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人生|出生5个月确诊恶性石骨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好转

2023-12-05 12:39:36 - 澎湃新闻

安徽池州的琛琛出生40多天时身体不适,5个月后确诊罕见恶性型石骨病。

琛琛及父母的基因检测结果显示,父母两人为TCIRG1变异基因的携带者,琛琛不幸遗传了父母的2个变异基因,导致发病。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血液科主治医生覃霞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时表示,石骨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代谢性骨病,又叫骨硬化症,主要由CLCN7或TCIRG1等基因突变引起破骨细胞功能缺陷或数量减少,造成骨吸收和重建障碍,导致全身性骨硬化和骨脆性增加,引发病理性骨折,严重者会出现颅神经压迫和造血衰竭,甚至死亡。

覃霞介绍,石骨病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和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发病率约为1/2万,后者的发病率约为1/20万。根据临床表型的严重程度可分为恶性型、良性型以及中间型,琛琛属于恶性型石骨病。

“我们总是在不幸中有好运气。”琛琛母亲卉笠说,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后,琛琛的病情有所改善。

出生5个月确诊罕见石骨病

2021年5月14日,琛琛出生。妈妈卉笠(化名)注意到,儿子总有些不愿意吮吸,出生40多天后进行的两次听力测试,他都没通过。

正是那个时候,琛琛有些感冒的症状。卉笠带儿子去医院做常规检查,发现了琛琛身体的异常。

“医生说有炎症,抽血发现血样异常,白细胞高,血小板低,血红蛋白也低,怀疑是白血病。”卉笠称,老家县级医院的医生让她带孩子去市级医院检查确认。

这对卉笠来说宛如晴天霹雳,在她的印象中,白血病是“很不好的病”。经过辗转,他们来到上海市儿童医院,在做了一系列检查后,骨穿的结果排除了白血病。

听到这个消息,卉笠和家人缓了口气,“排除了白血病,心里肯定是开心的”。

又做了一系列检查,一位医生看了各种检查报告后回忆起他似乎曾接诊过同样的病例,琛琛或许是因为基因突变导致的罕见石骨病。

一家人做了基因检测后发现,琛琛携带了2个TCIRG1变异基因,导致发病。琛琛的父母及姐姐均携带了1个TCIRG1变异基因,系携带者未发病。

卉笠和家人的心情像是经历了过山车。

石骨症没有特效药,当时医院给出的治疗方案是对琛琛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卉笠称,因为一直生病、检查和治疗,5个多月的琛琛发育水平较差,十分瘦小。医生建议他们带孩子回家,把孩子的身体调理好一些再手术。

恶性婴儿型,需及时治疗

在回家的这段时间里,卉笠每天上网搜索石骨症的信息,发布寻找病友的帖子。

在短视频平台上,她认识了一名湖北武汉患儿的家属,并加入了病友群。在和病友家属的交流中,有人告诉她,患儿做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时间最好在6月龄左右,如果移植太晚,骨头会压迫神经导致失明。卉笠有些慌张,她说,那时琛琛刚好6个月,不时出现“眼震”,“明显异常”。

于是,卉笠和丈夫又带着孩子来到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血液科。

覃霞介绍,琛琛所患的恶性型石骨病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数在出生后几个月内发病,主要表现为全身性骨质硬化,像大理石一般,可能出现病理性骨折、颅神经卡压症状(严重者可失明)、骨髓造血衰竭,疾病重且进展快,早期死亡率高,又称“恶性婴儿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恶性婴儿型的唯一有效方法。

她称,良性型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主要为CLCN7基因杂合突变引起,主要为成人发病,临床症状有骨质硬化、骨折、骨髓炎、贫血等。相比于恶性婴儿型,良性型临床症状相对轻、疾病进展相对慢,主要以支持治疗为主。中间型介于恶性型和良性型之间。

覃霞说,琛琛来就诊时,症状已经比较典型,骨骼的X片已显示全身骨质硬化,同时伴有贫血、血小板减少、肝脾肿大,视力也一定程度受到影响。琛琛同时有腭裂伴生长发育落后,当时他快10月龄,体重才6千克,身高才63厘米,相当于3个月婴儿的水平,抬头不稳,不能独立完成翻身动作。

“恶性婴儿型是没办法等的。”覃霞称,一般确诊后建议尽快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如果不及时进行移植手术,很难活过3至5岁。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身体好转

“情况不是特别好,琛琛的身体基础刚刚达到手术的标准。”卉笠称,即使进行了移植手术,也无法保证琛琛能承受住化疗及手术过程中的风险。

治还是不治,是摆在卉笠和丈夫面前的一个问题。一边是半岁的孩子痛苦地承受疾病的折磨,另一边因为手术的风险及预后情况,家人劝他们放弃,担心“人财两空”。

卉笠认为,犹豫会耽误更多时间。他们决定先给琛琛抽血做配型。

两三个月后,配型成功。2022年3月18日,琛琛顺利进入无菌舱内,开始进行移植手术。在无菌舱内的那段时间,琛琛出现了严重的急性排异反应。

时至今日,卉笠仍然不太愿意回想陪着儿子在无菌舱内的日子。“(手术)是个未知的东西。”她称,医生们和她都无法预料手术中会出现什么突发情况。

覃霞称,琛琛比较幸运,能及时在中华骨髓库找到合适的供者,并顺利接受了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虽然经历了皮肤排异,但也比较快地控制住了,移植后一年左右停了排异药。

覃霞坦言,以前大家对石骨病的认识不足,加上基因检测的手段还没有现在普及,价格也比较贵,很多病人辗转多地求医,来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就诊时都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骨髓衰竭,甚至失明了。

随着对石骨病认识的加深及基因检测的普及,近几年,石骨病的诊断也较为及时,多数患儿能在发病的早期被确诊,在视力还未受到较大影响时尽快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可回归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我们总是在不幸中有好运气。”卉笠称,手术还算顺利,在无菌舱内50余天后,琛琛出院了。由于抵抗力差,他需要全方位保护。今年4月,卉笠带着儿子再次来到上海复查,发现琛琛头部出现石骨症的并发症“颅缝早闭”,进行了脑外科手术后,情况得到改善。

移植手术后一年左右,覃霞在科室见到了来复诊的琛琛。覃霞称,能明显看到琛琛的变化,他已经长到86厘米,会叫爸爸妈妈,也能在诊室里满屋跑来跑去了。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