费,也有助于全年“保5%”;对股票和债券可能都偏利好,建议高度重视权益市场后续投资机会,十年期国债利率也有望受降准降息的带动走到2%下方。

4、具体看,本次一揽子政策在总量“放水”、地产、资本市场三大领域均有安排:

>总量工具上,降准符合预期、但50BP的幅度略超预期,且年内可能择机进一步降准;降息幅度也超预期,后续存款利率、MLF利率、LPR等有望同步调降。

>房地产方面,5大政策齐发力,包括降存量房贷利率、降二套房首付比、收储再贷款央行100%出资、延长支持房企政策期限、支持收购房企存量土地。

>资本市场方面,目标应是增强资本市场稳定性,支持资本市场服务高质量发展、服务新质生产力,具体包括央行新创设两项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市稳定,此前市场呼声已久的“长钱长投”、市值管理、并购重组三方向也将有实质性动作。

风险提示:国内政策力度或节奏不及预期;美国大选、美国经济、关税政策等超预期变化;大国博弈、地缘政治超预期变化。

正文如下:

1、整体看,如我们8月以来持续提示,本次9.24一揽子政策如期而至,力度、方式也“诚意满满”,可认为是政策转向。

鉴于二季度以来经济压力加大,尤其是七八月各项数据普遍走弱、全年“保5%”难度增加,我们自8月以来持续提示应有“一揽子”增量政策、尤其是中央“放水”,本次一揽子政策可谓如期而至,而且力度上、方式上也“诚意满满”,主要体现在:

其一,既有着眼当下的“放水”,包括降准、降息、降存量房贷利率、降二套房首付比等;

其二,也有布局长远的制度安排,包括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市(首期5000亿的互换便利等),多项政策支持“长钱长投”、市值管理、并购重组等;

其三,还有直面问题的“对症下药”,央行公布数据显示,截止今年6月底,5.17出台的3000亿收储资金安排各地仅使用了121亿元,因此本次将人民银行出资的比例由原来的60%提高到100%,有助于缓解地方“缺钱”、收储意愿不强的困境。

2、往后看,预计还有不少增量政策,尤其是财政发力、松地产、支持地方化债、再降准降息,可能的包括扩赤字、增发国债,北上等核心城市松绑限购、取消普宅和非普宅区别,新增特殊再融资债券、特殊专项债支持化债等。

一方面,如我们前期报告测算,年内财政收入缺口可能超2.5万亿,指向年内增加预算、扩赤字的可能性大大提升,紧盯10月底或11月初的人大常委会会议;另一方面,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允许有关城市取消或调减限购,允许有关城市取消普宅和非普宅的区别”,指向北上广深等核心城市应会进一步松地产,快的话可能国庆节前。此外,面对各地化债压力,可能有新增特殊再融资债券、特殊专项债等政策。

3、影响看,本次一揽子政策应有助于稳信心、稳市场、稳地产、稳消费,对股票和债券可能都偏利好,建议高度重视权益市场后续投资机会,十年期国债利率也有望受降准降息的带动走到2%下方。

如前所述,本次9.24一揽子政策可谓“诚意满满”:既有着眼当下的“放水”,也有布局长远的制度安排,还有直面问题的“对症下药”,短期应有助于各方面信心的修复,建议高度重视后市投资机会,后续要要紧盯各项政策的落地细节,也要紧盯可能的扩赤字等其他增量政策的出台情况。

4、具体看,本次一揽子政策在总量“放水”、地产、资本市场三大领域均有安排:

1)总量工具上,降准符合预期、但50BP的幅度略超预期,且年内可能择机进一步降准;降息幅度也超预期,后续存款利率、MLF利率、LPR等有望同步调降。

>降准符合预期、但幅度超预期,年内可能择机进一步降准,置换MLF可能是重要考量。9月政府债券发行继续加快,MLF也集中到期,市场对于降准有一定预期。此前,9月5日央行也表示“目前金融机构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大约为7%,还有一定的空间”,也预示了本次降准。但幅度上看,2022年以来降准步幅一般在25BP左右、全年降息幅度基本在50BP左右,本次降准幅度为50BP、叠加2月降准50BP,年内降准幅度达100BP,略超预期。此外,央行还表示“在今年年内还将视市场流动性的状况,可能择机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0.5个百分点”。倾向于认为,MLF在政策利率机制中的作用逐步减弱,但存量规模仍达7.2万亿,大幅降准除投放流动性外,置换MLF可能是重要考量。

转向的开始—9.24一揽子政策的4点理解【国盛宏观熊园团队】

>降息的幅度也略超预期,后续MLF、LPR也将同步调降。央行9月5日表示“受银行存款向资管产品分流、银行净息差收窄等因素影响,存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还面临一定的约束”,9月20日市场LPR调降预期也落空,因而本次发布会宣布降息实属“意料之外”。幅度上看,此前除今年2月5年期LPR调降25BP外,其余降息幅度基本在5-15BP,本次降息20BP、力度也明显超预期。本次降息后,央行表示将“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和存款利率同步下行,保持商业银行净息差的稳定”,未来实体融资成本有望进一步下行。

2)房地产方面,5大政策齐发力,包括降存量房贷利率、降二套房首付比、收储再贷款央行100%出资、延长支持房企政策期限、支持收购房企存量土地。

>存量房贷利率调降如期落地,平均降幅约0.5个百分点,每年为实体降成本约1500亿。央行2023年三季度金融数据统计发布会曾指出,去年9月存量房贷利率调降后,首套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回落至4.29%。考虑到去年5年期LPR调降10BP,今年年初重定价后,首套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将回落至4.19%。本次调降0.5个百分点后,存量房贷利率将下行至3.69%附近,接近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Q2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3.45%)。效果看,央行表示本次“政策将惠及5000万户家庭,1.5亿人口,平均每年减少家庭的利息支出总数大概1500亿元左右”。对消费影响方面,1500亿元意愿占2023年社零比重仅有0.3%;且不同于发放消费券,直接增加收入的乘数效应可能较小;在目前居民收入、就业信心下降,储蓄意愿很高,消费者信心不足的环境下,对消费的实际影响预计有限。

转向的开始—9.24一揽子政策的4点理解【国盛宏观熊园团队】

>下调二套房最低首付比至15%。5.17新政后(具体可参考《对本轮地产组合拳的5点理解》),首套、二套房首付比已各降至不低于15%、25%,本次进一步下调二套房首付比10个百分点至15%,有助于支持居民改善性住房需求,这可能与9月新房销售跌幅进一步扩大有关。考虑到当前居民收入预期、房价预期较低,即使信贷约束放松、居民可能仍难大幅加杠杆买房,地产下行趋势应难实质扭转。

转向的开始—9.24一揽子政策的4点理解【国盛宏观熊园团队】

>提高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央行出资比例。5月17日,央行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利率1.75%,央行按照贷款本金的60%发放再贷款,银行配套剩余的40%。央行公布数据显示,截止6月底仅使用了121亿元,指向银行和地方政府收储的意愿不足。本次将央行出资比例提高到100%,进一步降低了地产收储的资金成本,有助于增强对收购主体的市场化激励。但考虑到当前租售比仍然较低(8月6大核心城市仅有1.75%)、房价仍在快速下行,实际收储落地仍面临约束。

转向的开始—9.24一揽子政策的4点理解【国盛宏观熊园团队】

>延长“金融16条”、经营性物业贷款的政策期限。2022年11月央行与银保监会联合出台16条金融措施支持房企融资,此后将政策适用期限延长至2024年底;2024年1月,央行等发布经营性物业贷新规,满足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本次两项政策延长至2026年底,背景是房企经营、现金流、偿债压力等仍面临较大压力;政策延期有助于房企改善流动性,但根本上还需要地产景气回升。

>支持收购房企存量土地。5月17日,自然资源部明确将出台政策,支持地方政府收回房企无力继续开发的闲置土地,用于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可通过专项债支持。本次央行明确正在研究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允许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贷款支持企业市场化收购房企土地,必要时也可由央行提供再贷款。这有助于盘活存量用地,缓解房企资金压力;但考虑到地产景气仍弱,实际落地效果仍待观察。

3)资本市场方面,目标应是增强资本市场稳定性,支持资本市场服务高质量发展、服务新质生产力,具体包括央行新创设两项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市稳定,此前市场呼声已久的“长钱长投”、市值管理、并购重组三方向也将有实质性动作。

>创设两项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一是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通过资产质押,从中央银行获取流动性”,且获取的资金“只能用于投资股票市场”,这一政策“大幅提升机构的资金获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规模上,潘功胜行长表示“首期互换便利操作规模5000亿元”,未来可“视情况扩大规模”。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我国《人民银行法》规定,央行不得直接向非银金融机构提供贷款,因此本次互换便利应是“以券换券”的方式进行,不涉及基础货币的投放。二是创设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引导银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支持回购和增持股票”,属增量结构性政策工具。成本上,再贷款利率为1.75%,银行发放贷款利率为2.25%。规模上,潘功胜行长表示“首期额度是3000亿元”,后续也可视情况追加。

>加快落实新“国九条”,近期将发布支持“长钱长投”、市值管理、并购重组指引文件。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新“国九条”、二十届三中全会均提及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此次也宣布近期将发布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并购重组6条等,其中:1)“长钱长投”,针对“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总量不足、结构不优、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等”,将从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完善“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持续改善资本市场生态三方面入手;2)市值管理,国资委已将央企市值管理纳入央企负责人考核,总体原则应类似,均强调投资者回报、公司价值提升等(详见前期报告《央企市值管理考核的投资逻辑》;3)并购重组,重点关注方向上,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方向,积极支持上市公司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进行并购重组,包括跨行业并购、未盈利资产收购等。

联系人:熊园,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朱慧,国盛宏观分析师;穆仁文,国盛宏观分析师;刘新宇,国盛宏观分析师;杨涛,国盛宏观分析师;刘安林,国盛宏观分析师;薛舒宁,国盛宏观研究员。

[1]近期有望出台一批增量政策,2024-09-22

本文节选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于2024年9月24日发布的报告《转向的开始—9.24一揽子政策的4点理解》,具体内容请详见相关报告。

杨涛    S0680522070001    yangtao3123@gszq.com

穆仁文   S0680523060001    murenwen@gszq.com

朱慧     S0680523090002     zhuhui3@gszq.com

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重要声明:本订阅号是国盛证券宏观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国盛宏观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系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读者参考时还须及时跟踪后续最新的研究进展。

本资料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普通的个人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因此个人投资者还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本资料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