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打开的远方与明月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声音打开的远方与明月
□何一东
记忆中,已经有很长一段的时间没有安静地坐在宽敞明亮的大厅,听朗诵艺术家们朗诵文学名家的散文作品了。尽管在电视电台里听了无数次,但与现场听完全是两回事。
而当我迎着凉爽的秋风迈进成都东周社艺文美空间的大厅,参加由四川省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主办的一场名为“见字如面·中秋情散文会”时,身心一下就愉悦了。环视大厅,令我意外的是,来参加活动的老中青各个年龄段的听众济济一堂,上百个座位座无虚席,还有若干听众只好站在最后一排的空隙。这种场面,还是很少见的。
舞台上,在一阵悠扬美妙的小提琴声中,周东、张北丽、姚东伯、钟晓霞、李蓉等专业朗诵艺术家合唱了一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拉开了中秋散文会的帷幕。听着这首耳熟能详的千古名词,我心中蓦然涌上万千感慨:又是秋天又是中秋了,一年四季,真是弹指之间,稍纵即逝!一年又一年,我们经历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也在春风秋月的交替中逐渐老去,但前行的脚步不会停下,远方有美丽的风景在等待,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继续追寻!而走过的路,邂逅过的人,也让我们难忘。期待旧地重游,期待再相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接下来,朗诵艺术家饱含深情地朗读了包括周克芹、阿来、侯志明、马平、蒋蓝、李银昭、彭家河、米瑞蓉、杨献平、庞惊涛、刘馨忆、饶友君等13位四川作家的优秀散文。在朗诵艺术家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演绎里,《面对空明的月夜》《四姑娘山行记》《尽令天下洽春熙》《看母亲端碗时的端庄和享受》《锦江春浓待佩弦》《穿透如烟》《童年的园》《雪中的河西走廊》《树上的月亮》《莹白的与黝黑的》《木卡寨》《月光下的父亲》等美文如春风拂面,令在座的听众无不为之动容,掌声热烈!
在一些节日,如清明、七夕、元旦,包括中秋,我曾参加和听到的朗诵会,绝大多数都是以诗歌的形式出现。而以散文形式的朗诵,近些年,我应该是第一次参加并全心全意沉浸其中。想起20世纪90年代初,我正值青春年华,爱好文学。一次,写了一篇一千多字的散文《重温情书》,投稿四川经济广播电台。某日午夜时分,被一个夜间栏目播出了。听着女主持人甜美的嗓音一字一句朗诵我的文章,那一瞬间,真是激动万分!朗诵出来的效果,比发表在报刊更生动形象,可惜当时身边没有手机等录音设备,听过了就无影无踪,非常遗憾。那一晚,我脑海里反复回响着主持人那温柔的声音,想象着她是什么模样,更为自己的文章能播出兴奋了很久,折腾了大半夜才勉强睡去……
前不久,看见《南方周末》有一篇题为《我们的生老病死离散重逢,全被散文写尽了》的文章,里面说:“无论哪种题材,生老病死,离散重逢,山川湖海,日月星辰;也无论哪种情绪,浓烈奔放,直抒胸臆,还是典雅精致,细细碎碎,无话找话;无论文章短长,少有百字,长则数千……散文始终是那面照见人心的镜子。我手写我心,你细微的情绪,丰饶的内心,都在你的文字里纤毫毕现。”
东周社主讲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持人专委会副会长周东,用充满磁性的声音朗诵了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阿来的《四姑娘山行记》:“冰和雪,洁白晶莹,闪耀在四姑娘山金字塔状铁青色的岩石尖峰上。阳光透耀,峡谷深切,沟谷交错绵延,每道向下的沟岔都有一道水流。众多的小水流从我正面的四姑娘山,从我背对的巴郎山,不断汇聚,在四姑娘山镇前,汇聚成湍急清澈的沃日河,奔涌着向东向南……”
散文中有关亲情和思念的篇章,最能打动人心,引发共鸣。作家蒋蓝的《月光下的父亲》,通过描绘月光下的父亲形象,展现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我带来了一本近著,父亲生前最为挂念这书,一年半前就与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合同,但阴差阳错,一再延期。我把书点燃,火把封面舔卷,把书名嚼烂,一点点吃到正文。火焰在亮红中逐渐转蓝,泛白,烟雾的翅膀向两侧摊平很快把两点烛火压下去了。我看见焰口中的父亲,书在往他脸颊打上火的印记。”当四川人民艺术剧院艺术室主任、国家二级演员姚伯东充满感情朗诵这篇美文时,我被深深打动,也看见台下有不少听众潸然泪下。
著名作家、冰心散文奖得主李银昭的《看母亲端碗时的端庄和享受》,题材虽小,却把对母亲的爱以白描的手法表现得润物细无声,深深打动听众的内心!“而我的母亲,也许她并不认得那幅名人留下的字,更不懂得那字里‘三件宝’的人生道理和处世哲学,但,她却把先人们说的话里的精髓,无声地融进了她的血液里融进了她的生命里,再通过她无语的行走和端庄,传教给了她身后的儿孙们。”
我静静地听着朗诵,脑子里浮现出老妈的身影。已经82岁的她,虽然腿脚不便,但整天仍在为家务忙碌。如今,年轻时的青春姿容已不复存在,只是走在人群中一个普通的老太婆。每次我回家,时间都不长,老妈似乎都有很多话要说,尽管有些絮絮叨叨。但我知道,这是老妈关心儿子的一种习惯。临别的时候,老妈总会不停地叮嘱我要多注意身体,不要挂念她和老爸;她的眼光总会目送我走出小区,才转过身去……母爱永远温暖着我!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马平的《树上的月亮》,让我想起乡村的月亮、城市的月亮,童年的月亮、成人的月亮。想起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中秋情朗诵会很快就结束了,听众意犹未尽,久久不愿离场,纷纷和散文作家、朗诵艺术家合影留念,并表达各自的心得体会,希望四川省作协散文委员会、东周社再多举办这样的散文朗诵会。主持人周东感慨地回应说:“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肉体常常走得太过匆忙,以至于灵魂被遗落在身后。但今天,我们愿意停下脚步,等待灵魂的归来。我们将继续以这种方式,将肉体与灵魂重新融合,一同为这座城市的文化高地‘添砖加瓦’,为其根基注入坚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