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技术有前途吗?这对父子告诉你答案!

2024-02-05 14:22:04 - 媒体滚动

转自:全国总工会

【能工巧匠在一线】

丁澄洋接过父亲手中的焊枪,在弧光中感受“学技术大有可为”——

技能成才路上“争金夺银”的父子“接力”

学技术有前途吗?这对父子告诉你答案!

学技术有前途吗?这对父子告诉你答案!

丁卫松在作业中。

父亲丁卫松负责的是污水管道的维修焊接,维修电话一响,他常常需要通宵作业。回到家,身上沾着黑泥,带着恶臭。因为工作时要戴着面具,他脸上蜕掉了几层皮,眼睛也经常红肿刺痛。更严重的是,由于长期浸泡在污水里,丁卫松患上了苔藓皮肤病,太阳一晒,手一挠皮肤就会发红,奇痒难忍。16岁的丁澄洋不确定自己能否忍受这份艰辛。

“不如明天去我工作的车间看看。”丁卫松对纠结的儿子说。

第二天,丁澄洋来到父亲工作的车间,当他看到两块钢板在一道电弧闪过之后瞬间凝结在了一起,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大家都称父亲“铁裁缝”了。焊缝上那一片片整齐均匀的铁鳞片让他感到非常神奇。

到了午饭时间,丁澄洋主动开口,“爸,你觉得我行吗?做这一行有前途吗?”

丁卫松端起手中的不锈钢碗,说道:“世界上的金属制品,60%都需要焊接,焊接技术直接决定了产品质量。小到厨房里的锅碗瓢盆,大到航天飞船、航母、大桥都需要焊工。”

“洋洋,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任何一行只要做到极致,都能得到社会认同。”丁澄洋被父亲的话语触动,决定到宁波技师学院学习焊接技能。

0

2

焊花飞溅中逐梦

开学没多久,实操项目就给丁澄洋“上了一课”。

焊接时火花飞溅大,初学者丁澄洋经常遇到皮肤烫伤、脸部蜕皮的情况,眼睛发炎更是家常便饭。到了七八月份,焊接工位气温高达40多摄氏度,训练需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从早上7点到晚上9点半,他身上的衣服干了又湿、湿了又干,全身都是湿疹,痒得晚上根本睡不着。

丁澄洋开始打退堂鼓,“这个专业太苦了”。他想重新选择工作环境舒适的专业,甚至羡慕起了读高中的同学。

趁着暑假,他回家向父亲提出了放弃学技术的想法。父亲没说话,而是带着他再次来到自己的办公室。

学技术有前途吗?这对父子告诉你答案!

丁卫松、丁澄洋父子在切磋焊接技艺。

丁澄洋进门就看见书架上摆满了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浙江省劳动模范、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高技能人才等荣誉证书。那一刻,丁澄洋觉得电焊也一样可以出彩,父亲就是他眼中的“电焊状元”。

回到学校后,丁澄洋静心学习电焊技术,慢慢体会焊接的乐趣。

他白天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晚上刻苦练习技术。为了练手稳,他每天将砖头挂在手上站桩15分钟。一道道刺眼的电焊弧光从他手下迸发,一缕缕紫蓝色的轻烟在空中飘扬,一块块的铁鳞片均匀整齐,每一种焊接的成功都能给他带来新的惊喜。

2017年,宁波市“雄镇杯”焊接大赛即将举行。只练习了一年不到的丁澄洋跃跃欲试,又心里没底。周末和家人打电话时,父亲听出了他的犹豫,“不论对手实力有多强,不断超越自己,就是最大的胜利。”丁澄洋再次被父亲的话语鼓舞,开启了漫漫训练路。

为了争取到比赛名额,他常常为了一条满意的焊缝,在车间里一蹲就是十几个小时。因为长期穿着不透气的劳保鞋,他的脚掌开始一层层地蜕皮。

最终,丁澄洋获得了学校比赛的第一名,并在大赛中夺得第三名。那一年,丁澄洋16岁,破格成为全国最年轻的焊工技师。

0

3

传递新时代的焊枪

如今,丁澄洋已成为绍兴技师学院的焊工实践指导老师。他了解到学校要开设东西部合作城市四川仪陇技工班,主动申请成为班主任,和四川仪陇前来绍兴求学的23名学生吃住学在一起。

从拥有一技之长到投身教育事业,丁澄洋初心不变。他把全身的精力和最大的热情都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在照顾学生生活的同时,丁澄洋毫无保留地传授焊工技能。

学技术有前途吗?这对父子告诉你答案!

学技术有前途吗?这对父子告诉你答案!

丁卫松、丁澄洋父子同台讲述工匠精神传承故事。

父亲丁卫松曾告诉他,团队合作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焊接工艺的增加,金属材料的丰富,到处都需要技能人才,不必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我们需要的是多交流、多学习、多创新。”

历时两年,丁澄洋带的第一届东西部协作班学生已经顺利入职,在各自的岗位上技能逐梦。

“学技术大有可为。对于现在工作在一线的焊工而言,发展机遇增多了、地位提高了、舞台更大了。”丁卫松感慨道,“我甚至还和儿子聊过,如果以后有了孙子,一定鼓励他好好学习,在大学校园里换种方式继续研究焊接技术,利用科技赋能,成为新时代的智慧工匠。”

“各类利好政策正在向技术工人倾斜,年轻的技能人才只要肯学、有技术,照样能走出一条康庄大道。”丁澄洋表示,在教学的同时,他一有空就会泡在实训车间里琢磨焊接技术,追求焊接的更高境界没有终点。(记者邹倜然实习生许驰)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