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迷贵州探洞36年

2023-05-05 05:30:40 - 贵阳日报官方微博

转自:贵州日报

痴迷贵州探洞36年

“这里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每次探洞都有惊喜。”4月30日,走出洞穴的让·波塔西稍显疲惫,但这天的探洞收获让他心情颇好。

回到地面,当听到首届多彩贵州溶洞音乐周草地音乐会上唱响的民乐摇滚,让·波塔西十分高兴。在他看来,这样动听的音乐在溶洞前唱响,是一种非常美妙的体验。

让·波塔西生于1962年,是国际著名洞穴探险家,洞穴探险教练,法国洞穴联盟副主席。他曾以贵州洞穴协会会员的身份,参加过汶川地震的救援工作,还参与过贵州毕节、盘州洞穴资源调查,湖北鹤峰、五峰洞穴资源调查,辽宁本溪国家地质公园、绥阳国家地质公园的申报等洞穴探险活动。

让·波塔西的贵州探洞之旅始于1986年。那年,受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邀请,让·波塔西和5位法国洞穴爱好者来到中国西南部大山深处的贵州,开启了在中国的探洞之旅。

“贵州有着全世界最好的喀斯特地貌,有着难以计数的地下河和岩溶洞穴。”丰富的洞穴资源深深地吸引着让·波塔西,让他在贵州的探洞之旅一发不可收拾。36年来,他对贵州洞穴的热爱近乎痴迷。

“双河溶洞内错综复杂,洞与洞之间纵横交错,水洞、旱洞并存。”2001年,让·波塔西来到黔北山区县城绥阳,开启了双河溶洞的探测之旅。

经过探测发现,双河洞是中国最大的溶洞群,内有多条地下河,洞挨洞、洞连洞、洞上有洞、洞下有洞、洞中套洞,是一座“地下洞穴迷宫”,是中外洞穴专家联合科考30余年发现的“中国第一长洞”,也是世界最长的白云岩洞穴和最大的天青石洞穴,被誉为“喀斯特天然洞穴博物馆”。

为了更好地推动绥阳双河洞科考,让·波塔西和中外洞穴专家一起,在这里开展联合科考近20次,每次都是收获满满。

探洞最有价值的就是去发现和探索。让·波塔西告诉记者,双河洞目前探测长度已刷新至280千米,深度达665米,已发现72个洞口,3条地下河。在探秘双河洞的过程中,曾发现古脊椎动物化石,包括大熊猫化石、熊的化石等。这些古老动物化石的发现证明双河洞区域对研究古生物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36年间,他每年都会来到贵州,探洞数量达到千余条。不仅见证了洞穴科考的发展,同时也看到了大山的变化。除此之外,让·波塔西还爱上了这里的生活,在他看来,贵州的自然生态让他感到非常舒适。

回忆最早来贵州工作时的情景,让·波塔西感到这些年中国的变化很大,尤其是交通的变化让原本贫穷的山村变富了,村里的住房也变得宽敞舒适。

谈到洞穴的保护和开发,让·波塔西表示,他很高兴看到通过发展旅游业,中国的洞穴资源带动了地方发展,让周边居民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如今,像贵州这样丰富的洞穴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海内外洞穴爱好者,他希望继续留在这里,为贵州的洞穴科考作贡献。他也从探洞工作延伸到帮助当地开发溶洞探险旅游,让更多人了解地质知识,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

让·波塔西透露,随着科考探洞的深入,接下来,科研团队还将公布最新的探洞数据。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