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人的“职业归宿”是什么?

2024-02-05 20:45:13 - 金融小伙伴

在金融行业待得时间比较长的,现在都感到最近几年工作压力事越来越大。

内卷也是一年更比一年强,花费了超乎想象的努力,得到的结果却是微乎其微。

现在行业内的人,躺平似乎并不是一个可行的选择。一方面,市场竞争激烈,躺平很容易被淘汰出局;另一方面,摆烂也不是长久之计,因为任何时候都可能被裁员。

跳槽似乎是一个解决之道,但当前的市场却并不提供理想的机会,让许多人感到无所适从。于是,不得已之下,很多人只能选择在原有岗位上苟住,等待着经济市场的好转。

这个时候不禁有很多人想的事金融人的职业归宿到底在哪里?

金融人的“职业归宿”是什么?

一、金融人的“尽头”是什么?

1、金融的尽头是销售,金融人的尽头也一样

我一直说金融的尽头是销售,那么对于金融人的尽头,我觉得也是一样的。

金融行业,广阔而又错综复杂,涵盖着众多岗位和职能。

对于许多人而言,金融的核心岗位似乎总是投行、公募基金等,但实际上,金融的尽头是销售。

就像投行并非仅仅“靠专业”吃饭一样,销售也是金融领域的核心。在当前证券市场中,股权的注册制正在逐步推进,承做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而销售的作用也愈发凸现。

尤其对于投行来说,其项目的规模常常庞大,需要大量资源和背景支持。因此,初入投行的新人大多无需承担过多的业务压力,可以专心投入到项目的筹划和实施当中。

不过,销售的重要性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体现。

金融人的“职业归宿”是什么?

研究所的销售工作,与投行相比,体现得更为直接。

不懂的人总感觉“研究”是自己埋头做的一件事情,然而研究所核心卖的是“观点”或者说“报告”,现在研究所那么多,你主动去得卖呀。

过去研究所的研究员和机构销售界限还是分明的,现在两个岗位有合一趋势,毕竟研究员直接面向买方沟通会效率更高。

销售如果只是被动转发而没有自己的观点也容易被认为缺乏价值。

加上新财富的压力,甚至说很多研究所团队自己内部会设定一个比较“销售”的研究员岗位,以更好的服务买方。

其他跟上市公司、行业专家、产业资本搞好关系啥的,销售技巧都很重要。

买方投研虽然说对销售的要求低一些,有更多的时间花在投资研究上。但依然需要精湛的销售技巧。

但一家公募基金里两百号人里,投研和基金经理加起来大概也就那么二三十个,另外一些产品、风控和后台岗位之外,可能将近百人的团队都是销售。

然而这些岗位也不是完全不需要营销,公司老板、明星基金经理都是要经常跑到外面给有钱人做路演,利用个人资源或者品牌能力给公司带来资金的。

另外如果获取好的标的,让别人给你推荐股票等,都是要走出去和优秀的卖方广为沟通并获取认可的。

金融人的“职业归宿”是什么?

二、每个人的“职业归宿”都不同?

1、将自己作为工作平台

金融行业除了财务,法务,风控等等职位可以提供你专业技术上的提高,吃金融饭给你的带来的“能力提升”都是无法量化的,是软性的“能力”,这和技术行当不太一样。 

在金融行业跳槽就像是提着笔记本电脑换一个办公环境,你可以将过去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无缝衔接到新的职位上。

身在券商职场,不同职位等级的人,所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他们所具备的眼光与思维模式同样也有差别。

同样,每一个不同层级的人,也存在不同的知识结构。

层级越高,你看问题的眼光和思路就要越高,你的整体知识结构层次也要向上发展和突破。

要不然,你的能力,永远只能停留在具体的基层操作层面上,不会有大的发展,职位上更不可能有上升。

另外,从沟通的层面来说,你的职位越高,你与老板的距离就越近,你与公司最高领导接触的机会也就越多。

但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很玄乎,非量化的话没有代码,压根不知道怎么选的,自己离开之后留给公司的并不多,因此对个人很划算。

其他金融职业,比如销售类的,客户在自己手中也不怕。说实话,只有量化苦逼了,特别是分工细还要求交代码的量化,去那种地方图什么……因此,重点是个人品牌,公司拿不走的,不会有中年危机。

金融人身价会随经验的积累而增长,在金融行业要想混的”老",步步高升的话,就要通过行业深耕,慢慢积累资源项目,有了资源,年龄就不是问题。

因为金融行业积累的资源是落在个人身上的,即便有怨言、有不满,但是工作、加班是为了自己的履历在干,因为积累的资源是随着自己走的。

金融行业的门槛也是很高的,是硬性的需求,像学历、工作经验等,但不会被新时兴而干掉。

在金融行业,资历就是资本,经历了牛市、认识了人脉,是比「年轻」更有底气的。

金融人的“职业归宿”是什么?

2、职业的跳槽选择很多

金融行业中有许多不同的岗位。在自己喜欢的工作岗位上获得满足感可能就是这些金融民工们乐此不疲的原因了。

说白了,就是想要得到某种东西而得不到,就会坐立不安,饮食无味。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金融从业者往往都会去拼搏创造,不管付出什么都可以,牺牲再大也行。

这种人不一定是智商最高的,不一定是能力最强的,但一定是在团队中最能证明自己价值的人。在他们的身上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自驱力。

这不是靠他人推动的,是靠自我驱动,在工作中渴望更快速的成长,创造更大的价值。

不需要别人告诉自己该怎么做,但是他们往往知道自己会做些什么,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或者是超出自己的预期目标,不断地进行思考、学习和精进,并长期坚持下去。

金融人士的日常工作可能与数字、资产和市场波动息息相关,但是因为他们接触的行业比较多,加上兴趣爱好比较广泛,这些选择不仅包括了写作等领域,还涵盖了更广泛的兴趣和技能,如教育、健身、音乐和艺术。

所以,当选择跳槽的行业时,选择性也是比较多的。

比如说跳槽到实业领域,有的去做健身教练,有的还去追求艺术,做演员、当作家;还有的皈依佛门,走向金融的玄学尽头。

金融人的多样兴趣和技能使得他们可以在各个领域中自由探索和选择。这些不仅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更为他们提供了更多机会,让他们能够全面发展,不仅仅局限于金融领域。

金融人的“职业归宿”是什么?

三、最后

金融的本质是资金的融通,首先,金融行业干的业务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对于每一个岗位上的员工来说,做的事情也都差不多。

其次,在前几年搬的每搬一块砖、做一件事,都是在为未来的跳槽储备资源和能力。每一份努力都是为了在下一次的职业迭代中提高收入和地位。这个行业的精英们通过日积月累的努力,逐渐积攒了人脉、资源。

当人脉、资源齐备,资历逐渐深厚,你便成为了决策层的一员。这时,不再需要辛苦搬砖,而是可以更专注地搞钱、搞项目,或者负责项目的把控。这是一种职业的升华,也是努力的最终目标。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创造性,找到能够影响和改变事物的方法。这样才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为自己创造更好的未来。

无论你是从事金融行业还是其他领域,关键是保持持续的学习和进步,掌握先进的思维和方法,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能力。

在金融行业,职业归宿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根据个人的情况和时代的变化进行灵活调整。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