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英烈故事 传承英烈精神

2024-04-05 10:25:00 - 南京日报

讲好英烈故事 传承英烈精神

昨天,“信仰如炬大道远行”——二〇二四“雨花·清明祭”特别活动在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举行。图为参与活动的青少年献上鲜花,祭奠英烈,寄托哀思。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冯芃孙中元摄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李子俊

青山埋忠骨,山河念英魂。4月4日,青松翠柏环抱中的雨花台烈士陵园格外庄严肃穆,“信仰如炬 大道远行”——2024“雨花·清明祭”特别活动在这里举行。

在现场,百岁老人捐出母亲姜辉麟烈士的结婚证和结婚照,大学生用工笔画和古典舞创新诠释雨花英烈动人故事,少先队员“穿越时空”与恽代英烈士对话……各界人士深情缅怀英烈,讲述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故事。

纪念碑下,各界人士共话传承红色基因

上午9时,在巍峨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下,雨花英烈亲属、南京市青少年代表、消防官兵、司法警察、医护人员、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职工代表等700名社会各界人士举行了向雨花台烈士敬献花篮仪式。他们缓步绕行纪念碑一周进行瞻仰,敬献上手中的鲜花。

“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近百名胸佩红领巾的少先队员,深情地念起恽代英烈士的《狱中诗》,表达对革命英烈的无尽缅怀和崇高敬意。

“我们今天的和平与繁荣,是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换来的。我要更加勤奋学习,将来为国家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秦淮区第一中心小学学生、全国“新时代好少年”丁雨桐深有感触。

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内,高波烈士的事迹展陈墙前,78岁高龄的高安莉动情地望着父亲的照片。“这几年,我先后捐出了父亲的眼镜、钢笔、书信给雨花台。今天我欣慰地看到,这些东西被保管得很好,更多的人知道了父亲的故事。”

“雨花英烈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迎难而上的精神,是我学习和工作的法宝。”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高级专家、全国劳动模范朱洪斌说,今后他将不断攻克技术难题,为人们的美好生活赋能。

百岁老人从济南赶来,捐出母亲姜辉麟烈士结婚证

一张黑白老照片,照片上的新娘凤冠霞帔、端庄美丽,新郎长袍马褂、眉清目秀。旁边还有一张老式结婚证,上面写着“偕老百年”的祝福语,四周点缀着凤凰、牡丹花等图案。活动现场,一张1915年的结婚照和结婚证令人瞩目。

照片中的新娘是雨花英烈姜辉麟。她的女儿黄宗英已有百岁高龄。昨天,在子女陪同下从济南赶来的黄宗英,将珍藏了大半辈子的“宝贝”——母亲的结婚照和结婚证捐赠给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捐赠仪式上,黄宗英回忆母亲每次出门前都会嘱咐自己“好好学习,晚上不用等我吃饭了”,并一度哽咽:“起初我心里是不愿意的,但把它们放在家里,就不能让更多的人看到。所以我愿意把它们捐赠给雨花台,教育子孙后代。”

这两件珍贵的史料,让姜辉麟的故事更加丰满动人。“从结婚照上,可以看出姜辉麟本可以衣食无忧,在家相夫教子,然而为了革命她放弃了这一切。结婚证上,清楚地写着‘新娘姜焕琳年十九岁,七月二十九日卯时生,江苏省松江县人’。之前我们从来不知道姜辉麟还有‘姜焕琳’这个曾用名。”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工作人员说。

来自福建的文物收藏家林志锋,现场捐赠了一张1949年12月27日的“陈子涛、骆何民、吴承德《文萃》三烈士追悼会”入场券,上面清楚地写着“地点:爱多亚路160号五楼新闻工作者协会。时间:下午二时。”这是林志锋第二次向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捐赠骆何民烈士的文物。

记者了解到,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在2019年发起了综合性革命文物征集活动——“红星计划”。2023年,已经面向海内外征集到文物史料及相关资料686件/套,进一步充实了“红色家底”。

工笔画绘出恽代英不屈形象,古典舞诠释许包野和妻子动人爱情

在现场,大中小学生用中国画、古典舞、话剧等多种文艺表现形式,创新演绎了雨花英烈故事。

“您的家书,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您那颗蓬勃跳动的赤子之心,我也明白了我们这代人肩头担子的分量。谢谢您,冷少农烈士,您给我上了一堂多么珍贵的课。”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的“红领巾讲解员”张添禹,和雨花英烈冷少农,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南京传媒学院与南京艺术学院的师生,带来了他们以雨花英烈为题材创作的最新画作。其中有一幅一人多高的工笔画,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恽代英烈士临刑前的不屈形象。面对敌人的刺刀,戴着沉重的镣铐,他仍目光坚定振臂高呼。“我用了一个月创作出了这幅《恽代英就义图》,希望为讲好英烈故事尽一份力量。”南京艺术学院研三学生吴佳玥说。

在身边姑娘们的簇拥下,一袭红纱遮住了新嫁娘羞怯的脸。而当乐曲声转为如泣如诉,新娘也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妇,这时她才得知爱人早在50年前就已经牺牲。舞台上她颤抖的双手、无望的眼神,令观众潸然泪下。南京艺术学院5名大一女生带来舞蹈《雨花石的等待》,讲述了雨花英烈许包野与妻子叶雁苹的爱情故事。该舞蹈曾获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最高奖项,“我们已经连续跳了三届,会把它一直传承下去。”主创者南京艺术学院教师冀晓春告诉记者。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