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深化文明互鉴,为何是良渚? | 东西问

2023-12-05 10:01:59 - 新浪财经头条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为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之一,由文化和旅游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良渚论坛”于12月3日在浙江杭州开幕。

“良渚”意即“美丽的水中之洲”,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地处天目山东麓河网纵横的平原地带。良渚遗址于2019年入列《世界遗产名录》,指向着活跃在距今5300年到4300年之间的良渚文化,被认为是东亚最早的国家形态。于良渚“话”文明,“语”互鉴,意蕴深厚,意义独特。

在良渚,可洞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源头。当是时也,良渚文明湿地稻作农业生产已具相当规模,良渚琮是体现中国古代宇宙观的最早实物模型,良渚古城遗址为东亚新石器时代早期区域城市文明和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的典范……  

短评:深化文明互鉴,为何是良渚? | 东西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非洲部主任埃德蒙·德穆卡拉强调,无论从历史价值还是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来看,良渚遗址都是一项重要的世界遗产。也有外国专家评价:“良渚的发现,让我们对中国早期文明的认识提前了1000多年。”毫无疑问, 良渚遗址的发现,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实证。

从良渚,能寻脉中华文明基因。高大的宫殿台基、雄伟的城墙、古老而庞大的水利工程,以及数以千计象征权力与信仰的精美玉器,充分证明了良渚文明,乃是迄今能够确证的第一个进入国家形态的文明。

良渚遗址的发现,也证实了当地四千余年前曾存在较高发展水平的古城甚至古国,城址的布局与功能性分区、人工台地上遗址的分布特征……中国的城与国之传统,自此连续。  

短评:深化文明互鉴,为何是良渚? | 东西问

被费孝通先生称之为“玉魂国魄”的玉文化,展现在良渚文化中,不仅创新琢玉工艺,如玉琮神徽纹饰一毫米宽度内竟有5至6条刻线,还让玉器与玉文化从良渚流传至后续诸如陶寺、石峁、二里头等文明……

波兰青年汉学家孔孝文在参观良渚遗址时认为,“如果我能够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也就能更好地了解中国后来的社会。”“溯历史的源头才能理解现实的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识当今的中国,有文明的互鉴才能实现共同的进步。”良渚,为世界提供了认知中华文明来龙去脉,进行文明互鉴的典型范例。

短评:深化文明互鉴,为何是良渚? | 东西问

以良渚,宜促进世界文明对话。“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世界文明百花园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不同文明之间的平等交流。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道上,只有秉持“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不断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才能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良渚论坛”就是一座文明互鉴之“桥”。诚如希腊青年汉学家马修尼特斯·迪米特斯所说,“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它的出现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我们需要这样的论坛,可以让我们更直接地交流,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

短评:深化文明互鉴,为何是良渚? | 东西问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不同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同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这是其历史意义;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这是其现实意义。

以“良渚论坛”深化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明对话,正是对全球文明倡议,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成就,促进各国人民出入相友,相知相亲的践行。这是首届“良渚论坛”举办的意义。也是对平等、互鉴、对话、包容文明观的弘扬。

文字编辑:文龙杰、徐皇冠

图片编辑:徐皇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