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研究】2023年汽车制造行业ESG评级分析报告

2024-02-05 17:30:11 - 联合资信

【行业研究】2023年汽车制造行业ESG评级分析报告

➢ 观点:我国汽车制造行业上市企业ESG整体表现一般。汽车制造行业属于高端制造行业,在“双碳”及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汽车制造行业机遇和挑战并存。汽车制造行业上市企业的ESG评级分布处于中等水平。

➢ 披露:A股汽车制造企业共22家。其中,2023年披露ESG相关报告(含ESG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和可持续发展报告)的企业有17家,披露率为77.27%,披露率较高但披露质量有待提升。

➢ 环境(E):汽车制造企业环境维度整体表现存在一定分化。表现优异的企业在能源转型背景下抓住机遇,在绿色产业布局、智能化改造、提高能效、打造绿色工厂等方面已做出成绩。

➢ 社会(S):汽车制造企业社会责任维度表现尚待提高。企业普遍注重员工发展及用户体验方面的改善,但在供应商管理、用户信息管理等方面信息披露和表现情况仍有提升空间。

➢ 治理(G):汽车制造企业治理维度表现一般。大部分企业处于中间水平,表现优异的多为成立时间较长的企业,其治理结构较为完善,在风险管理、合规性控制等方面表现较好。但汽车制造企业普遍在ESG治理维度仍有待重视。

一、汽车制造行业概述

(一)行业定义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划分,汽车制造业包含了汽车整车制造、改装汽车制造、低速载货汽车制造、电车制造、汽车车身/挂车制造、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等在内的一个行业大类。鉴于业务同质性,本报告主要针对汽车整车制造企业。

(二)行业发展

1.行业概况

汽车是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具有重大意义。同时,汽车制造业具有产值规模大、产业链条长、关联产业多的特点,因而成为我国产业体系中重要的基础性支柱性产业,在经济长期稳定发展中居重要地位。在“双碳”目标实现与绿色低碳发展的大背景下,汽车制造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加强与监管制度的完善,汽车制造行业在污废排放及固废管理方面面临更多挑战,特别是在喷涂环节释放的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受到更多环保管制。再是,由于交通运输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方式,传统能源汽车企业也面临着不断提升技术标准已达到降低产品能耗的挑战。与此同时,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我国加快部署,将新能源汽车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汽车制造行业处于巨大的历史发展机遇期,使得纯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传统能源汽车制造企业也加速向新能源汽车板块深入布局,以加速适应气候变化及能源结构调整等结构性变化。

2.行业运行情况

2022年,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占整个工业增加值的7%左右,对工业增长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产业地位,汽车制造业的ESG表现不仅关系行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关涉其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

【行业研究】2023年汽车制造行业ESG评级分析报告

2022年,消费者购车需求释放受阻,终端市场表现疲软,供给端节奏放缓,为汽车市场稳定运行带来较大压力,全年汽车产量2747.6万辆,同比增长3.4%,汽车产量增速不及预期。

【行业研究】2023年汽车制造行业ESG评级分析报告

在相对疲软的汽车市场环境下,汽车产品结构呈现不同面貌:新能源汽车增速翻番,而传统燃油车相对平淡。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700万辆,同比增长97.5%,占到汽车总产量的26.3%,相较于国务院办公厅于2020年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的“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目标,我国已经提前实现这一发展愿景。未来,中国汽车产业结构转型仍将继续,《规划》提到“203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质量品牌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汽车的主流”。2023年12月,在“2023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联合行业共同研究编制的《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路线图1.0》发布,提出了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实施路径,明确2025年、2030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目标分别为45%、60%,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分别达到50%、65%,零碳商用车市场渗透率分别达到15%、30%。总体看,在国家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推动的作用下,新能源汽车制造行业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行业研究】2023年汽车制造行业ESG评级分析报告

3.行业ESG相关政策

汽车制造企业作为工业制造类企业,在环境方面面临污染物排放的监督管制,需要遵循《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法律法规。同时,在碳排放及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等方面还有具体要求。

为落实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汽车制造业与环保相关政策相继出台。《绿色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在减污降碳、用能结构、运输结构等方面设置了8个指标,明确提出到2025年营运车辆、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二氧化碳排放较2020年分别下降5%、3.5%,全国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含网约车)、物流配送领域新能源汽车占比分别达到72%、35%、20%,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5%。2022年6月生态环境部等七部委正式发布《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提出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制造行业发展,有序推动新能源汽车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效应。

由于喷涂环节涉及空气污染物排放,汽车制造企业还需遵循《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在源头控制排放物治理力度,通过使用粉末、水性、高固体分、辐射固化等低VOCs含量的涂料替代溶剂型涂料。推广使用“三涂一烘”“两涂一烘”或免中涂等紧凑型工艺、静电喷涂技术、自动化喷涂设备。有效控制无组织排放,对于涂料、稀释剂、清洗剂等原辅材料应密闭存储,对于调配、使用、回收等过程应采用密闭设备或在密闭空间内操作,采用密闭管道或密闭容器等输送。

社会责任方面,汽车制造行业产品安全责任重大。在制造生产过程中需要遵守《安全生产法》,此外,根据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以及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C11-01:2020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汽车)》,汽车作为中国强制性认证产品(CCC产品),其生产企业需定期接受监管机构审核。同时,汽车制造企业需要通过获取ISO9001质量体系管理标准认证,以及可以通过国际汽车工作组的IATF16949质量体系管理标准认证提高质量管理能力,后者是仅适用于汽车整车厂和其直接的零备件制造商质量认证体系,是基于ISO9001的基础上增加了汽车行业的技术规范,更着重于缺陷防范、减少在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中容易产生的质量波动和浪费。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也是汽车制造企业承担用户责任的重要议题,国务院于2012年10月22日发布《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由于设计、制造、标识等原导致的在同一批次、型号或者类别的汽车产品中普遍存在的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情形或者其他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对缺陷汽车产品,生产者应当依照该条例全部召回;生产者未实施召回的,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应当依照该条例责令其召回。2020年11月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2020年修订版)》,从信息管理、缺陷调查、召回实施与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具体规定。

二、汽车制造行业ESG要素与信息披露

(一)汽车制造行业ESG评级要素

联合资信汽车制造行业ESG评级要素,一方面参考联合国与各国际相关机构建议的主要议题,另一方面结合国内政策背景和汽车制造行业发展实际情况,选择评级要素,力求客观反映行业的ESG风险状况。联合资信汽车制造行业ESG评级方法中,共包含11个二级指标,25个三级指标,71个四级指标,从环境(E)、社会(S)、治理(G)三个维度全面衡量上市汽车制造企业的ESG水平。最终的ESG得分与级别结合了ESG表现和争议事件得分,并根据行业ESG风险进行了行业校准。

环境(E)方面,汽车制造行业环境方面挑战与机遇并存。汽车制造四大生产流程中主要的环境污染产生于的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汽车涂装工艺环节产生的VOCs(可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主要来源于涂料、稀释剂、固化剂等含VOCs原料的使用。因此,在汽车制造业ESG评级中,我们重点关注公司的环保管理制度和VOCs排放等方面信息披露和表现情况。此外,汽车制造企业是否能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实施能源替代改造、推动生产工艺与装备改造升级、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以及打造绿色工厂、绿色设计示范企业等方面,也是我们的重要考量因素。与此同时,在当前汽车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布局与发展是我们衡量汽车制造企业是否能抓住环境机遇的关键。

社会(S)方面,鉴于汽车制造高集成度、高关联度的特征,需要重点关注其社会责任。社会责任首先体现在汽车的安全性上,如果汽车质量存在瑕疵,将对人民生命财产及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因为汽车制造企业需要向外采购大量零部件,涉及广泛的上游供应商产品,其产品质量如何将对汽车整车产品质量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对供应商的管理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此外,我们也重点关注汽车生产商的技术进步、政策响应以及慈善捐赠等要素。

治理(G)方面,公司治理能力是决定一个企业好坏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也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股东治理结构、董事会结构、合规管理、内部管理效率等多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是否建立实现企业自我管理、有效决策、法律合规和满足外部利益相关者需求的内部机制。因此,在公司治理方面我们重点考核企业的组织结构合理性、内部治理效率、合规和风险管理等;同时为鼓励企业积极践行ESG理念,强化ESG管理,我们还关注企业ESG管治和信息披露质量情况。由于汽车制造行业上市企业大部分都是成立时间较长,因此在公司治理方面对汽车企业有更高的要求。

(二)汽车制造行业ESG信息披露

鉴于ESG信息的可获得性,本报告的分析范围是沪深交易所及北交所上市的汽车整车制造企业。截至2023年8月底,共有22家汽车制造上市企业,发布2022年度ESG相关报告(包括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和环境信息披露报告等)的公司有17家,发布率77.27%。22家上市企业中,有14家国有企业和8家非国有企业。广汽集团、上汽集团、长安汽车、长城汽车、比亚迪和宇通客车等企业ESG信息披露较为详细。尚有部分汽车制造企业虽然披露了ESG相关报告,但信息披露要素在完整性、一致性等方面有所欠缺,信息披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汽车制造行业环境维度整体信息披露率为39.17%。其中,环保制度建设、环境风险管控机制、环保宣传和公益行动指标披露率分别为63.64%、65.15%和69.7%,披露情况相对较好;污废管理、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标披露率超过50%,碳排放指标披露率为43.18%,综合能耗指标披露率为31.82%,而应对气候变化、资源管理等指标披露率不足30%。整体来看,汽车制造行业上市企业环境维度信息披露程度较差。

汽车制造行业社会责任维度整体信息披露率为44.35%。其中,公共效益类指标披露率为100%,纳税总额和解决就业指标完全披露;专项责任类指标披露率为47.73%;用户责任类、供应商责任类指标披露率分别为30.45%、32.95%,披露情况较差。整体来看,汽车制造行业上市企业社会责任维度信息披露情况中等偏低。

汽车制造行业公司治理维度整体信息披露率为82.95%,数据披露情况较好。其中,董监高治理、合规制度指标披露率分别为92.98%、95.45%,基本完全披露;风险管理制度披露率为54.55%;ESG管制制度和组织指标披露情况较差,披露率仅有27.27%,汽车企业在ESG信息披露方面有所欠缺,缺少相关制度建设。整体来看,各公司基本上都能按照监管机构的格式指引,在公司年报中较为充分地披露公司年度治理情况。

总体而言,汽车制造行业环境与社会责任维度的信息披露程度较低,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ESG级别分布与重点指标表现

(一)ESG环境得分分布与重点指标表现

ESG中的环境要素主要考察企业的环保管理、环保行动及绿色运营三个方面。此外,由于汽车制造行业属于制造业,存在一定环境污染风险,行业整体环境得分略有下调。从环境责任得分分布来看,样本企业整体表现中等水平,主要集中于E3和E4两个级别。下面对环境责任维度下的二级指标[1]进行分析。

【行业研究】2023年汽车制造行业ESG评级分析报告

1.环保管理

环保管理指标体现的是企业在环境管理方面的顶层设计,主要考察企业是否有一整套环保管理的制度,是否有常设机构和人员进行相关工作,是否有环境管理目标,是否有环境风险应急措施等方面。

从得分分布来看,汽车制造行业环境管理表现较差。22家样本企业中,环境管理指标得分在3档的企业有7家,其余全部分布在4~7档之间,共15家。其中,得分在4档的企业有5家,得分在5档的企业有3家,得分在6档的企业有4家,得分在7档的企业有3家。主要是由于其环境管理信息披露不充分所致。比较而言,企业在环保目标、应对气候变化等指标的披露及表现较差。

【行业研究】2023年汽车制造行业ESG评级分析报告

2.环保行动

环保行动主要考察企业的碳排放、污废管理、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环保公益和宣传,评价企业在环保方面的实际表现,采用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是ESG环境方面最重要的二级指标。

从得分分布来看,行业内得分为2档的企业有3家;得分在3档的企业最多,有10家;4档的企业有4家,5档的企业有1家,6档的企业有4家。以下对三个重点指标进行分析。

【行业研究】2023年汽车制造行业ESG评级分析报告

碳排放情况

在披露2022年碳排放总量数据的企业中,碳排放总量最高的为806.2万吨,其次是531万吨、132.94万吨。从得分来看,汽车制造企业碳排放总量得分平均值仅为52.45分。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来看,排放强度最高的为0.23吨/万元、0.13吨/万元、0.10吨/万元。汽车制造企业碳排放强度得分平均值为48.50分。

污废排放

汽车制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VOCs可挥发性有机物和污废水是主要污染物。披露VOCs排放量的企业数量较少,其中广汽集团VOCs排放量为1551.5吨,比亚迪VOCs排放量为492.0吨。在披露氮氧化物排放数据的企业中,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最高的为129.6吨,其次是99.1吨、64.00吨。从得分来看,汽车制造企业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得分平均值为51.89分。在披露污废水排放数据的企业中,污废水排放总量最高的是583.89万吨,其次是401.29万吨、341万吨。从得分来看,汽车制造企业污废水排放总量得分平均值为52.51分。

资源管理情况

能源消耗是汽车制造公司ESG评价的重要方面,主要包含综合能耗和水资源的消耗。从公司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数据来看,综合能耗最高的为6008.06万吨标准煤,其次是3823.33万吨标准煤、984.50万吨标准煤。从得分来看,汽车制造企业综合能耗得分平均值为52.07分。从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来看,最高的为1.09吨标准煤/万元,其次为0.97吨标准煤/万元、0.96吨标准煤/万元。汽车制造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得分平均值为49.98分。

3.绿色运营

绿色运营主要考察汽车制造企业在新能源产业的布局与发展,以及绿色办公等方面。从得分分布来看,行业内得分为2档的企业有1家;得分在3档的企业最多,有8家;4档的企业有6家,5档的企业有3家,6档的企业有4家。表现优异的企业已把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应用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持续创新,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开发纯电动、混合动力等车型。在新能源汽车占比中,比亚迪新能源占比达到99%,属于行业领先水平,在绿色发展领域优势突出。

【行业研究】2023年汽车制造行业ESG评级分析报告

(二)ESG社会得分分布与重点指标表现

汽车制造行业上市企业大多为大型企业,承担了较多的社会责任。从社会责任维度评价结果分布来看,样本企业整体表现处于中等水平。其中,S2级企业有2家,S3级企业有5家,S4级企业有8家,S5级企业有3家,S6级企业有4家。原因在于,一方面可能是企业披露的相关信息有限,另一方面则是社会对汽车制造行业的产品在质量及售后服务等方面要求较多较高,而企业的表现仍待提高。

【行业研究】2023年汽车制造行业ESG评级分析报告

1.公共效益

公共效益主要考察企业对社会所做贡献,主要包括纳税和解决就业等方面。从得分分布来看,汽车制造企业公共效益表现遍布1档至7档,表明各汽车企业披露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得分在1档、5档、7档的企业各有2家,得分在2档的企业有1家,得分在3档的企业有3家,得分在4档的企业有8家,得分在6档的企业有4家。

【行业研究】2023年汽车制造行业ESG评级分析报告

纳税情况

纳税总额是汽车制造行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指标。从已披露的纳税情况来看,2022年企业纳税总额最高的为210.71亿元,其次为185.37亿元、127.86亿元。从得分来看,汽车制造企业纳税总额得分平均值为49.29分。作为大规模长期持续发展的高端制造企业,汽车制造企业在纳税方面能够保证披露率,但纳税额的多少受到经营规模、盈利能力等方面的影响较大。

解决就业

解决就业是汽车制造行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指标。就业人数披露情况较好,其中就业人数最高为57.01万人,其次为21.60万人、10.01万人。汽车制造企业解决就业平均得分为47.74分,其中,大型企业在解决就业方面的贡献大,评分较高。

2.员工责任

员工责任主要考核企业在员工安全和员工薪酬与福利等方面的表现。从得分分布来看,汽车制造行业员工责任得分主要集中于4档及以下,平均得分为45.27分。得分在3档的企业有5家,得分在4档的企业有9家,得分在5档的企业有3家,得分在6档的企业有5家。主要是在未披露社会责任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质量较差的情况下,安全生产制度和员工健康等指标缺乏数据和信息。

【行业研究】2023年汽车制造行业ESG评级分析报告

员工安全

员工安全对汽车企业至关重要。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指标的得分均值为48.55分,整体较低,各企业披露的详细程度与制度的完善程度差距较大。相对完善的制度包括安全生产理念或者方针、专门的安全委员会、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安全监督检查和考核、安全培训等等。安全生产投入与公司规模的相关性较高,2022年安全生产投入资金较高的分别为17.42亿元、6.8亿元、1.41亿元;安全生产投入占比位于0.09%至1.59%之间。结合定量与定性指标来看,汽车制造企业的员工安全平均得分为46.19分。

3.用户责任

用户责任是汽车制造业的主要社会责任之一,汽车企业需要满足用户需求,提供安全、可靠的汽车产品,同时提升客户服务体验。企业通过制定质量管理制度,建立质量信息重要度分级处置机制,基于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或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要求,建立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如广汽集团、比亚迪等企业均通过了ISO9001:2015及IATF16949产品质量审核。汽车制造企业还依法建立了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与工作机制,其中,上汽集团共启动实施整车产品主动召回4起,累计召回车辆数67.67万辆,通过主动召回工作积极主动地承担了用户安全责任。总体看,汽车制造行业用户责任方面平均得分为47.01分。从得分分布来看,汽车制造企业用户责任维度表现差异较大。有1家企业得分在2档,5家企业得分在3档,9家企业得分在4档,有1家企业得分在5档,有6家企业得分在6档。

【行业研究】2023年汽车制造行业ESG评级分析报告

4.专项责任

专项责任是联合资信社会责任的特色指标,反映我国特色背景下企业对社会的贡献情况,包括对国家、地区、行业等各方面政策的响应及慈善捐赠等方面,诸如一带一路、共同富裕、乡村振兴、重要民生或基础设施建设等,从响应事件数量和投入金额方面做出评价。汽车制造行业上市企业专项责任平均得分为36.77分,得分分布较为分散。

【行业研究】2023年汽车制造行业ESG评级分析报告

(三)ESG治理得分分布与重点指标表现

公司治理是比较传统的评价体系,联合资信在处理治理指标时尽量采用定性指标,综合选用社会责任报告和企业年报的数据,信息披露率较高。汽车制造企业在治理架构、风险控制、合规管理等方面都有较好的表现。从公司治理维度评价结果分布来看,样本企业分布基本呈正态分布,其中G4级企业最多,有8家企业;G3和G5级企业各有4家;G2和G6级企业各有3家。

【行业研究】2023年汽车制造行业ESG评级分析报告

1.ESG管治

ESG管治主要考察企业ESG管治制度和组织、ESG信息披露质量等方面。有27.27%的汽车制造企业建立了ESG管理制度和组织,如广汽集团由董事会全面承担集团ESG事宜的责任并确立了汇报机制,长安汽车还成立了碳达峰碳中和联合项目组,由董事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从得分整体分布来看,汽车制造企业分布较为分散且表现较差,其中,得分在1档的有3家,2档、5档、7档的企业各有2家,3档、4档的企业各有1家,其余11家企业得分在6档,平均得分仅有38.02分,整体评分较低。在ESG管治方面,汽车制造行业还需要进一步完善ESG管治制度,披露更为详细完整的ESG信息数据。

【行业研究】2023年汽车制造行业ESG评级分析报告

2.治理体系

治理结构与行为主要考察企业股东治理、董监高治理、组织架构合理性等方面,其中治理架构重点关注股东治理、董监高治理与中小投资人保护,合规与风险则重点关注合规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建设情况。上市企业治理架构搭建相对完善,董事会组建均考虑了独立性与专业性,并设置了审计、提名、战略等方向的专业委员会,受评企业中独立董事占比均达到33.33%及以上,独立董事占比最高的是长安汽车(53.33%),其次是比亚迪(50.00%),使其董事会构成更具独立性。汽车制造企业在董事会多元化方面仍有待提升,特别是女性董事占比普遍较低,最高比例仅为36.36%,部分企业董事会成员无女性董事。从得分分布来看,得分在2档的企业有3家,得分在3档的企业有9家,得分在4档的企业有5家,得分在5档的企业有4家,平均得分为58.20分,整体得分中等偏上。

【行业研究】2023年汽车制造行业ESG评级分析报告

3.治理绩效

治理绩效主要考察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行为的结果,其中治理绩效包括层次效率、流程效率、产出效率,治理成果以企业环境和社会治理成果奖励为标准进行衡量。从得分分布来看,得分在2档和6档的企业各有3家,得分在3档的企业最多,有8家,得分在4档和5档的企业各有4家,平均分为53.85分。

【行业研究】2023年汽车制造行业ESG评级分析报告

(四)争议事件得分

报告期内,汽车制造行业涉及处罚事件共46起。其中,1家公司涉及环境违规处罚4起,1家公司涉及重大安全事故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2家公司涉及信息披露违规3起。其他处罚事件还包括违规资金占用、税务问题、欠款诉讼处罚等。可以看出,汽车企业由于直接面对消费者,所以在产品和服务方面产生的问题容易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受到监管严厉处罚而造成经济损失。

(五)ESG级别分布情况

从汽车制造行业ESG整体级别分布看,上市汽车制造企业ESG级别主要集中分布于Aesg和BBBesg,头部和尾部企业均较少。其中ESG表现优异的企业普遍较为重视ESG治理体系构建,快速抓住气候变化及能源结构转型机遇,积极布局绿色低碳板块并注重环境管理与保护,在提高产品质量及保护员工利益等方面主动承担更多责任,并在响应国家政策,以及绿色低碳化及智能网联化技术投入等方面表现优异,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制度、组织、行动的基础,低级别企业主要为在ESG方面公开信息不足的小型上市企业。

【行业研究】2023年汽车制造行业ESG评级分析报告

四、行业ESG展望

从汽车制造行业上市企业ESG表现来看,在环境责任维度,汽车制造企业整体表现较差,需要重视环境风险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环境信息披露程度较低,多个指标未能详细披露具体信息数据。社会责任方面看,汽车制造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尚待提高。在供应商管理、安全生产等方面的信息披露和表现较差。从公司治理方面看,汽车制造企业公司治理结构较为完善,在风险管理、合规性控制等方面表现较好。但ESG相关信息披露与管治制度需要加强完善。从争议事件来看,汽车制造企业容易在社会责任方面造成不良影响,受到监管严厉处罚和消费者索赔等而造成经济和市场声誉损失,可能影响到公司经营和财务收益。整体来看,汽车企业需要建立和强化ESG管理体系,高度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向社会提供更清洁、更安全的产品,优化售后服务,并对供应商进行ESG考核,促进并带动供应链的持续健康发展。结合汽车制造行业上市企业整体ESG表现分布,我们认为汽车制造行业上市企业ESG风险一般。

随着绿色低碳转型与智能网联化发展,汽车制造业ESG表现面临着重大历史发展机遇。随着技术进步和国家政策的持续支持,汽车制造行业以电动化智能化为依托的低碳转型将快速推进,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环境风险,这不仅为汽车制造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在推动整个供应链的绿色化、低碳化。同时,汽车制造行业的转型也在促进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结构调整等,这有利于提升中国汽车制造业的ESG表现。

然而,汽车制造行业的ESG表现也面临着种种挑战。汽车制造业的供应链环节仍然存在过度依赖化石燃料的问题,这对于实现“双碳”的目标构成了挑战。另外,行业转型将导致资本开支的大幅增加,从而造成较大的资金压力和转型风险。整车制造业的产业集成特征在转型中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强,对企业的质量管理、售后管理及供应商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将使汽车制造企业面临更大的社会责任风险。

此外,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技术的引入将进一步推动中国汽车制造行业的变革。新能源汽车作为智能网联汽车的代表,市场需求也在迅速上升,其发展不仅需要解决能源和环保问题,还需要关注智能化、网联化、自动驾驶等新兴领域的发展,国家的产业规划和相关政策也为此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022年3月,交通运输部与科技部印发《“十四五”交通领域科技创新规划》,推动智能汽车技术、智慧道路技术和车路协同技术融合发展,提升自动驾驶车辆运行与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探索形成自动驾驶技术规模化应用方案。2022年9月,《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2年版)》提出到2025年,按照“三横两纵”的核心技术逻辑架构,系统形成能够支撑组合驾驶辅助和自动驾驶通用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到2030年,全面形成能够支撑实现单车智能和网联赋能协同发展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2022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公安部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遴选符合条件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和具备量产条件的搭载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开展准入试点,促进智能网联汽车推广应用,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性能和安全运行水平。

最后,汽车制造业的ESG表现受到政策、市场、技术等多方面的影响,需要政府、车企和消费者共同努力,通过制定严格的环保政策、推动科技创新、加强市场引导等方式,推动汽车制造行业向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附录:级别定义

【行业研究】2023年汽车制造行业ESG评级分析报告

[1]ESG二级指标得分分为1~7档,1档表示表现最好,7档表示表现最差,下同。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