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研发贴近生产一线,要做岗位上不可或缺的人

2023-05-05 05:15:17 - 齐鲁晚报

记者 闫丽君

江明,今年34岁,现任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战略规划研究院副院长,主持研究院的整体工作。他说,要么不做,要做就做不可或缺的人。

和工人同吃同住三班倒

几乎每个班都能看到他

江明是湖北武汉人,2015年硕士毕业后入职泰和新材,和芳纶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一进公司,他就主动和领导申请,要到一线生产岗位上去锻炼。

一线生产岗,需要和一线操作工人同吃同住,每天三班倒。江明一到车间,就虚心向操作工人学习起生产操作经验,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同时了解工人平时生产过程遇到的困惑,通过浅显的语言向他们讲解专业知识,在互相学习和提升中,很快就和大家打成一片。

“那段时间对我个人而言提升非常大,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了起来,”如今提及那段经历,江明仍很自豪:“有机会到一线参与实践,了解实际生产‘人机料法环’各个环节,对专业能力的提升非常显著。”以致于后来他分管技术研发工作时,仍然坚持每天到生产一线,实时了解生产动态。为了提升产品的性能指标,他大胆创新小心求证,改进生产工艺、改良设备性能,每天从早晨四点就进入车间到凌晨两点才离开,只睡两到三个小时,这样日复一日,江明一待就是大半年。

同事们说,每天三班倒,几乎每个班上都能看到江明的身影。不论生产中何时遇到问题,他都能马上到场迅速解决问题。

“2015年那会,我们的产品性能只有国外同类竞争产品的60%左右,”江明告诉记者,“经过我们的不断创新、不懈努力,生产工艺持续迭代,工程技术昼夜攻关,到2017年的时候,我们的产品整体性能指标已与国外同类竞争产品相当,甚至部分性能指标反超对方50%,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受到在国内外客户的广泛肯定。”

把客户的语言翻译成生产的语言

半个月新产品迭代15次

当公司产品整体性能指标有了质的飞跃后,江明又把重心聚焦于市场方面,展开应用技术的研究。

“和客户打交道后,才发现应用技术的重要性,拥有研发经验的我们可以迅速把客户的语言翻译成生产的语言。”江明很庆幸研发能直接服务市场,“这样,省去很多沟通成本,我们的产品迭代速度就很快,对客户的响应速度也非常快,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记得我们在对接一个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标杆客户时,需要提供一款新型的绝缘材料,当时产品验证周期很长,全套流程下来,产品经历的加工工序高达几十个,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工序的差异化应用场景来调整产品的结构性能。”江明回忆道,“那会儿就是我们团队和客户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并以工艺单的形式直接反馈给生产车间,半个月时间,我们对产品进行了15次迭代,最终每一道工序都圆满通关,这款新产品也成为行业公认的‘拳头产品’,为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开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这样一次次的服务过程中,江明越发认为,市场才是检验产品的唯一标准。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市场出现了新需求,2020年,泰和新材决定成立研究院,聚合优势资源,进行集中创新,公司150余人的研发团队开始围绕一个个新领域、新项目做起了文章。

今年,泰和新材的项目成效逐步开始显现,从2月到12月,每个月都会有新产品下线或者新工程投产。今年一季度,公司的芳纶锂电隔膜生产线开始正式投产。

一鸣惊人源于厚积薄发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江明所说的新产品,就是泰和新材目前布局的六大新赛道,包括智能穿戴、绿色制造、生物基材料、信息通讯、新能源汽车以及绿色化工,这也是他目前正全力以赴推进的事业。

像3月投产的芳纶锂电隔膜产品、4月投产的纤维锂电池,其市场规模达到千亿;而7月即将投产的绿色印染产品,将给印染行业带来革命性的改变,具有即时染色、低碳零排、高效抗菌等特性,全球市场规模高达2万亿元。

面对未来,江明胸有成竹。他说,“所有的一鸣惊人都源于厚积薄发。”

认准一件事并彻底想明白它,再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它解决它——这也是江明在泰和新材学到的受用终身的本领。

毕业8年,江明已经成长为公司年龄最小的中层干部。对此,他认为,自己之所以成长这么快,主要是得益于泰和新材集团,是集团这个大平台成就了他。“近年来公司的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努力提升自身的能力,从而适应公司的发展需求,不管我们从事于任何岗位,都要成为这个岗位不可或缺的人。”江明说。

“目前,我们已经围绕6大赛道梳理了53个项目,其中9个项目已立项在建,5个项目已论证成功也将择机实施。”面对未来,江明表示,他将在公司领导层的指挥下,带领研发团队,围绕6大赛道不断推陈出新,持续为公司提供新的发展动能,期待公司尽早实现三轮倍增战略目标,他相信泰和新材必定能够成为全球化工新材料领域的伟大企业。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