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字极简解读—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6大信号【国盛宏观熊园团队】

2024-03-05 21:20:09 - 新浪财经头条

来源:熊园-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事件:2024年3月5日上午,《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出炉(简称《报告》)。

核心观点:这是一次“直面困难、提振信心,政策纠偏、狠抓落实,多重目标、有保有压,有主有次、重点突出”的会议,尤其是:对经济仍担心,GDP目标5%左右的为偏高水平、实现“绝非易事”;赤字率3%属于底线水平,但“将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实属“意外”,全口径赤字规模近9万亿仍高;直指“政府工作存在不足、有的干部缺乏担当实干精神”。总体看:今年政策偏扩张,中央加杠杆、稳信心、稳地产是关键,强产业、防风险、促改革主线延续,也需重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新质生产力的系列投资机会;“形势比人强、信心比黄金重要”,春节前后股债双牛,并非分子端(经济增长预期)所驱动,未来1-2个月属于观察期、可紧盯4点。

1、“直面困难、提振信心”:对经济形势仍担心、突出“三重压力”,并直言“实现今年预期目标并非易事”。

2、“政策纠偏、狠抓落实”:强调“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新提“清理和废止有悖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规定”,直指“政府工作存在不足、一些举措落实不到位、有的干部缺乏担当实干精神”。

3、“多重目标、有保有压”:GDP目标5%左右属于偏高水平;赤字率3%左右低于预期,但全口径赤字规模近9万亿、实际仍高,尤其是“意外”指出“将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凸显了中央加杠杆决心;CPI目标3%左右、大幅高于当前实际。

4、“有主有次、重点突出”:今年有10大重点工作,包括“强产业(突出新质生产力)、科教兴国、扩内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防风险、乡村振兴、区域协调、绿色低碳、保民生”,第二项“科教兴国”属于新增,其余9项均延续了去年排序和总要求,但细化要求有所不同。具体看,今年将着力各种“稳”,最关键的抓手是中央加杠杆、强产业、扩内需、稳地产、扩投资。

>抓手一:中央加杠杆,松货币、扩信贷、加杠杆、宽财政,大概率还会降准降息。

>抓手二:强产业,现代化产业体系仍居首位、核心是科技创新,更为突出新质生产力。

>抓手三:扩内需,促消费仍是“老办法”为主,稳地产、扩投资仍是关键,紧盯设备更新和技改、“三大工程”的配套举措和进度。

>此外,“促改革、防风险、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双碳”等政策也是重要发力方向。

5、“形势比人强、信心比黄金重要”,倾向于认为:当前经济仍在低位、压力尚存;对资产而言,春节前后股债双牛,应是分母端(市场风险偏好/流动性)有所改善、叠加政策驱动,但分子端(经济增长预期)并未显著改善。

6、往后看,未来1-2个月属于观察期,紧盯4点:1)“两会”期间总书记“下团组”、各类发布会及“部长通道”,也需注意今年起本届政府不再设总理答记者问;2)主要数据公布,包括2月社融(3/10左右)、1-2月经济数据(3/18);3)各部委学习“两会”精神&3月中下旬召开的国常会;4)地方“抓落实”情况,包括“三大工程”进展(跟踪水泥、沥青、挖掘机等基建链中观指标),大省挑大梁情况,地方化债情况等。

后附:11张表,详细对比2024年经济目标、产业政策、改革政策等与历年的不同。

风险提示:政策力度、外部环境等超预期变化。

正文如下:

1、“直面困难、提振信心”:对经济形势仍担心、突出“三重压力”,并直言“实现今年预期目标并非易事”。《报告》延续指出“要清醒看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具体包括“地区热点问题频发(新增),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国际循环存在干扰(新增);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一些地方基层财力比较紧张,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等。由此也看到,报告直接指出“实现今年预期目标并非易事,需要政策聚焦发力、工作加倍努力、各方面齐心协力”。

2、“政策纠偏、狠抓落实”:强调“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新提“清理和废止有悖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规定”,直指“政府工作存在不足、一些举措落实不到位、有的干部缺乏担当实干精神”。

>对“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保持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有更为详细的部署。《报告》延续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具体看,“进是方向和动力,该立的要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中财办详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首提),再次强调“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1.2中财办、1.18发改委等均有提及);新提“清理和废止有悖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规定”(此前人民日报解读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今年初广东和安徽已经对此有所部署)。此外,《报告》提出“精准做好政策宣传解读,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2.2国常会首提、2.29政治局会议再提)。

>对“狠抓落实”有更明确的要求、并直指各种不足。《报告》直指“政府工作存在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一些改革发展举措落实不到位;有的干部缺乏担当实干精神,消极避责、做表面文章”,要求各部门各地方“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善作善成;在抓落实上切实做到不折不扣、雷厉风行、求真务实、敢作善为”。

3、“多重目标、有保有压”:GDP目标5%左右属于偏高水平;赤字率3%左右低于预期,但全口径赤字规模近9万亿、实际仍高,尤其是“意外”指出“将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凸显了中央加杠杆决心;CPI目标3%左右、大幅高于当前实际。

>GDP目标5%左右符合预期,考虑今年没有明显的基数效应,实际属于偏高水平。今年GDP目标定为5%左右,符合基于31省地方“两会”目标倒推的结果(31省市GDP目标的加权平均5.4%,过往与全国目标一致或接近的北京、上海均定为5%左右),《报告》也指出,5%左右的目标“考虑了促进就业增收、防范化解风险等需要;与十四五规划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衔接,体现了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要求”。

>赤字率维持3%,略低于预期,但考虑到增发特别国债、专项债、PSL等,实际赤字规模仍可观,“将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属于超预期。赤字率3%、与去年持平、略低于预期(市场预期3%以上)。但是考虑到发行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和3.9万亿专项债,广义财政赤字规模有望达8.96万亿、较去年预算赤字多增1.28万亿,对应广义财政赤字率为6.6%、较去年预算抬升0.5个百分点。同时,2023年年末增发的国债将在今年落地,准财政也将同步发力(PSL有望续发,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也有望重启),整体支出规模仍可观,超长期特别国债将“连续几年发行”、属意料之外,意味着未来几年将持续为各类基建提供长期资金支持。此外,新增专项债规模3.9万亿、略高与去年,基本符合预期,投向上可能向“三大工程”倾斜。

>CPI目标3%左右,符合历年惯例,但大幅高于当前实际物价水平。今年CPI目标定为3%左右,近年来“两会”也均是如此。不过,从近几个月物价表现来看,今年CPI要达到3%难度不小。需注意的是,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样,延续要求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2022年之前都是和名义经济增速”相匹配,也指向今年稳物价需要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

4、“有主有次、重点突出”:今年有10大重点工作,包括“强产业(突出新质生产力)、科教兴国、扩内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防风险、乡村振兴、区域协调、绿色低碳、保民生”,第二项“科教兴国”属于新增,其余9项均延续了去年排序和总要求,但细化要求有所不同。具体看,今年将着力各种“稳”,最关键的抓手是中央加杠杆、强产业、扩内需、稳地产、扩投资。

>抓手一:中央加杠杆,松货币、扩信贷、加杠杆、宽财政,大概率还会降准降息。

货币端,基本延续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Q4货币政策执行报告、1月央行工作会议等说法,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加强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等,继续提示:2024年经济下行压力仍存,稳增长、稳信心、稳地产、稳物价亟需更多需求端政策加码,后续货币政策大方向还是偏宽松,降准降息也仍有空间。

财政端,如前所述,赤字率虽略低于预期,但考虑到发行特别国债、上年增发国债结转、准财政工具加码等,实际支出规模仍可观。鉴于上半年经济压力较大,财政发力节奏和实物工作量形成有望“双重前置”。除传统基建外,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可能是财政发力的重要抓手,重点关注水泥、沥青、挖掘机等中观指标表现。

>抓手二:强产业,现代化产业体系仍居首位、核心是科技创新,更为突出新质生产力。

包括“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三大方向,重点关注本次“点名”的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量子技术等产业,系列支持政策可期;也需关注“重点行业统筹布局和投资引导”,以避免“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可见前期报告《2024年去产能:行业、路径与影响》)。当前看,“科教兴国战略”实质也是为打造新质生产力打基础。继续提示,今年应会召开三中全会,总目标可能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打造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应是也主线任务之一。

>抓手三:扩内需,促消费仍是“老办法”为主,稳地产、扩投资仍是关键,紧盯设备更新和技改、“三大工程”的配套举措和进度。投向上,除了明确政府投资支持“科技创新、新基建、节能减排降碳”外,需紧盯此前中央已有部署的设备更新和技改、“三大工程”,应会有系列配套举措(核心在于“钱”从哪来、会有多少);制度上,既要提高投资效率,也要破除民间资本进入的的各种“藩篱”。此外,稳地产应会更加注重供需两侧齐发力,包括供给端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企融资需求,以及需求侧有望进一步松地产(预计核心一二线会进一步放松限购限购等)。

>此外,“促改革、防风险、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双碳”等政策也是重要发力方向,重点关注今年应会召开三中全会(激发各类主体活力、全国统一大市场、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等应是重点),也是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元年,也会注重“抗外压”,紧盯美国大选进展、中美关系、地缘博弈等扰动,以及美联储降息节奏。

5、“形势比人强、信心比黄金重要”,倾向于认为:当前经济仍在低位、压力尚存;对资产而言,春节前后股债双牛,应是分母端(市场风险偏好/流动性)有所改善、叠加政策驱动,但分子端(经济增长预期)并未显著改善。基于PMI连续5个月低于荣枯线、高频数据显示当前复工并未恢复到节前水平等多维度指标,预示当前我国经济仍在低位、下行压力并未有效缓解,也指向春节前后的股债双牛并非基本面所驱动。

6、往后看,未来1-2个月属于观察期,紧盯4点:1)“两会”期间总书记“下团组”、各类发布会及“部长通道”,也需注意今年起本届政府不再设总理答记者问;2)主要数据公布,包括2月社融(3/10左右)、1-2月经济数据(3/18);3)各部委学习“两会”精神&3月中下旬召开的国常会;4)地方“抓落实”情况,包括“三大工程”进展(跟踪水泥、沥青、挖掘机等基建链中观指标),大省挑大梁情况,地方化债情况等。

后附:11张表,详细对比2024年经济目标、改革政策、产业政策等与历年的不同。

32字极简解读—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6大信号【国盛宏观熊园团队】

32字极简解读—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6大信号【国盛宏观熊园团队】

32字极简解读—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6大信号【国盛宏观熊园团队】

32字极简解读—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6大信号【国盛宏观熊园团队】

32字极简解读—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6大信号【国盛宏观熊园团队】

32字极简解读—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6大信号【国盛宏观熊园团队】

32字极简解读—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6大信号【国盛宏观熊园团队】

32字极简解读—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6大信号【国盛宏观熊园团队】

32字极简解读—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6大信号【国盛宏观熊园团队】

32字极简解读—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6大信号【国盛宏观熊园团队】

32字极简解读—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6大信号【国盛宏观熊园团队】

32字极简解读—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6大信号【国盛宏观熊园团队】

32字极简解读—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6大信号【国盛宏观熊园团队】

32字极简解读—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6大信号【国盛宏观熊园团队】

32字极简解读—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6大信号【国盛宏观熊园团队】

32字极简解读—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6大信号【国盛宏观熊园团队】

32字极简解读—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6大信号【国盛宏观熊园团队】

32字极简解读—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6大信号【国盛宏观熊园团队】

联系人:熊园,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朱慧,国盛宏观分析师;穆仁文,国盛宏观分析师;刘新宇,国盛宏观分析师;杨涛,国盛宏观分析师;刘安林,国盛宏观分析师;薛舒宁,国盛宏观研究员。

本文节选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于2024年3月5日发布的报告《32字极简解读—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6大信号》,具体内容请详见相关报告。

朱慧     S0680523090002      zhuhui3@gszq.com

穆仁文     S0680523060001    murenwen@gszq.com

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重要声明:本订阅号是国盛证券宏观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国盛宏观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系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读者参考时还须及时跟踪后续最新的研究进展。

本资料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普通的个人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因此个人投资者还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本资料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