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长三角】我是番茄皖北“漂”到上海餐台

2024-06-05 07:36:08 - 媒体滚动

生长于皖北,归宿在千里之外的上海,新农人的汗水、现代农业技术的加持,以及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东风,成就了一个番茄的生命“高光时刻”。

天气渐渐升温,生长在安徽阜阳温室大棚里的番茄已经悄悄储存好甜美,等待着一个机会走上长三角千家万户的餐桌。

【我在长三角】我是番茄皖北“漂”到上海餐台

找到我了吗?在层层叠叠的绿叶下面,从藤蔓上垂下脑袋的就是我。我是来自阜阳市颍东区插花镇板桥村“瓦大番茄谷”的一颗番茄,这里整整780亩大棚都种着我们家族。从配有高清大屏的农业物联网系统,到先进的新型日光玻璃温室,我们的家处处透着“科技派”的气质。

2014年,我的主人吕彬返乡创业,经过一番兜兜转转,终于在2018年全面转向鲜食番茄研发种植领域。他说:“农产品消费升级是大势所趋,我们要跟上消费者口味需求变化的步伐。”通过与东北农业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最终培育出了优良品种的我——“瓦大1号”。别看我表皮厚实,一揭即开,泛着晶莹的沙粒,一经推向市场,我就立即征服了大家的味蕾。当然,我还有很多兄弟姐妹,欧曼粉果、樱桃番茄、彩玉番茄、绿宝石番茄、碧娇小柿子番茄……在番茄界中,他们都是口感颜值“双在线”。

“欢迎收看一颗皖北番茄在长三角‘漂流’的一天……”今天我的主人要给我拍一段视频,“高颜值”的我从来不怕出镜。4~6月是番茄成熟的采收期。虽然每天都很忙,但主人坚持以高标准严格筛查选定我们的品质。清晨5点,睡眼惺忪的我从藤上被摘下来。快9点的时候,我和其他兄弟姐妹被运往一间仓库,开始进入到分拣、打包、装箱环节。下午4点多,载着一箱箱番茄的货车驶出番茄谷,开上了往上海方向的高速,我和小伙伴踏上了长三角“漂流之旅”。全程冷链运输好舒服啊,旅行体验感满分。夜深了,经过6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我们已经安然无恙地到达上海中转场。紧接着,我和小伙伴们就被分别送往上海各大商超。

“这种番茄侬吃过了伐?沙瓤多汁,真有小时候的味道!”第二天一大早,水灵灵的我出现在一家上海高端商超生鲜水果货架的显眼位置,隐约听见旁边有位上海小姐姐在谈论我。历时24小时,没想到在皖北土生土长的我这么快就变成了上海滩的“香饽饽”。和别的水果放在一起,我的个头不大不小,造型圆润可爱,好多人都评价我的口感是“鲜食番茄中的天花板”。如今我们番茄家族可以说是家喻“沪”晓,主人已经与上海联华超市、上海美菜网等20多家线上线下市场营销平台签订了农产品直供协议。

这几年,番茄谷的兄弟姐妹们越来越多地“抢滩”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城市。“普通番茄四五元一斤,瓦大种植的水果番茄销往上海,市场价15.8元一斤,就这还供不应求呢!”去年在上海召开的安徽绿色优质农产品入沪对接座谈会上,董事长底气十足地谈起了我,语气中透出掩饰不住的欣喜。听董事长说,这几年销量不断增长,要知道咱们瓦大番茄70%以上直销长三角区域市场呢!

放眼长三角市场,安徽粮食和肉类产量约占48%,水果产量占32%、蔬菜产量占23%……近年来,安徽积极融入长三角大市场,全力做好长三角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让更多“明星产品”承包长三角消费者的“甜蜜”。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吴梦君/文

今日热搜