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历史文化名人|“云间奇女子”的作品,获宋徽宗题赞“莫作寻常黹绣看”

2023-03-05 08:55:06 - 上观新闻

转自:方云

朱克柔,松江华亭县人,出生于宋宣和、绍兴年间,工绘画,精丝,所缂人物、树石、花鸟“胜于原作”。她的传世作品有《莲塘乳鸭图》《山茶》等,现分别藏于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等处。

「“瑞色凝光”再现,引来知音无数」

“雀踏花枝出素纨,曾闻人说刻丝难,要知应是宣和物,莫作寻常黹绣看。”宋徽宗赵佶曾在一位女性缂丝工艺家的作品上亲笔题写了这首诗。这幅作品名为《碧桃蝶雀图》,制作者正是1000多年前的“云间奇女子”朱克柔。中国是蚕桑丝织大国,各类丝织技艺可谓天工巧作、灿如星汉。缂丝,是以生丝作经线,各种熟丝作纬线,运用通经回纬的缀织法来织造的一种工艺。制作时,需先将图稿描绘于经线上,再用多把小梭子按图案、色彩分别挖织。这种特殊的织法使得作品的花纹与素地、色块与色块之间呈现一些断痕和小孔,犹如刀刻,宋人庄绰《鸡肋篇》谓之“承空观之,如雕镂之像”,故“缂丝”也写作“刻丝”“克丝”。织造一幅缂丝作品,往往需投换数以万计的梭子,耗时长、功夫深、织造精,故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比喻。缂丝乃“织中之圣”。缂丝画因结合名家书画作品,更受到皇室与文人追捧。清代安仪周《墨缘汇观录》搜集诸朝佳构,其中《名画》条目下就收录朱克柔的缂丝作品《山茶蛱蝶图册页》。吴门文徵明曾孙文从简为之作跋:“朱克柔,云间人,宋思陵时,以女红行世。人物树石花鸟,精巧疑鬼工,品价高一时,流传至今,九成罕购。曾此尺帧,古澹清雅,有胜国诸名家风韵,洗去脂粉,至其运丝如运笔,是绝技,非今人所得梦见也,宜宝之。”

上海历史文化名人|“云间奇女子”的作品,获宋徽宗题赞“莫作寻常黹绣看”

传世缂丝珍品《莲塘乳鸭图》,是现存朱氏作品中尺寸最大、构图最复杂、制作难度大的作品——静谧之间,只见莲花盛开于绿萍依依的池塘中,双鸭悠然游戏,岸边白鹭、翠鸟相映成趣,蜻蜓飞舞,草虫鸣叫,花卉虫禽的真实生态和玲珑的太湖山石、潺潺流水等自然景色浑然一体,尽显祥和生机。作为上海博物馆三大镇馆之宝之一,这件几十年未曾露面的秘藏瑰宝在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间得以与公众见面。“瑞色凝光”再现,引来知音无数。虽有人揣测画作未见完整,但透过清秀丽妍的风格与祥瑞祝福的主题,可以看到作者“以画表心”,尽诉对美满幸福生活的向往。

上海历史文化名人|“云间奇女子”的作品,获宋徽宗题赞“莫作寻常黹绣看”

南宋时期,太湖流域尤其是苏松地区人口密集、商业繁荣,以蚕桑、缫丝、织绣为生产中心的集群形成规模,为缂丝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理想土壤。加之发达的文化、艺术和商业等,让缂丝题材内容变得更加丰富,种类品目更为繁复,缂造工艺一步步走向顶峰。这为朱克柔打开了一个自由创作、格调雅妍的时代。

「巧妙融合工笔写实与缂丝严谨」

朱克柔的缂丝真品现存7件,均以花鸟为主题,包括《莲塘乳鸭图》《牡丹图》《鹡鸰红蓼》《梅花画眉》等。在潜心揣摩名家的作品基础上,她慧眼独具,找寻到宋代工笔花鸟画与缂丝技法的相通之处,将工笔的写实与缂丝的严谨巧妙融合。特别是在摹缂时,朱克柔以女性独有的细腻视角,更为关注物象的质感,凸显静动相宜的生趣。清丽的丝线,将水墨层层浸染的丰富层次表达得淋漓尽致。《山茶蛱蝶图》全作虽只一树花蝶,却动静相宜、生动传神,尽显宋代院体画“体尚精谨、细致入微”的美学特征。

上海历史文化名人|“云间奇女子”的作品,获宋徽宗题赞“莫作寻常黹绣看”

朱氏缂丝的另一杰作《牡丹图》,摹缂了一枝独自盛放的牡丹,逼真地呈现了花瓣的反转与花叶阴阳向背,层次分明,色彩过渡自然,极富韵味。

此幅缂丝上有“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宝笈重编”“石渠定鉴”四玺印,为清宫收藏时所钤。

明人张习志评曰:“此幅方尺余,其体表皆纤细,犹引单蚕丝,具五彩,游缀委曲,出乎天巧,其针工之良哉!”

在我国古代社会,“男耕女织”是基本的分工方式。“妇人一衣,终岁方就。”经由女红的坚忍与勤作,女性的才能与品行得以体现。

到两宋时期,理学对女性设有种种障碍,妇女大多蛰居于闺房之中。但从朱克柔的身上,不难看到古代女性对走出性别局囿的渴求。她以梭代笔尽述心中的自在与向往,其作品蕴含中华传统女性的坚韧情志与和善美德,激励着更多女性不断追寻自我、超越自我。

2006年,传统缂丝织造技艺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遗;2009年,缂丝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的重要内容得以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缂丝工艺不仅形象演绎中华文化,还让以朱克柔为代表的杰出女性于文明演进的璀璨星河中熠熠生辉。

(作者: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非遗理论与应用创新基地研究员方云)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