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棉袄、红秋裤,他们究竟是老外还是老铁

2024-02-05 11:29:22 - 北京青年报

转自:北京深一度

记者/张蕊

编辑/杨宝璐

离过年还有十天,伊拉的“过年必购”清单已经列了长长的一串,排在清单第一位的,就是“红包”。紧随其后的,春联,福字,糖果、零食……每一样都是春节必需品。

这清单可不是出自在老家操心年货、翘首等待在外孩子归乡的父母,而是一个“老外”。26岁的伊拉是俄罗斯姑娘,大学毕业后就嫁到哈尔滨,至今已经在中国生活了十年。

伊拉不仅东北话说得“嘎嘎”好,各种大火的社交app也用得“贼溜”,平时除了照顾小孩,她最喜欢在快手上分享自己在中国的生活。在来中国的第十个年头,伊拉还过了一把“拍贺岁短片”的瘾——2024年的春节前夕,快手邀请平台上的8名老外创作者,一起打造了一部名为“今年过年不见外”的铁味老外贺岁短片。

什么才叫“不见外”?伊拉觉得,“不见外”就是跟家人热热闹闹地坐在一起,包着饺子唠着嗑,在“人情味儿”中,一起品尝新春的味道。

花棉袄、红秋裤,他们究竟是老外还是老铁

花棉袄、红秋裤,他们究竟是老外还是老铁

伊拉听说“年兽”还是在小学,她从来没想过,年兽还能成为搞笑元素。

伊拉来自俄罗斯远东地区哈巴罗夫斯克市,上学的时候,中文是必修课。伊拉喜欢听老师讲跟中国有关的事情,其中关于中国农历新年的故事,让她记忆深刻,“老师说,中国过年很热闹,一家人聚在一起,挂灯笼、贴春联、放鞭炮、守岁、穿红色的衣服和袜子。”伊拉说,自己当时就很向往中国的新年。

老师还给他们讲了年兽的故事,“中国快过年的时候,就有年兽来村里或者家里吓唬人,所以大家都要穿红色衣服,挂灯笼,放鞭炮,反过来吓唬年兽,把年兽吓走。”伊拉还专门去查了一下有关年兽的知识。彼时,在小伊拉的心里,年兽是一种可怕的生物,遇到了就得赶紧跑。

来自尼日利亚的肖恩告诉记者,在自己的记忆中,一提起“年兽”,也是一种类似怪兽的可怕生物,他从没想过,2024年的春节,自己会以东北本地年兽“年苞米”的身份,出现在快手特别为春节打造的贺岁短片中,与南方来的外地年兽“年糕”一起寻找“年味儿”。

肖恩今年20岁,父母一直在广州做生意。肖恩出生在广州,也在广州长大,从小学习的就是中国文化。小时候,肖恩最盼望的节日就是过年,因为过年不仅能吃很多好吃的,还有压岁钱收。

只是听多了“年兽”的故事,肖恩很害怕这种生物。小时候,他相信年兽是真实存在的,他觉得这种头上长满犄角,血盆大口的巨大生物,会把自己“叼”走,让自己再也看不到爸爸妈妈。这一认知,维持到了肖恩上高中之后,他才知道“年兽”并非是真实存在的。

1月28日,“今年过年不见外”上线的前一日,肖恩发布了一条“喊话粉丝看短片”的视频。视频中,前一秒还是时尚帅气的肖恩,后一秒就变成了“萌萌哒”的“年苞米”,大大咧咧地蹲在东北农村房屋的砖墙下,用地道的东北话喊道“谁还没看过?我不允许有人没看过!都来看,都来看,大伙儿都来看”。

花棉袄、红秋裤,他们究竟是老外还是老铁

花棉袄、红秋裤,他们究竟是老外还是老铁

伊拉的角色则与自己的经历颇为类似——在片中,她饰演了一名穿花棉袄,编麻花辫的东北大妞,在过年前夕和丈夫闹别扭,赌气回了娘家,最终,在父母的催促下,她还是在除夕夜回到自己家,和亲人们一起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春节。

这种感觉伊拉演起来得心应手。自从2015年第一次留在中国过春节以来,她见证并体验了每一次亲人团聚的喜悦,从那之后,她就爱上了中国的春节。

2007年的冬天,10岁的伊拉和父母一起到哈尔滨旅游。一到哈尔滨,伊拉就被这座城市吸引了,“感觉很亲切。“我当时就决定,以后一定要来中国读大学。”2014年,不满18岁的伊拉从俄罗斯来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国际贸易,一年后,伊拉认识了丈夫骏龙。

2015年的寒假,伊拉没回俄罗斯,而是和骏龙回了家,过了自己来到中国后的第一个农历新年。许是从小就喜欢和了解中国文化,伊拉很自然就融入了骏龙家里。她体验了一把从小就想试试的全套“春节大礼包”——穿红衣,备年货、贴春联、挂灯笼、包饺子、放鞭炮、吃年夜饭、看春晚,“感觉特别好。”

那个春节,伊拉收到了很多红包,她特别高兴,那是她第一次收到红包。“小时候听到的故事全都实现了,在中国过年真有意思。”伊拉说。

从那年起,每个农历春节,伊拉都是在中国度过的。骏龙奶奶还健在时,每年年三十,二十来口人就从哈尔滨各处奔向奶奶家,大家从中午就开始忙活起来,一起准备年夜饭、包酸菜馅饺子。伊拉告诉记者,来中国之后,她才开始学着包饺子,她觉得亲人们围在一起包饺子感觉特别好。

而对于肖恩来说,春节则意味着想念与羁绊。2015年时,因为父母很忙,9岁的肖恩和照顾他的阿姨前往阿姨的老家湖南过年,这是他第一次离开广州。路上,肖恩才见识到了中国春运的震撼,阿姨告诉他,这是全国各地的人们为了过年回家团聚的一次大迁移,在中国,回家过年对于每个在外漂泊的人来说,是一年中最期盼的事情之一。

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那个春节,肖恩过得很开心,也很有趣。他第一次知道,过年可以这么热闹,亲人们都在一起吃饭、聊天。那个春节,肖恩经历了很多“生平第一次”——第一次包饺子,连包20多个才成功;第一次看到雪,还打了雪仗,在雪地里尽情打滚;第一次和阿姨几十个亲戚朋友在一起吃饭;第一次收到压岁钱,由自己支配,“800元,充值了游戏,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肖恩笑称。这是在他人生中,最有“人情味儿”的一个年。

这些记忆伴随着肖恩长大,也成为了他出演影片中“年兽”的动力。和被春联、灯笼、鞭炮吓跑的“年兽”不同,肖恩扮演的“年兽”赖在了村民家,和他的家人朋友一起包饺子喝大酒嗑瓜子,俨然已经忘记了“捣蛋、吓唬人”这份正式“工作”。

如今的肖恩,是快手上一名成功的创作者,网友们都很喜欢他分享自己生活的段子。出演“年兽”后,他又接连在快手上发了几条相关的视频,有贺岁短片、幕后花絮、还有演员们的聚会,他还专门发布了一条自己创作的段子,演绎了一位等待儿子回家过年,在除夕夜认真准备红包、年夜饭的老人。当门铃按响的那一瞬间,他脸上迸发出的高兴和激动,将“年味儿就是人情味”诠释得细致而生动。

创作源于生活,伊拉告诉记者,“人情味”是她驻足于此的理由。来到中国上大学之后,她再也没有回俄罗斯过新年。“俄罗斯过年是12月31日,上学的时候回不去,结婚之后,又在中国过年。”伊拉说,在俄罗斯,新年也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大家会在晚上聚在一起吃饭,还必须等到12点闹铃响,大家一起举杯,大声喊“过年好”。

但俄罗斯的新年就一天,而在中国,正月十五之前都是年。伊拉的父母也很喜欢中国,女儿嫁给中国小伙后,他们也了解了很多中国的文化和传统,“中国的新年,我的父母和弟弟会去饭店订中餐,在家里聚餐,给我们打视频或者电话,跟我们一起庆祝新年。”

嫁给骏龙后,伊拉这个外国儿媳妇和中国婆婆相处得很好,“婆媳是天敌”的情况在她们之间完全不存在,“婆婆拿我当女儿。”伊拉坦言,在中国生活的这10年,还是比较顺利的。伊拉的父母,也从最初对女儿的万般担心,到现在的彻底放心。

唯一的遗憾,就是三年疫情,让伊拉的父母错过了女儿的怀孕和生产。“上学的时候,我一放假就会回俄罗斯。疫情以来,我三年没有回过去了。”伊拉说,2023年春天,伊拉带着孩子,去俄罗斯住了7个月才回哈尔滨。“妈妈看到小宝宝特别高兴,不舍得我们走。”伊拉说。

思乡是人类共同的情怀。也正因如此,在老外们的眼中,“年味儿”就是别具一格的中华人情味。比放鞭炮、贴春联、挂灯笼过年仪式更深厚的,则是那种“独在异乡”却非异客,与亲人朋友团聚的欢乐。

快手是他们一窥“年味儿”的窗口。每年新春,快手都会举平台之力为年味带来新的注解,伊拉早早就把自己参演的“贺岁短片”发给了父母,这个春节,她不仅可以跟家人在平台“云团圆”,还能“云游览”——这个春节,快手也延续了“快手有年味”主题,除了上线贺岁短片外,还推出了带大家看六大年俗盛景的“云上庙会”、让大家跨越距离“烟火人间乐开怀”的老铁联欢会等活动。就像这部铁味老外贺岁短片中表达的,年味就是人情味,在这个人情味构建起来的平台上也充满了浓浓的年味。

“如果父母和弟弟有时间和我们一起过个中国年,那是最好不过了。”伊拉说。

【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北京青年报【北青深一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