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疫”事①丨从“驻村”到“住村”,一名“95后”水务选调生的抗“疫”日志

2022-04-05 20:30:32 - 媒体滚动

青春“疫”事

他是一名“95后”公务员选调生

从“象牙塔”走向“田间地头”

不经意间参加了

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之战

用“高材生”的“智慧赋能”

在美丽乡村诠释青春奋斗的底色

青春“疫”事①丨从“驻村”到“住村”,一名“95后”水务选调生的抗“疫”日志

我叫张子逸,去年刚刚同济大学研究生毕业,是上海市水务局机关的一名公务员选调生。2022年伊始,根据组织安排,前往金山区朱泾镇慧农村挂职锻炼,当我还沉浸在对驻村基层工作的本领恐慌和手足无措时,却又“雪上加霜”地经历了上海这波新冠疫情的“倒春寒”,这是我人生中最为刻骨铭心的一段经历。

青春“疫”事①丨从“驻村”到“住村”,一名“95后”水务选调生的抗“疫”日志

“三过家门”而不入

用“隔壁乡音”融入村民

青春“疫”事①丨从“驻村”到“住村”,一名“95后”水务选调生的抗“疫”日志

在村工作,遇到的第一个挑战便是“信任危机”。村民眼中,我这样一个政府派来的大学生,年龄比他们儿子都小,真的能够为村庄做什么事情吗?村民的顾虑使我最初工作开展并不算特别顺畅。朱泾镇与我家乡浙江嘉兴地理位置十分靠近,每天回家也就几十分钟的车程。为了尽快熟悉村里情况,我选择住在镇里和村里,积极的融入村里的一草一木。后来,在一次核酸检测中,我突然发现,自己家乡的方言和金山话非常像,我不经意间的几句方言竟意外获得了村民的好感。此后,我切换方言作为与村民交流的“官方语言”,村民逐渐开始信赖我这个“外地人”,愿意听我维持现场秩序,愿意跟随我一起完成抗原自测步骤,愿意把我当成“自家人”。现在,语言“天赋”已成为我有效推进工作的重大法宝之一。

青春“疫”事①丨从“驻村”到“住村”,一名“95后”水务选调生的抗“疫”日志

时间紧任务重

“智汇+人工”赋能疫情防控

青春“疫”事①丨从“驻村”到“住村”,一名“95后”水务选调生的抗“疫”日志

疫情防控形势日益严峻,按照镇村安排,先后开展了8轮全员核酸检测和3轮抗原检测。时间紧、任务重,多日以来,我不曾听到任何抱怨与叹息,惟有凌晨两点此起彼伏的键盘敲击声至今令人记忆犹新。核酸检测使得“健康云”在上海几乎家喻户晓。然而,村居大量老年人对此却只能望“云”兴叹。每轮核酸检测如何为村民快速高效“建码”便成为困扰我们的心头之痛。

青春“疫”事①丨从“驻村”到“住村”,一名“95后”水务选调生的抗“疫”日志

为消除数字鸿沟,为广大老年人做好核酸检测保障,村委决定为全体村民申请、打印二维码,但是由于人工申请费时费力且容易出错,我与同镇的几位选调生共同研究了半自动化脚本程序。此后,通过与各区选调生的交流分享,不断的实践打磨,程序得到持续优化,效率大幅提升,甚至可以一夜之间完成2500余名村民的“建码”工作,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我们积极分享最新程序并应邀为镇上其他村居进行线上指导,将线上建码不断优化推广,为一线工作人员有效减轻了工作压力与负担。

青春“疫”事①丨从“驻村”到“住村”,一名“95后”水务选调生的抗“疫”日志

驻村至今,三月有余

人民城市,美丽乡村

坚守水务海洋人初心

勇担青春“沪”水人使命

让青春在抗“疫”大局中

闪闪发光!

青春“疫”事①丨从“驻村”到“住村”,一名“95后”水务选调生的抗“疫”日志

团委供稿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