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专家解读:中国空间站“太空一期”竣工在望,年底将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

2022-06-05 22:44:14 - 紫牛新闻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7秒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这一次出发的神十四乘组,被网友们笑称为“最忙乘组”,因为他们的任务与前两次不同。在接下来的半年里,神十四乘组将在轨迎来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完成空间站组装建造,还将与神舟十五号乘组进行“面对面”交接,最终完成国家太空实验室的建立。记者特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多位专家,对此次的发射任务进行了解析。

南航专家解读:中国空间站“太空一期”竣工在望,年底将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

【“最忙乘组”这半年要做这些事——】

和地面配合完成两个实验舱与核心舱的交会对接和转位;

首次进驻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建立载人环境;

配合地面开展两舱组合体、三舱组合体、大小机械臂、气闸舱出舱等相关功能的测试工作;

首次操作问天实验舱小机械臂进行舱外作业,开展问天小机械臂与天和大机械臂的级联测试;

首次利用位于问天实验舱的气闸舱实施2-3次出舱活动;

完成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14个科学实验机柜解锁、安装;

继续开展“天宫课堂”太空授课及其他公益活动。

除此之外,神十四乘组还将开展在轨健康监测与检查、防护锻炼、在轨训练与演练,以及大量空间站平台巡检测试、设备维护、维修验证、物资管理和站务管理等工作。

【为啥这么忙?】

今年是中国空间站建造决战之年

2022年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30周年,也是中国空间站建造决战之年。据早前公布的消息,中国空间站建造分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两个阶段实施,关键技术验证阶段成功实施了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天和核心舱,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等6次飞行任务,突破并掌握了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相关的一系列关键技术。

今年5月,中国空间站进入建造阶段,年内将发射2个空间站实验舱、2艘载人飞船、2艘货运飞船,再将6名航天员送入空间站。具体时间节点为:

5月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

6月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3名航天员进驻核心舱并在轨驻留6个月;

7月发射空间站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对接;

10月发射梦天实验舱与核心舱对接,之后空间站三舱形成“T”字基本构型,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

随后将发射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乘组航天员将在太空“会师”,共同在轨工作约一周。

南航专家解读:中国空间站“太空一期”竣工在望,年底将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

【专家解析】

9种组合体构型反复调整

通过“搭积木”让空间站建造更加理想

“还记得天和核心舱发射时,我们说的在太空中‘造房子’吗?这一次,神十四乘组的主要任务就是给‘太空房子’装修升级去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闻新教授告诉记者,在轨期间,神十四乘组将面临构型多,状态新,任务密等挑战,对乘组执行任务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伴随着问天和梦天两个实验舱的发射,空间站将变成‘三室两厅’。航天员在太空中会像‘堆积木’一样,借助机械臂系统,逐渐把整个结构搭建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万一出现‘漏气’等情况,还可以出舱进行修补。”闻新介绍,上个世纪,美国和俄罗斯的航天员就已经进行过实践,在太空中“组合”核心舱和实验舱是比较成熟的技术,“对于现在的中国航天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在太空中,空间站会经历9种组合体构型,这是因为考虑到空间站运行的稳定性,采用重力梯度稳定,所以空间站需要变换姿态,反复调整位置,反复组合。最终空间站的各个舱位将调整到最完美构型,组装建造最急完成,建成国家空间实验室。”

据悉,在这期间,空间站的各个结构部位将实施5次交会对接、3次分离撤离、2次转位,航天员要在2~3次出舱中,通过操控机械臂,完成这一系列位置调整,各次任务环环相扣。

南航专家解读:中国空间站“太空一期”竣工在望,年底将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

三室两厅还带“储藏室”

百吨级最大结构在太空中为啥不会“掉下来”

“科研人员在这之前,已经反复试验过径向对接、交会对接,为了就是这一刻的调整,让国家空间实验室的构造,达到理想效果。”闻新教授介绍,完成这些操作,“主力”是神十四乘组,而地面的飞控中心则会起到辅助和遥控作用。因此,神十四“最忙乘组”的名号绝对实至名归。

如果一切进展顺利,今年,我们或将会看到的天宫空间站最大构型:天和一号核心舱+问天号实验舱+梦天号实验舱+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规模近百吨级。这么重的“庞然大物”在太空中飞行,为啥不会掉下来?“在失重的太空中,影响飞行高度的因素是飞行速度,空间站的自重对于飞行高度的影响非常小。”闻新教授打了个比方,在太空中飞行的空间站,就像一艘在海水中漂浮的“船”,“太空中的天体,都按照天体运动规律在转动,不会停止,也不会加速,比如我们最常见的‘地球绕着太阳转’,地球也没有‘发动机’。因此,空间站只需要维持飞行速度,一圈一圈绕着地球转,‘掉下来’的担心完全是多余。”

“太空一期”竣工,“太空二期”会跟上

未来建造“月球空间站”也不是没有可能

神十四乘组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后,神十五、神十六乘组上去还能干嘛?在网上,不少网友发出了好奇的疑问。闻新教授告诉记者,太空实验室建成后,神十五和神十六乘组进入太空的任务,将从建造空间站转变为空间科学技术实验。

“比如一些生命科学实验,还有相关的基础科学研究等等。”闻新告诉记者,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二号,中国载人航天实现的大踏步的跨越,跟随航天员上天的物件也从乒乓球等小物件,逐渐发展为种子等植物个体。“其实从神舟一号开始,航天器就在陆陆续续带着各类种子上天,进行太空实验。”闻新透露,未来,航天员在太空中的食物,有望“自产”。“目前,带上太空的植物种子,多半是用来进行太空实验的。这些实验最终目的,是为了能让作物在太空中良好生长。航天员长期在空间站里生活,需要新鲜蔬菜补给。将来他们吃的菜,都可以自己种。”

也有网友乐观展望,伴随着“太空一期”在今年年底的完工,未来,是否会有“太空二期”甚至是月球空间站?闻新教授透露,中国空间站的使用寿命是十年,“太空二期”已经在科研人员的计划中了。在未来,中国建造月球空间站也不是没有可能。

【链接】

“径向对接”犹如“万里穿针”,很难!

但要建成太空实验室,必须得会

如果你一直关注航天,一定会看到这个频繁出镜的名词:径向对接。这一次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的对接方式也是径向对接。

为什么要采用径向对接的方式?“空间站核心舱的对接口不会完全在同一个水平方向上,因此,径向对接是航天器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对接技术。”专家告诉记者,从神舟十二号开始,我国的载人飞船新增了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径向交会对接和180天在轨停靠能力。在太空中“相遇”后,两个航天器会在空间轨道上合并在结构上连成一个整体,这是载人航天活动的三大基本技术之一,是实现空间站和空间运输系统的装配、回收、补给、维修、航天员交换及营救等在轨服务的先决条件。

到了神舟十三号,“径向对接”技术首次得到太空验证。距离发射时间过去约6.5个小时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所谓“径向交会”,就是指航天器从空间站组合体的下方垂直向上对接。在这之前,我国在太空进行的飞船交会对接都是水平方向的,包括前方向交会和后方交会。

闻新教授表示,径向交会技术难度极大,在太空中的对接是“万里穿针”的难度。“虽然是‘万里穿针’,但一定会越‘穿’越熟练。”闻新说,径向对接是一个从低轨道飞向高轨道的过程,对于整个轨道的抬高和控制都是有好处的。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杨甜子

校对苏云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