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钦定西域同文志》

2023-10-05 22:16:15 - 北京日报

古籍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钦定西域同文志》

古籍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钦定西域同文志》

古籍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钦定西域同文志》

古籍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钦定西域同文志》

《钦定西域同文志》是清代大学士傅恒等奉敕撰的一部有关古代西域历史地理及语言学的工具书。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廷平定西北后,乾隆皇帝为编纂《西域图志》、《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纂《大清一统志》西域部分等内容,理清西域地名、人名、官职名和区域行政地理沿革历史,扫清语言障碍,巩固西北边疆统治,特命人编纂《西域同文志》。该书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编成,是新疆首部地名志与省志典籍。

《钦定西域同文志》是一部由满文、汉文、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托忒蒙古文等6种文字组成的人名、地名的对译辞书。该书条目首列满文,次列汉文,并用汉文注释语源、含义、转音、地方、沿革、地理位置、人物世系等内容,再次用汉文三合切音字标满文标准音。其后依此排列蒙古文、藏文、托忒蒙古文、维吾尔文等,各注译语、对音。全书约收词语3202条,保存了大量语言、文化、历史资料,是中华民族自古美美与共、和谐共生的佐证,也是研究西北地区地理、历史和各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重要工具书。

古籍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钦定西域同文志》

古籍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钦定西域同文志》

古籍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钦定西域同文志》

《钦定西域同文志》是清朝推行多语文政治,促成“同文之盛”的产物。正如其序文所云:“国语指天则曰阿卜喀,以蒙古语、准语指天则曰腾格里,以西番语指天则曰那木喀,以回语指天则曰阿思满。令回人指天以告汉人曰此天,则回人亦必以为非,此亦一非也,彼亦一非也……然,仰首以望昭昭之在上者,汉人以为天而敬之,回人以为阿思满而敬之,是即其大同也。实既同名亦无不同焉。”来自不同民族、操不同语言的人都对“天”有不同的称呼,虽然语言表达形式不同,但背后的观念却是共同的。因此,汇通不同语言,统一人名地名等,可以破除民族交往交流的壁垒,为实现大一统奠定坚实的基础。

古籍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钦定西域同文志》

古籍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钦定西域同文志》

“书同文”是中国古代王朝留下的智慧结晶,亦是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体现。《钦定西域同文志》的编纂反映了清代“同文之盛”,同时也为呈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历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文献支撑。

古籍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钦定西域同文志》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藏《钦定西域同文志》为清代抄本,24卷,12册。

参考文献:

[1]乌云毕力格:《<钦定西域同文志>若干问题考述》,《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第1期。

[2]乌云毕力格,张闶:《同文之盛<西域同文志>整理与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年。

[3]周英惠:《地名传播:方志典籍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基于<钦定西域同文志>的文献考察》,《传媒观察》2023年第8期。

出品|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来源|图书馆

排版|吕豫晋

审核|贺露露 李红亮 马丹妮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