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近40年暖湿化明显增强,它是年度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项目之一

2023-06-05 21:15:05 - 上观新闻

转自:肖彤

我国西北地区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水汽来源匮乏,气候干旱。然而近年来,西北降水明显增多,西北暖湿化正引发高度关注。今日在京举行的2022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发布会上,甘肃省气象局一级巡视员、总工程师张强就作为汇报人之一,介绍了相关研究。

张强介绍,施雅风21世纪初提出西北暖湿化现象时,变湿幅度较弱,变湿面积较小。而近期研究发现,西北地区近40多年来变湿趋势呈非线性增强,幅度已比较明显。1990年以后的30年,降水增速是1990年之前30年的3倍左右。

研究还发现,西北暖湿化现象已从最初的西北西部,转变为向西北东部不断扩展。近20年变湿范围已扩至西北全境。

有报道称“西北由于暖湿化可能变成江南或重回汉唐”的观点并不科学。张强团队预计,未来80年西北暖湿化将继续维持。变暖趋势与当前相当,变湿趋势将明显放缓。到21世纪末,变湿很难改变西北干旱半干旱的气候格局,但变暖使得西北整体从中温带过渡到暖温带并非没有可能。

研究认为,当前气候暖湿化受降水准周期变化正处在多时间尺度上升通道叠加、西风环流与东亚季风环流的协同作用、垂直运动增强导致降水效率提高和净水汽通量增加、水分约束使得陆面蒸散降低和水分损失减少等四个方面综合驱动。

据评估,当前的气候暖湿化对西北气候格局基本没有改变,21世纪内也改变不了干旱缺水的气候环境。不过,暖湿化使得西北西部的水循环机制改善,水资源总量增加,高寒山区的生态植被明显向好,暴雨等极端事件显著增加。

西北地区近40年暖湿化明显增强,它是年度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项目之一

活动现场。

张强团队建议,应树立西北长期干旱缺水的基本认识;抓住气候暖湿化机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加强冰雪资源保护;要未雨绸缪,增强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和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今日是世界环境日。在由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举行的发布会上,还发布了另外九项科技进展。分别是:湖泊氮磷截留效应及其内循环影响机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技术与管理体系及应用研究;大气气溶胶光学组分定量遥感及其环境气候效应研究;中国生态系统管理对“碳中和”的贡献;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协同固碳减排关键技术及应用;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设计与评估技术体系的建立及应用;钢铁行业减污降碳协同控制关键技术与应用;我国现代噪声治理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改性粘土治理赤潮方法与技术。

这些进展反映了我国生态环境科技领域前沿和最新发展,鼓励生态环境科学研究、引领生态环境领域技术创新,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支撑。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